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特色悲剧的美学特性

作者:王娟娟来源:《视听》日期:2016-03-09人气:3054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特色的悲剧,同时也正是这种故事过程的悲剧性与结局的喜剧性才造就了中国特色悲剧的美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作品内容的世俗化、情感的乐喜化、结局的圆满化。

1、悲剧内容的世俗化

    对于西方的悲剧来说,悲剧常常是与崇高联系在一起的。西方的悲剧从主题到人物都是具有崇高性,其主人公多为身份高贵的上层人物。比如,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赞美的是伟大的太阳神,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也是上层人物,还有莎士比亚的五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的都是上层社会中的王公贵族。而中国的悲剧内容具有世俗化,它的取材多来源于民间,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居多。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中描写的便是窦娥这一下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更是贫女出身,《赵氏孤儿》中的悲剧人物公孙杵臼是一个罢官归农的平民,程婴是一个民间医生,《雷峰塔》中的主人公白蛇是一个蛇精,这样的平民人物有许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悲剧中涉及的人物大多是平民阶层,种类也比较广泛,它不同于西方悲剧的人物单一与高大上。

2、悲剧情感的乐喜化

    中国悲剧内容的世俗化、人物的广泛性,注定在悲剧中蕴含的情感是中和的。《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者谓之和。”中和,可以看成是情感的秩序、规律和组合原则。⑦由于中和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悲剧情感具有浓浓的乐喜性,从作者到读者都体现了中和思想的存在,可见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如,元末传奇《琵琶记》就改变了宋元南戏中负心汉遭雷劈的结局,变成了蔡伯喈与赵五娘最终在一起的大团圆结局,这首先体现的是作者心中的乐喜性,其次也包含了观众心中的乐喜性。从作者到读者,都包含着悲剧情感的乐喜化。

3、悲剧结局的圆满化

    对于中国的悲剧来说结局大多是圆满的,主要是指它的过程是具有悲剧的色彩,结局却具有圆满性。其结局圆满化的方式主要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圆满化、人间分离仙界团圆的圆满化。比如,《窦娥冤》中的窦娥与张驴儿的结局,窦娥虽被冤死,但是后来她的父亲为她沉冤昭雪,张驴儿也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这是属于因果报应的圆满结局。《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在人间没有长相厮守,死后在月宫得到了圆满。这属于仙界喜结连理的圆满结局。几百年来,人们对于悲剧圆满化结局的钟情,主要得益于思想层面上的守候,所以造成了中国古典悲剧一种固定的模式,不管过程如何地悲惨、如何地纠结,总会有一个圆满化的结局来作结。

    以上这三点便是中国特色悲剧的美学特性,它不同于西方戏剧一切皆悲才为悲的观念。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