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际传播到组合传播:新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人际传播方式为主,通过口传身授,以人际交往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与少数民族群体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际传播的范围和规模不大,影响较小,一般不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并且对交流的场景非常重视,强调现场接触,强调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共同经验背景,以减少传播中的信息误读。所以人际传播一直排斥远距离、大规模的传播方式,即使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没有改变这一状况。如电话把远距离的人际传播变成了现实,却并没有淡化人际传播的差异,相反,这一现代电子手段用于人际传播时,会因为通话双方所在场景的差异产生噪音,影响双方信息交流。少数民族文化中很多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民族习俗中的某些“禁忌”,从传播学的角度可以将其解读为是对大众传播的一种限制。如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在进行祭祀仪式或是葬礼时,出于对祖先和死者的尊重,严格限定参与人数,不准旁观,不准拍照,便是一种对大众传播排斥的典型心理。
但新媒体却融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诸多的交流方式。在笔者看来,新媒体之所以“新”,主要在于新媒体传播不只对应一种传播类型,并直接体现为新媒体拥有众多的媒介产品,且这些传媒产品使用的传播类型不尽相同。如因特网众多的媒介产品中,腾讯QQ作为即时通讯工具,传播类型是人际传播,但其衍生出来的腾讯微博、QQ空间等,却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更为接近。当新媒体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介质,少数民族文化必然会适应新媒体的这种多类型的传播方式,由单一人际传播转向多种类型的复合传播。
多种类型的传播方式首先带来的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媒体众多的媒介产品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渠道。以贵州惠水县为例,对于当地的布依族文化,当地政府除以网站的动态方式展示外,同时利用短信平台群发文化宣传讯息,甚至当地政府部门的电话都以布依族音乐作为彩铃,社会团体和个人也通过网页、微博客等方式进行布依族文化传播。因特网门户网站、个人网页、短信甚至彩铃都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载体。这些传播渠道包揽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等众多传播类型,且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各异,从而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彻底摆脱了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进而使构建立体传播网络成为可能。
其次是表达方式的多媒体化。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多媒体表达,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转换为多媒体产品,使其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增加文化的表现能力;拓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广度,增加其影响力;同时让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更为便捷。第二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记录、保存少数民族文化,或是直接参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生产。以少数民族纸质文献保存为例,扫描存盘之后存储所需的空间和人力将会大大减少,也有利于对原件的保护;许多非物质文化也可以通过现场拍摄视频和录制声音来保存和记录。
但是,更深层次的变化则是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仅重视传者与受者之间共同经验及现实交流场景,还通过新媒体建构的虚拟场景消解交流场景的差异性,减少传播噪音。
梅洛维茨在《空间感的失落: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谈到了传统文化交流中对场景的依赖和电子媒介对场景的弱化。他认为传统交流方式产生认同感的关键在于现场接触,而“电子媒介倾向于消除现场与通过媒介的间接信息互动之间的差异。”梅洛维茨还认为,“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开拓了许多新的社会情境。”在新媒体营造的虚拟场景中,互动性非常明显,传者与受者随时都在互换角色,且无一例外都具备多个身份。参与者往往快速穿梭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情境中。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某个网络游戏中充当战斗的指挥官,在聊天工具中是素未谋面的好友,在某个社区扮演“家庭成员”。在这些情境中,现实生活中的共同经验背景被网络分割做了碎片化处理,现场建构的议题作为愿景快速传播,形成类似于梅洛维茨所谓的“更后后台”或“更前前台”的传播行为。由于这个虚拟的场景是匿名的且是自愿加入,因而传播的氛围更轻松更易形成交流时的亲近感,更能消除文化传播中因为远距离传播带来的场景差异,带来文化心理上的亲近感,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面向其他不同类型文化的传播。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