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静静的嘛呢石》看影像外的“寻找”
“从藏族文学的发展来看,不论是以藏语创作还是以汉语创作的作家,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对藏族文化命运的焦虑和担心。”在万玛才旦的作品中,外界的冲突帮他展开叙事,困惑和矛盾是他的作品中贯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在困惑、矛盾和忧虑的背后,更多的是他对民族文化的希望,从影像中我们便能感觉到这点。影片中有万玛才旦对民族文化传承方法的寻找,也有对民族电影出路的寻找。
《静静的嘛呢石》中,刻石老人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安排,他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风餐露宿地把自己的生活献给了刻着佛经的嘛呢石,他的儿子却跑到拉萨做买卖,老人已经是这代唯一一位刻嘛呢石的人。儿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老人去世后儿子也没有回来,这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背弃与远离,老人一死,刻嘛呢石的技艺无人传承。万玛才旦借老人与儿子的关系,表现宗教类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老人在影像中处在寺院与村寨的路途之间,这是宗教与世俗交界的地带,老人也在某种意义上静静等待着宗教中、世俗中任一一类的继承人。在小喇嘛返回寺院的前夜,刻石老人去世了,给小喇嘛留下了一块没有刻完的嘛呢石,小喇嘛会不会成为这一技艺的继承人?万玛才旦在影片中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许他本人也没有答案。小喇嘛是否会继承传统文化他并不知道,他用影像表达出了对继承人的担忧和寻找,也在寻找过程中表达出了希望和期许。
影片《静静的嘛呢石》的导演万玛才旦曾经无不担忧地说道:“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经常有一些人用文字或影像的方式讲述我故乡的故事,这些使我的故乡一直以来蒙上了一层揭之不去的神秘面纱,给世人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或蛮荒之地的感觉。这些人常常信誓旦旦地标榜自己所展示的是真实的,但这种真实反而使人们更加看不清我的故乡的面貌,看不清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不喜欢这样的‘真实’,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来讲述发生在故乡的真实。”万玛才旦对民族电影的担忧也说明了民族电影的现状和问题,平日里我们看到的许多具备原生态标签的现象却并非是生活的常态,我们竭力重现的原貌,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观众的消费需求,这就拉开了电影和现实生活的差距,使电影不具备真正抵达现实的功能。万玛才旦的创作选择了艺术上的坚持,用一种静静的叙事手法,近乎记录的方式,把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尽可能真实的状态在影像中表现出来,把“日常性”体现得炉火纯青淋漓尽致。但电影在尽可能真实地体现藏族生活的同时,也遭受着一些群体的冷落和票房的惨淡,将藏族独一无二的文化完整且艺术地呈现在银幕上是否就成为了鉴别藏族题材影片优劣的标准?我们并不能贸然地评判。毋庸置疑,民族电影面临着的很多困境,足以使民族电影的发展顿足不前,万玛才旦的寻找也因之显得势在必行。国家的政策调整和资金支持固然重要,但民族电影从根本上的发展,还是其自身的修行。只有民族文化真正找到自己的出路,寻找才不再是万玛才旦一人的寻找,而变成民族电影的自我修养,变成所有电影人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寻求发展途径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