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教育论文
作者: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杨艳萍来源:原创日期:2012-03-19人气:1045
首先,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通过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把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输入到各产业,将会加速各产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从而提高各产业内部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其次,高职规模的适度扩张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必须适当扩大规模,满足现实的需求。高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而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再次,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需求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来源。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不是来自教育内部,而是源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的人才需求。
综上可知,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我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失调问题申
1.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经过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陕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谱写了三秦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掀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2008年,我省生产总值达到7314.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12:3.58.2009年我省生产总值为8169.8亿元,比2008年增长11.796,财政收入增长24.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48:3.981:2〕。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的指引下,通过陕西省各高职院校的辛勤努力、无私奉献,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为陕西省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推进陕西省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和构建和谐陕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以前,陕西省除5所非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外,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只有2所,而目前,陕西省普通高职院校已达到39所。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实行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动下,陕西省高职院校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并重,以规模效益促进质量效益的稳步提高。2001年到2009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由52444名增加到132583名,在校生人数由131810名增加到385613名:2〕,整个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增长势头强劲。但是,陕西省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在职教观念、办学条件、校均规模、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观念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制约陕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
21高职教育与我省经济结构发展还不相适应
分析2011年度增设或撤销专科专业的数据样本,对比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陕西省高职人才供给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在第一产业领域,人才培养明显不足,高职的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第二产业领域的整体需求,而第三产业的人才出现了相对过剩。根据陕西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的战略部署来看,陕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类型不尽适应,不能满足陕西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高职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也有职业教育的特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高职教育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出现办学定位不准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跳出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仿照普通高校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忽视实践技能的训练,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人才特色。另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高职教育看成是单纯的职业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和技术,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甚至删去必要的专业课程,致使学生工作后缺乏发展潜力及转岗的适应能力,仅仅成了一名简单重复的操作工。人才培养问题与师资力量的完善发展密不可分。从教师学历合格率来看,职业教育院校明显低于普通教育院校,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非常薄弱,我省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机构。
其次,高职规模的适度扩张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必须适当扩大规模,满足现实的需求。高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而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再次,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需求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来源。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不是来自教育内部,而是源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的人才需求。
综上可知,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我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失调问题申
1.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经过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陕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谱写了三秦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掀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2008年,我省生产总值达到7314.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12:3.58.2009年我省生产总值为8169.8亿元,比2008年增长11.796,财政收入增长24.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48:3.981:2〕。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的指引下,通过陕西省各高职院校的辛勤努力、无私奉献,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为陕西省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推进陕西省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和构建和谐陕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以前,陕西省除5所非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外,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只有2所,而目前,陕西省普通高职院校已达到39所。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实行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动下,陕西省高职院校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并重,以规模效益促进质量效益的稳步提高。2001年到2009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由52444名增加到132583名,在校生人数由131810名增加到385613名:2〕,整个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增长势头强劲。但是,陕西省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在职教观念、办学条件、校均规模、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观念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制约陕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
21高职教育与我省经济结构发展还不相适应
分析2011年度增设或撤销专科专业的数据样本,对比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陕西省高职人才供给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在第一产业领域,人才培养明显不足,高职的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第二产业领域的整体需求,而第三产业的人才出现了相对过剩。根据陕西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的战略部署来看,陕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类型不尽适应,不能满足陕西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高职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也有职业教育的特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高职教育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出现办学定位不准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跳出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仿照普通高校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忽视实践技能的训练,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人才特色。另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高职教育看成是单纯的职业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和技术,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甚至删去必要的专业课程,致使学生工作后缺乏发展潜力及转岗的适应能力,仅仅成了一名简单重复的操作工。人才培养问题与师资力量的完善发展密不可分。从教师学历合格率来看,职业教育院校明显低于普通教育院校,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非常薄弱,我省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机构。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