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甚微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银行利率下调并未对居民储蓄产生较大影响,调控举措收效甚微,这显然影响了银行的经济调节功能,因此,若要提高银行的经济调控能力,就必须探究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影响甚微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流动性抑制了居民消费
总体而言,我国居民消费受流动性约束较多。在居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摆脱流动性约束的最佳方式就是消费信贷。目前,我国居民的日常耐用生活品消费已趋于饱和状态,日常的吃、用、穿等的消费额度逐渐减小,娱乐、休闲、文化、住、行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多。汽车、住房等耐用品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等消费支出也逐渐加大,但多数居民对这部分的消费能力还需积累。若居民家庭无法获取信贷或其他经济支持,就只能依靠储蓄,当存款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进行该部分消费。在欧美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体信贷中所占比重高达40%。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缓慢,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这不仅是由于我国信贷消费额度小、门槛高,还由于消费信贷的利率与风险不成正相关,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经济的流动性促使居民更加倾向于储蓄。
2、居民整体收入增加
利率只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外生变量,居民总体收入的增加才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内生变量。理论上看,居民的消费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但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用于消费的比例却日趋减小,大部分居民将收入用于储蓄存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总收入的增长使我国居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也为居民存款提供了根本来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虽然人均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增长,人均占有量也迅速增加,日常耐用生活用品的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居民的边际消费也随之减少,边际储蓄则逐渐增加,大部分居民将可支配收入转化为储蓄存款。
3、馈赠性储蓄增多
所谓的馈赠性储蓄主要是指为了赠送他人而进行的储蓄行为。影响这种储蓄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内容。主观因素主要源于心理偏好或传统的道德、经济理念。我国居民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大部分父母认为自己拼搏奋斗是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致使许多孩子在经济上长期处于依赖状态。客观因素则是贫富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居民的总收入已经超出生活必要支出量,可支配收入增多,这为馈赠性储蓄提供了可能,而目前我国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则为馈赠性储蓄提供了动机。许多父母为了使孩子在这种竞争激烈、贫富差距较大的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主动消减个人消费,将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馈赠性储蓄。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