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驾驭能力与世界史研究-教育论文
研究对象国的历史与文化,需要深谙对象国使用的主要语言。研究希腊史需要有深厚的希腊语功底,研究俄罗斯需要有深厚的俄语功底,研究美国史则需要有深厚的英语功底。这是近乎常识的认识,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扎实的外文基础是世界史研究依仗的重要条件。游刃有余的外文解读能力是一部具有原创性观点的世界史(主要指外国史)作品诞生的有力保障。国内研究教会法的奠基性著作《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便是很好的例子。研究教会法无法回避的是拉丁文语言能力。彭小瑜教授的这部专著充分利用和解析了拉丁文原始文献,除《天主教法典拉丁文中文本》夕卜,其余的全为拉丁文文献。口]436-438面对繁琐和庞杂的拉丁文资料,倘若没有高超的拉丁文分析能力,研究者也只能“望料兴叹”,得出原创性观点的可能性亦会大大降低。夏洞奇的《尘世的权威: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思想》〔3〕也是一部以拉丁文文献为主要史料写成的著作。在该专著问世之前,有关奥古斯丁的论著无论在外国还是在国内都比较多,但依托大量拉丁文原始史料的论著并不多见。以拉丁文文献为基础是该书一大特色和亮点,它弥补了国内很多论著没有使用拉丁文原始史料之不足,更符合历史研究的一个核心要求一以原始材料为最基本的史料。再以国内的美国史研究为例,目前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准的论著都展示了不错的外文驾驭能力,如《美国的奠基时代》一书。作为国内美国早期史领域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所列的英文原始材料有63个之多,而英文论著则多达232部。〔4〕参考书目该书涉及英文整段文字翻译成中文时,行文流畅,无硬性翻译的痕迹。驾驭外文(如英语)意味着有较深厚的翻译能力。翻译水平高低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史料解读的优劣(史料解读的优劣还取决于诸如历史语义解析等方面的功底〕。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史学者必须首先是一个造诣高深的翻译家;倘若翻译水平不够,其论著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口80国内世界史研究者常出现的问题是翻译水平还不高,行文时常欧化,出现诸如“美国的社会改革家在20世纪20年代保守主义的政治气候里已经失去了进步主义改革的大刀阔斧的锐意进取的精神’;“作为抵制英国征税措施的一个有影响的团体,被士顿的‘忠心丸人帮,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群众性反英活动提供了很大的推动”〔5〕436这类晦涩难懂的文字。此情况在涉及整段翻译文字时尤为明显(如需完整翻译某人的讲话与观点时〕。
在新一代的世界史研究者中,多数都有较长时间的外文(尤其是英文〕学习经历,但这样的学习还不够精深和专业化,仍不足以应对专业性较强的史料解读任务,还需进一步锤炼翻译能力。就英文翻译而言,试着研读一些介绍英汉翻译技巧的经典书籍是提升英文体悟能力与翻译水平的一有效方法和“必修课”。世界史研究者也很有必要通过翻译一些经典的外文著作来进一步提升和锤炼外文水平。选择翻译的作品可以是和研究课题相关的或者是外围课题。国内有不少年轻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有一研究奥古斯丁的青年学者,借助对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思想研究,翻译了沃尔特“厄尔曼的《中世纪政治思想史》(八附八明)。系统的翻译工作无疑会增强外文史料的解读能力,为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研究美国史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可在研究之余,投入一些精力系统翻译相关方向的若干经典书籍,既可开拓视野,深化研究,又可锤炼英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受益匪浅。
世界史研究要走向更高层次,需夯实研究者的外文基础,加强研究者的外文翻译能力。我们现在不能奢望自己精深于多种外语(掌握外文种类越多,可驾驭的史料资源就越丰富,论著的视野越开阔〕,比较现实的是把所研究的对象国的语言掌握透彻(这里所说的透彻,不仅指理解词的外在意思,而且指理解其语境义〕。一旦研究者的外文驾驭能力及相应的解读能力提升到一定高度,再加上原有的多方积累,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则会出现更加欣喜的态势。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