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社科论文
作者: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郭婕琳来源:原创日期:2012-02-11人气:1075
一、信息化图书馆的概念界定及其建设必要性分析
信息化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价值较高的文字、声像等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后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进行保存和管理,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和接收,使网络用户可以从网上享受各种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具有社会化的特征,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群体对于信息的需求,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主导的的信息革命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和转型,电脑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工具。海量的信息虽然能满足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涉猎需求,但也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信息海量化且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层出不穷,人们逐渐进入信息疲劳状态。在此背景下,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图书馆具有社会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特征,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开放式的服务模式及功能多样化等特点,为网络大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和服务。
二、信息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化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发展瓶颈,明确这些问题和发展瓶颈对于推进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意义深远。首先,高校经费有限,难以支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国内高校大多都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难以支持信息化建设成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其次,落后的观念制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多数人将图书馆的职能单纯的界定为收藏和保存,忽视其服务性职能;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再次,专业的图书馆员缺乏。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非专业馆员居多,薄弱的专业知识理论储备决定了他们很难开展科学有效的信息统计,阻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最后,数据库建设不完善。很多已经初步完成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高校,其数据库有主题标引确实、机读格式杂乱、数据库类型少、存储量少等缺陷,不利于读者进行信息检索,也妨碍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三、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措施
1、加强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深陷资金不足甚至负债严重的窘境,很难投入充足的信息化建设资金,这就需要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加强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此外,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有硬件保证,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选择的产品和技术具有先进性,能随时扩展且易于维护,建立一套先进灵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结构化系统。
2、摆脱传统观念
传统的将图书馆的职能界定为收藏、保存的观念已经落伍,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网络大环境。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就要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并强化信息服务理念。
3、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能顺利的利用网络来整合信息并提供信息服务,非专业者很难适应并承载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工作模式。
4、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并不代表着传统图书馆时代的终结,与数字图书馆相比,传统图书馆仍然有其存在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传统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编目、分类、查询等模式是数字化图书馆出现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才能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他们两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小结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着信息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已然是大势所趋。广大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与时俱进,破除传统观念,积极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价值较高的文字、声像等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后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进行保存和管理,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和接收,使网络用户可以从网上享受各种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具有社会化的特征,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群体对于信息的需求,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主导的的信息革命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和转型,电脑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工具。海量的信息虽然能满足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涉猎需求,但也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信息海量化且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层出不穷,人们逐渐进入信息疲劳状态。在此背景下,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图书馆具有社会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特征,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开放式的服务模式及功能多样化等特点,为网络大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和服务。
二、信息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化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发展瓶颈,明确这些问题和发展瓶颈对于推进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意义深远。首先,高校经费有限,难以支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国内高校大多都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难以支持信息化建设成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其次,落后的观念制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多数人将图书馆的职能单纯的界定为收藏和保存,忽视其服务性职能;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再次,专业的图书馆员缺乏。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非专业馆员居多,薄弱的专业知识理论储备决定了他们很难开展科学有效的信息统计,阻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最后,数据库建设不完善。很多已经初步完成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高校,其数据库有主题标引确实、机读格式杂乱、数据库类型少、存储量少等缺陷,不利于读者进行信息检索,也妨碍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三、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措施
1、加强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深陷资金不足甚至负债严重的窘境,很难投入充足的信息化建设资金,这就需要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加强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此外,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有硬件保证,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选择的产品和技术具有先进性,能随时扩展且易于维护,建立一套先进灵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结构化系统。
2、摆脱传统观念
传统的将图书馆的职能界定为收藏、保存的观念已经落伍,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网络大环境。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就要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并强化信息服务理念。
3、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能顺利的利用网络来整合信息并提供信息服务,非专业者很难适应并承载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工作模式。
4、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并不代表着传统图书馆时代的终结,与数字图书馆相比,传统图书馆仍然有其存在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传统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编目、分类、查询等模式是数字化图书馆出现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才能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他们两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小结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着信息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已然是大势所趋。广大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与时俱进,破除传统观念,积极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