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健康传播责任建构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健康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而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构其社会责任。
1、新媒体平台应加强对健康信息的监管。
尽可能在技术上实现虚假信息的初步过滤,控制错误信息的暴发性蔓延。2014年10月17日,微信团队正式发布“谣言过滤器”公众平台,希望借此净化微信朋友圈的环境。据悉,现今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的谣言举报已有3万次,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达到30万个,可以覆盖到60%的谣言。用户可通过举报等方式参与辟谣,也可关注“谣言过滤器”的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被证伪的健康信息。
2、对营销类微博、微信账号强化规范。
研究发现,营销类微博账号对信源采取了模糊策略,生产了不少不真实的健康信息甚至是伪健康信息,其内容的深度处于中等水平,更多地采取转载转发的策略,并且去商业化和主观化伪装成个人化微博。这些做法直接影响着其健康信息生产的质量。这亟须规范其健康信息生产行为,需要网络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以及微博平台共同努力。
3、提倡健康领域专业人士进入新媒体平台发声。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生产的信源,比较权威的占14.3%,不权威的占19.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权威机构和专业力量介入的不足。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通微博微信,并提供在线咨询。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推送的每条资讯都能达到10万+的阅读量,其推送目标在“医生”,却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关注。通过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相关的疾病科普,对于老百姓来说更为可取。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健康传播。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