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喀喇沁地区蒙古族服饰研究

作者:李 军,贾 琼,赵维国来源:日期:2016-01-13人气:3118

一、喀喇沁地区蒙古族源起

    据史料记载,喀喇沁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篾,属乌梁海氏。乌梁海氏,是近代蒙古喀喇沁民族的著名大姓,同时也是蒙古族历史中一个古老悠久的氏族称号。乌梁海在古代历史典籍中,也被译写为:“兀良哈”“兀良孩”“兀良海”“兀良罕”等,音译字样虽不相同,其实内容相同,都是对乌梁海一词的译写。乌梁海氏族是较早归附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之一。《蒙古秘史》中记载:札儿赤兀歹老人的儿子者勒篾弟兄二人,来到成吉思汗身边为伴,当成吉思汗成就一代伟业时,者勒篾兄弟二人成为了成吉思汗麾下的佐命功臣。者勒篾,也译为“济拉玛”,喀喇沁王的远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时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性命,特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被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后来,成吉思汗又将女儿花茵公主嫁于者勒篾之子吉伯格,成为驸马。成 吉思汗1206年在斡难河源宣布建立大蒙古国。

二、喀喇沁左旗的建立

    后金天聪九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清朝乾隆三年在旗境内置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开始实行蒙汉分治:汉族归县管辖,蒙古族归旗管辖。一抉儿土地上有两套行政建制,旗县并立。 1940年撤销县,将喀喇沁左翼旗改为喀喇沁左旗,统归喀喇沁左旗管辖。 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从此结束了蒙汉分治的历史。 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 1958年4月1日,成 立 喀 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三、喀喇沁蒙古族服饰研究

1 蒙族服饰概述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 绸 缎 作 腰 带。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地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至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2、喀喇沁地区的蒙族服饰

⑴ 主体

    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受满 、族影响,女子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 、色套花贴边。男子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 、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汉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 件 长 短 不 一 的 衣 服 ,第 一 件 为 贴 身 衣 ,袖 长 至 腕 ,第 二 件 外 衣 ,袖 长 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喀喇沁的蒙古部因居住地与满族毗邻,其装饰风格深受满文化影响,头饰为珊瑚珠串头 围带插各式簪钗,袍服制作亦吸收满式风格,并注重绣花、贴花、盘花等工艺运用。 

⑵ 配饰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据季节的变化有皮靴、布靴、毡靴几种。皮靴多用牛皮、马皮、羊皮制作,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有靴尖上卷、半卷、平底不卷、尖头、圆 头 几 种。布 靴 多以布帛、平 绒 布 面 料 制 作,中 靿 和 矮 靿 居 多,靴 帮 绣以图案,轻便柔软,舒适美观。毡靴多以羊毛、驼毛擀制而成,保暖耐磨损,一般多在隆冬时节穿用。蒙古靴类型又根据靴靿的高矮,分高靿、中靿、矮靿几种。皮靴一般采用特殊工艺把所需图案,如二龙戏珠、珠宝连城、蝙蝠、云纹、回纹、草纹、万字、蝴蝶、花卉等图案轧、贴在靴靿或靴帮上。布靴的靴帮、靴靿大多刺绣或贴绣精美的花纹图案。目前流行在民间的蒙古靴式样有七、八种,主要有军样靴、抓地虎、皂样靴、武步员、大仙靴、三抱靴、八宝靴、皮马靴、布绣花靴。

⑶ 刺绣艺术

    蒙古族服饰的刺绣艺术和蒙古族服饰一样源远流长。展示蒙古族服饰美的魅力手法,便是蒙古族刺绣。刺绣,蒙古语叫“嗒塔戈玛拉”。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个个儿都是刺绣能手。蒙古族民间有一首“荷包歌”就是这样唱的:“八岁的姑娘呀绣呀绣到一十六岁,像是班禅授给僧人的荷包……九岁的姑娘呀绣呀绣呀到一十八岁,九条金龙呀转动着眼睛的荷包……十几岁的姑娘绣呀绣到二十整,十只孔雀呀衔着的荷包。”自古以来草原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艺术,主要师从于母亲,刺绣将伴其一生。《蒙古风俗鉴》等文献记载,在元朝以前,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而且应用范围广泛。心灵手巧的蒙古族妇女,仅凭一缕丝线,几片绸缎,巧妙地缝绣出一件件凝聚生活哲理,包含人间情趣的各种服饰以及生活日用品 ,可谓锦绣花团 ,竟相争妍 。

    蒙古族服饰刺绣,主要运用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处,刺绣的图案都含有一种潜在的象征意义,或喻富贵,或表生命繁衍,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寓情于艺术。如变化多样的盘长图案,在与卷草纹等不同图案的结合,象征吉祥、团结祝福。犄纹,代表五畜兴旺。蝙蝠,象征福寿吉祥。回纹,象征坚强。纹,寓意太阳的转动和四季如意。云纹,有吉祥如意的含义。鱼纹,象征自由,虎、狮、鹰象征英雄。再如杏花象征爱情、石榴寓意多子、蝴蝶象征多产的母亲。寿、喜、梅代表美好的祝福。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中,还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各种文化的渗透。如对龙凤非常崇拜,认为龙凤是神物,因而在服饰、荷包、建筑壁画、银碗、蒙古刀等地方都用龙的图案进行装饰。蒙古族摔跤服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闻名于世。在“那达慕”大 会上,蒙 古汉子 们穿 的“班 吉 勒”的 套裤上,绣 着龙、凤、虎、象、各种卷草纹样的吉祥图案,威武、古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蒙古族服饰刺绣中,绣线浮凸于布帛及各类皮革之上,姿态各异的针法在绣面上形成丰富多变的触觉肌理,有的粗犷、有的细腻,并且以明快的纹样形象凸现出来,产生一种浮雕的视觉效果。明快响亮与质朴无华的色彩,强调颜色由淡到深进行色彩推移。图案在形式上也具有浓厚的装饰性,体现了图案与颜色协调、统一,形成装饰与实用完美结合的艺术形态。 刺绣的表现方法有:夸张、对比、象征、添加、简练等,用彩色的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在各种绸布、皮革上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各种精 美图案的刺绣。刺绣工艺大体分绣花、补花、盘花、抠花、还有混合绣等。绣制成精制的纹样装饰在服饰任意部位,使蒙古族服饰、刺绣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四、结语

    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服饰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蒙古族服饰的无穷魅力,那些充满浓厚蒙古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宝藏 ,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那凝聚着蒙古人民精湛的精神境界。蒙古族服饰依附于本土文化,也记载着蒙古族的历史、信念、理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各个阶层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

    蒙族服饰有着自身独一无二的历史发展、结构组成、艺术特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只是喀喇沁地区的服饰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整个其他地域的蒙古族文化相关保护措施也在逐步建立。我国有关部门于2004年,将蒙古族服饰列入国家民族民家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4月,内 蒙 古 当 地 政 府 牵头,开展蒙古族服饰的抢救保护工程。调查工作遍布内蒙古地区的50多个旗县, 600余名乡土专家和牧民群众接受采访。经过4年多时间的调查,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巴尔虎、布里亚特、额鲁特、扎赉特、科尔沁、扎鲁特、奈曼、阿鲁科尔沁、敖汉、巴林、翁牛特、喀喇沁、克什克腾、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嘎、察哈尔、苏尼特、四子、土默特、达尔罕、茂明安、鄂 尔 多 斯、乌 拉 特、和 硕 特、阿 拉 善 伊 斯 兰 蒙 古 族、喀 尔 喀、土 尔 扈 特)的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共抢救性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并已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永久性藏品,供展示研究之用。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4380.html设计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