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贝念袷《办提豕杨春曲》苒认识-音乐论文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张晓燕来源:原创日期:2012-03-29人气:833
十二音体系是由勋伯格和韦伯恩的学生雷内丨莱波维茨命名的,它是继承与发展传统音乐语言的结果。作曲家必须根据作品的需要,将十二个半音排成一个序列。这个最初的序列称为“原形”,为了扩充写作的材料,叉从原形派生出三种变形,即“逆行"、“倒影"、“倒影逆行”。每一个序列音都有相应的序数,用阿拉伯数字代表。序列的四种基本形式还可移位至另外十一种不同的高度上,结果共可得出48种序列形式。这就是十二音音乐写作的全部材料。一首作品无论大小,都是用一个统一的序列写成的,序列自始至终贯串于作品之中,好比古典音乐中主题动机的贯串。这种贯串从不间断,是一种绝对的贯串,正是这种“一致性”,给音乐带来了强大的“统一力”和“结构力”。这就是十二音赖以生存的最本质的内容。
贝尔格1904年结识勋伯格,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在贝尔格的音乐中,十二音的排列有着类似旋律轮廓和调性涵义的特点,他常常在同一部作品中采用几种不同的十二音排列形式,并使它们建立相互联系或相互对比的关系,这就是他在十二音作曲技法上表现出的匠心独具的风格。
音乐上的表现主义,主张艺术要表现思想的本质和内在的灵魂。表现主义者常将旋律中的过分大跳与乐器极端音区的运用相结合,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此类作品由于主观意念性较强’使人们一般都难以理解和接受,而贝尔格的特殊贡献就在于把枯燥的作曲方法同感情表现结合起来,使这种新的、比较抽象的语言同样能够杆发人的感情’给人以艺术感染力。“贝尔格不拘泥于对十二音序列的一般要求,他追求用十二音序列写动人的音乐,不回避序列中包含各种和弦,序列中包含的音程也不求多样。1211935年初,美国小提琴家克拉斯纳向贝尔格提出委约,希望为他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其后,阿尔玛马勒18岁的女儿玛侬-格罗皮亚斯的不幸夭折,给贝尔格带来精神上的沉重打击,同时也带来了创作协奏曲的灵感,他立即投入协奏曲的写作,以抒发对这位早逝的少女的深切悼念之情。
协奏曲在结构上,共分两个乐章,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乐章“行板;小快板”,描写年轻活泼的少女形象。开头的四个音型’正好是小提琴空弦上的五度调音’它贯穿全曲,象征这位少女的单纯。然而,出现了小提琴独奏的主题:一个十二音的音列〈11-18小节〕,它是全曲创作的基础。接着的小快板是带有两个中间段落的谐谑曲。其中,有的段落像维也纳圆舞曲。第二乐章“快板;柔板”更富有戏剧性,描述少女的死亡和她灵魂的得救。开始不久,小提琴的华彩乐段表现了少女临终的挣扎。经过一段暂时的缓和之后,四个音的音型再次出现。接着,作曲家引用了巴赫大合唱《永恒啊!你这雷鸣般的语言》中的赞美歌《够了》的旋律片段。小提琴根据这一赞美歌旋律进行的变奏,成了对死去的少女的悼歌。在一段明显的高潮之后,小提琴继续奏出抒情的安魂曲旋律。乐曲最后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
在音乐上,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由三种音乐素材组成。第一种素材是他的十二音排列形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除最后是连续三个二度音程以外,其他相邻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均为三度。根据这样一个音列所构成的和弦与传统的和弦结构很相似,客观效果还是表现了与传统和声进行的接近,并且,引出了与传统和声进行密切相关的调性感觉。第二种素材引用的是一首奥地利的民歌。采用它大概出自这两个原因,一个是这首民歌舒缓而伤感,适于对早逝少女的哀悼’二是这首民歌基本上也是以三度音程为旋律发展的基础,这就与贝尔格的十二音列相吻合。第三种素材是一首“众赞歌”,它开头的几个音与贝尔格十二音列的最后几个音一致。这一素材又表现出对亡者灵魂得到升华的安慰,同时也不免对死亡的悲哀与无可奈何之感。
从文化现象上讲,贯穿于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数字象征,这些特殊的数字作为“秘密象征”在他的作品里面被赋予了独特和特定的意义。贝尔格对数字的迷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联系。数字“28”很有可能象征了贝尔格的第一个情人一女仆玛丽,数字“10”有可能是暗指他的最后一个情人一一汉娜,而数字“23”则是指贝尔格本人。【啊也将这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作用于形式和内容,以显示独特个性,这也成为了贝尔格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
从思想感情上讲,他常常将个人经历和情感融人到音乐中,贝尔格是马勒的狂热崇拜者,与马勒一样对死存在着一种既恐惧又憧憬的矛盾思想;同时,受到“世纪末”人生观的影响和宿命论以及自己不幸遭遇的影响下,又怀有一种向往升入“天堂”的夙愿彡4贝尔格从宗教中寻求安慰,把死亡作为“至福”来接受。“这部追思曲性质的协奏曲不仅是为玛侬而写的,实际上也是为作曲家自己而写的,是他在死亡威胁面前最敏感的自我表现。’151这部作品是他对一生情感纠葛的总结。人们往往对20世纪的音乐有种误解,其实这些音乐的大多数都是有现实基础的,作曲家在创作这些音乐作品时也都有其基本的出发点。“如果一定要用简单的语言说明那些富于创造性的音乐家创作的基本意图的话,我会说,作曲家作曲是为了表达、交流以及用永久的形式记录下某些思想、感情和现实状况。由此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应以一种以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所没有的直接了当的感染力传达给与艺术家同时代的男男女女。’〜20世纪的作曲家竭力去开拓新的音乐空间,进行诸种颠覆性的形式革命,这是一个文明异化和信心压力超重的时代。音乐形态的变化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总是发生着关联。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由克拉斯纳于1936年4月1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国际当代音乐节担任独奏初次演出,接着1936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队在韦伯恩的指挥下演奏了这部作品。从此,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受到了世界各国小提琴家的重视,在音乐会曲目中占有了稳固的地位。今天’当我们再次演绎这部作品时,对于我们专业音乐学习者来说是有更大的触动的,更应寻求创新、发展音乐本身,让我们的音乐之路越走越远。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