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比较研究《傲慢与偏见》的三个汉译本

作者:张静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1-12人气:4127

引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南方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世人留下了六部不朽于世的作品。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T.T.Kebble)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Thomas Macauley)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简.奥斯汀的杰出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称为英国文苑的奇葩。英国作家毛姆在其《毛姆读书随笔》中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或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①

1、文学作品翻译的特点

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与一般语言一样, 要求对事物反映得准确, 而且由于进行了艺术加工, 它比一般非文学语言要更加凝练、鲜明、生动。同时, 文学语言也不像一般理论语言那样, 强调语义而不大强调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审美价值。无论从文学、美学还是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具有与非文学语言不同的鲜明特征。正是文学语言丰富而细腻的表现性与鲜明而生动的形象性以及凝聚于文学语体外在形式中的审美价值, 决定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必须特别注意作品语言的文学性和美学功能, 更多地着力于对原文中的形象、意境、风格、情调的转换与移植, 从而构成了文学翻译不同于非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因此,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译者的任务并不仅仅限于准确地传达原文深层结构中的基本语义, 还必须尽可能完整地将原文表层结构中所包含的许多细微的关联意义和暗含内容转换到译文中去, 这正是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2、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界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100 多种语言。曾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经过50 多年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他在翻译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对等指的是译本与原文本在功能上应当达到无限接近的程度,是一个度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对等。有些人可能误解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这种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所以导致了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批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应当把握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精髓,做到正确使用,以使其真正为译者的翻译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3、三个译本的对比

    东方与西方传统的翻译理论历来强调“信”,即将“忠实”视为翻译的基本

标准。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到严复的“求信”,到傅雷的“神

似”,到钱钟书的“化境”,而西方从18世纪泰特勒的“同等效果”论到20世纪

下半叶开始涌现的等值论、等效论等其总原则实际上都是“忠实”,这些理论之

间的差别仅仅是在“忠实”的对象、手段或程度上有所不同或有所侧重。而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要让异国读者把握住原文的主旨就必须要求译文中要准确复现出原著的信息与内容。《傲慢与偏见》已有多个译本出版, 本文将通过比较阅读王科一译本(以下简称王译)、孙致礼译本(以下简称孙译)、张玲,张扬译本(以下简称张译),就这三个译本中的一些语言特色浅谈一下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

例1: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②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

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

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王译③)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

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孙译④)

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

正是因为这个真情实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种人一搬到什么地方,尽管他的感觉见解如何街坊四邻毫不了解,他就被人当成了自己这个或那个女儿一笔应得的。(张译⑤)

这是小说开头的两句话。第一句话中“有钱的单身汉需要娶太太”其实是反话。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不是“有钱的单身汉需要娶太太”,而是无钱的女子都需要嫁有钱的男人,因此这里的真理只是班纳特太太等急于嫁女之人信奉的真理。严肃的大词“真理”、“举世公认”让读者期待着伟大理论的出现,谁知却是“有钱的单身汉需要娶老婆”这样平凡、世俗的“道理”,让人忍俊不禁。三个译文都译出了原文的内容,从总体上看,孙译调整了第二段的语序,比王译、张玲,张扬译显得更文从字顺和行文简洁。而王译的“凡是”更有“真理”的味道,更有幽默感; 张玲,张扬译的“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中“想”与原文的“ in want of”背道而驰,“想”是有钱单身汉的主观意愿,而“ in want of”(需要)是“真理”总结出的有钱单身汉的客观需要。但三个译文中突降的效果都丧失殆尽。有许多译评建议这样译:“有这样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效果大不一样。但这样译的信息量似乎又太大,给读者的遐想余地又太大,可见要让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的确很难,在神形确实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如傅雷先生所言,“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即采取意译的办法,传其“神”而舍其“形”。

例2:When they were gone, Elizabeth, as if intending to exasperate herself as much as possible against Mr. Darcy, chose for her employment the examination of all the letters which Jane had written to her since her being in Kent.②

伊丽莎白等柯林斯夫妇走了以后,便把她到肯特以来所收到的吉英的信,全都拿出来一封封仔细阅读,好像是为了故意要跟达西做冤家做到底似的。(王译③)

等柯林斯夫妇走了之后,伊丽莎白仿佛想要进一步激发她对达西先生的深仇大恨似的,拿出她到肯特以来简写给她的所有信件,一封封地细读了起来。(孙

译④)

他们走了以后,伊丽莎白仿佛是要竭尽所能激起自己对达西先生的反感,就把她到肯特郡以后所有简写给她的信都拿出来,仔细阅读。(张译⑤)

这是小说第三十四章的第一句话。在前一章,伊丽莎白已经从达西的表弟费茨威廉上校口中得知:正是达西拆散了简和彬格莱的婚事,因此对达西偏见至深。原句中“exasperate herself as much as possible against Mr. Darcy”形式上是比较级,表达的却是最高级的意思,“exasperate”意为“激怒,使恼怒”,所以此处王译“跟达西做冤家做到底”犹如神来之笔,既照顾了词义和比较级,又完全符合上下文的情境。孙译表意正确但不够传神,张玲,张扬译显然是误译。

例3:. . . and every dish was commended, first by him, and then by Sir William, who was now enough recovered to echo whatever his son - in – law said.②

每一道菜都由他先来夸奖, 然后由威廉爵士加以吹嘘, 原来威廉爵士现在已经完全消除了惊恐, 可以做他女婿的应声虫了。(王译③)

每一道菜他都第一个来夸奖,然后是威廉爵士吹嘘一番,他现在已经恢复到可以和女婿一唱一和了。(孙译④)

每道菜上来, 首先是柯林斯先生夸奖一番, 接着威廉爵士又应声夸奖一番; 他现在已经大大恢复, 可以同女婿一唱一和了。(张译⑤)

原文中的用词很简单, 主句的动词只有一个“commend”, 被动态, 有两个施事者。张玲和张杨译本将之译为“夸奖”, 并重复了一次; 而王科一译本将之进行了意义延伸, 译成“吹嘘”, 不同的译法, 王科一创造的“应声虫”形象, 惟妙惟肖地描画出威廉爵士对其女婿(科林斯)和凯瑟琳女士百般阿谀奉承的嘴脸, 同时也暗示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厌恶, 显然是更好地体现了原文作者用词的语用含义。

例4:“I have every reason in the world to think ill of you. NO motive can excuse the unjust and ungenerous part you acted there. You dare not, you cannot deny that you have been the principal, if not the only means of dividing them from each other, of exposing one to the censure of the world for caprice and instability, the other to its derision for disappointed hopes, and involving them both in misery of the acutest kind.”②

“我有足够的理由对你怀着恶感。你对待那件事完全无情无义,不论你是出

于什么动机,都叫人无可原谅。说起他们俩的分离,即使不是你一个人造成的,

也是你主使的,这你可不敢否认,也不能否认。你使得男方被大家指责为朝三暮四,使女方被大家嘲笑为奢望空想,你叫他们俩受尽了苦痛。”(王译③)

“我有充分的理由鄙视你。你在那件事上扮演了很不正当、很不光彩的角色,

不管你动机如何,都是无可宽容的。说起他们两人被拆散,即使不是你一手造成的,你也是主谋,这你不敢抵赖,也抵赖不了。看你把他们搞的,一个被世人指责为朝兰暮四、另一个被世人讥笑为痴心妄想,害得他们痛苦至极。”(孙译④)

“我有一切理由认为你坏。没有任何动机可以作为借口,来为你在那儿所做的不正当、不公道的事情辩解。你不敢否认,而且也否认不了,把他们俩拆散,即使不是你一个人造成的,那么你也是主谋。你让一个人受到世人的指责,说他三心二意,反复无常;而另一个人则因为希望落空而成为笑柄,你让他们俩都陷入了最深重的痛苦。”(张译⑤)

这一席话出现在全书高潮的第三十四章,伊丽莎白正在陈述自己为什么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原文有三句,第一句孙译的“鄙视”对应原文的“think ill of”,既准确又不带翻译腔,还反映了伊丽莎白的咄咄逼人,王译的“怀着恶感”拘泥于英文原句,显得哆嗦生硬,张玲,张扬译的“认为你坏”有意译太过之嫌。

第二句孙译的处理还是技高一筹:“你在那件事上扮演了很不正当、很不光彩的角色”形神兼备,“很不正当、很不光彩”与“  unjust and ungenerous”在字义、字形上都配合的恰到好处,伊丽莎白苛责达西的义正词严尽在其中,王译的意译“你对待那件事完全无情无义”不很准确,“无情无义”一般指对人不讲情义,而张玲,张扬译的“不正当,不公道”虽然也到达了字义、字形的效果,但在语气上不如孙译的强烈。

第三句特别长,说明说话人当时极为愤怒、情绪难以抑制,三种译文都在形式上与原文不尽一致。但王译、孙译都基本保留原文语序,将其断为两句,句首加了辅助词(“说起”和“看”),既富于节奏,又加强了说话人那义愤填膺的气势,其中孙译对文字的处理更加灵活。

此处三种译文的表现也说明了传神的译文应该能够充分反映原作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语境的特点,而译者必须在吃透原文精神,充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认真分析语境的基础上,精心选词并谨慎地调整语序才能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比较精到地传译原文意旨。

4、结语

  根据对以上译例的分析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三种译本都能准确完整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都为《傲慢与偏见》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个译本都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同时三个译本又都有或多或少的误译、意译过度或选词不当等现象,在细微之处不同译者对文字的不同处理也影响到了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和欣赏,而造成这些瑕疵的原因大致有四个:一是译者本身的双语语言素质和文字功底;二是译者翻译作品的年代特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三是复译者着力求新,有时难免在力求“躲避”原译的过程中丢掉了精华而造成复译不如原译的现象;四是复译者受到原译的栓桔,摆脱不了原译者在理解和选词上的思路,因此低级地重复原译的错误而没有大的突破。文学翻译工作者应该本着反映原作真实面貌,让不懂原文的读者通过译文知道、了解并欣赏原文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风格的原则,养成严谨的译风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分析传译原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