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万叶集》中咏梅歌和咏樱歌的对比研究

作者:尹宁宁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2-13人气:6401

 1、《万叶集》中的咏梅歌

《万叶集》中的咏梅歌大多出自后期歌人大伴旅人和山上亿良等贵族官人之作。梅花一般认为并非日本原产植物,7世纪后期由遣唐使带到日本,因其高雅的品质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深受贵族喜爱。当时,赏梅咏梅被推崇为最高趣味。文人雅士之间盛行种梅赏梅。这从大伴旅人的和歌中亦可看出。

梅の花 夢に語らく みやびたる 花と我思ふ 酒に浮かべこそ

(大伴旅人 巻5 852)

梅花在梦中细语,我是风雅的花,愿漂浮在酒中。从中国渡来的梅花,已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在奈良时期,说到“花”便是指“梅花”。梅花是唐风律令文化的象征。根据笔者的统计,119首的咏梅歌中,与“雪”一起歌颂的和歌多达30首。正如旅人说歌颂的那样:我园中的梅花漂流,是天上降下的雪吗?梅花作为春天到来的象征之花,洁白的颜色和飘落的样子和雪颇有几分相似。一般认为万叶时代的梅花都是白梅,红梅传入日本是平安时代。

    2、《万叶集》中的咏樱歌

日本最早以樱花为题材的和歌出自允恭天皇之作,“花ぐわし桜の愛でこと愛でば早くは愛でずわが愛づる子等”[2]译成中文为:我想早点爱你,就像爱樱花一样。这首歌中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二者合二为一,歌颂樱花之美。《万叶集》中诸如此类将樱花比作少女的的和歌亦不少,例如:

去年の春 逢へりし君に 恋ひにてし 桜の花は 迎へけらしも

(若宮年魚麻呂 巻8 1430)

去年春天和你相逢,令人思念的樱花呵,又要将你迎来了吧。此首和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爱慕女性的恋情。樱花是春天的代表之物,哀叹其凋谢的和歌也不少:

春雨は いたくな降りそ 桜花 いまだ見なくに 散らまく惜しも

(作者不詳  巻10 1870)

龍田山 見つつ越え来し 桜花 散りか過ぎなむ わが帰るとに

(大伴家持 巻20  4395)

第一首和歌的意思是:春雨别太大,还没有赏樱花,散落令人惋惜。第二首的意思是:翻越龙田山,一路看樱花,会飘散凋零吗?在我归来的时候。这2首和歌都表达作者希望樱花晚点凋零的心情。

3、梅花和樱花顺序差异的原因

3、1 大陆文化的影响

在万叶时代之前,花在日本作为神圣的象征,一般用做祭祀之用。栽培花、欣赏花这种文化是中国传入日本的。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形成了高度广泛的花文化。到了唐代,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遣唐使带回了唐代优秀的学问、思想、宗教、艺术、政治等,给日本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日本就在这样的唐风文化的基础上文明开化,在奈良都城建立之后,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耕社会的日本人,对花的关心仅仅局限于占卜一年的收成、祭祀等。而进入万叶第三期,梅花作为时髦进步之花,作为唐风律令文化的象征,深受文人雅士之喜爱。从把梅花比作雪这样的鉴赏法也可以看出日本歌人深受汉诗影响。中国《乐府诗集》中的《梅花落》中的“胡地少春来、三年驚落梅、偏疑粉蝶散、乍似雪花開”就是这样的鉴赏法。

3、2  审美意识的差异

在当今日本,提到“花”,如果没有特指都是指“樱花”。樱花从日本记纪时代就开始登场,在日本花的美学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樱花亦作为日本民族的象征。《日本人和无常》中有这样的一句花:今なお日本人が桜を愛してやまないのは、そこに常なき様、すなわち無常を感じるからとされ、「永遠なるもの」を追求し、そこに美を感じ取る西洋人の姿勢に対し、日本人の多くは移ろいゆくものにこそ美を感じる傾向を根強く持っているとされる。意思是当今日本人之所以这样爱樱花,是樱花让人感觉无常,与西洋人追求永恒之美不同,大多数的日本人喜欢在变化中感受美。樱花的开发时间很短,凋零异常壮丽,一开即逝常常和世间无常联系起来。然而《万叶集》中的咏樱歌中却看不到这样的无常美。万叶时代,樱花大多和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所联系起来。直到平安初期,赏梅逐渐被赏樱所代之,在《古今和歌集》中樱花的数量断然占到了首位,凋零的樱花才被作为无常观美学来鉴赏。

本稿就《万叶集》中的咏梅歌和咏樱歌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从时代的背景和和歌内容进行对比,得出了两个原因。其一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万叶时代日本遣唐使带回了中国先进的文化,日本的贵族阶级对汉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陆文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赏梅咏梅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樱花深受日本人喜爱是因为它开花时间极短,一瞬即逝,代表着无常观文学的美意识,但从《万叶集》里描写樱花的和歌中看不到这种美学的存在。这也是《万叶集》中描写樱花的和歌不太多的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