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的德育价值
1.丰富了德育的模式
志愿服务为高校开辟了新的德育模式,使大学生能主动的接受德育教育,并把德育教育从理论教育转化为实践教育。首先,自愿是志愿服务工作最大的特点,参与志愿服务是每个人完全自愿的行为,不会受到任何外力的强迫。这种特点使得参与的大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德育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实践德育教育,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大学生的德育品质,提高了高校的德育水平。其次,志愿服务为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模式,使理论教育转变为实践教育。一直以来,高校的德育模式都显得内容单一、呆板无趣,往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志愿服务则改变了这种局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广泛而深入的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把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2.优化了德育环境
志愿服务创设了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现今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之一,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还用自己的志愿行为教育和影响了周围的人群,在高校内传播了“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创设了更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通过树立大学生志愿者的榜样,以及积极倡导和宣扬志愿服务精神,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校园内也会逐步形成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积极的文化环境。此外,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多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一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成员之间良好的配合和协作。因此,大学生志愿者之间要深入了解、加强交流,为了圆满完成志愿服务的任务而共同努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