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跟着“感”觉走-教育论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幸福的生活背景中,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学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生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这样定量刻画式的进行验证: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袋100颗的花生让学生看,猜约有多少颗?学生通过估计抓一把大约有什么,先获得一个直观感觉,再通过均匀的抓几次,估一估,数一数,逐步建立一个较稳定的“一把抓多少”的直观感觉。这时让学生再重估这袋花生的颗数,在原来估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对数量的感知水平提高。从剩下的花生里继续抓,抓了10把刚好抓完,得到结论:这袋花生大约是100颗左右。最后让学生亲自数一数,来验证估计的数和实际的数相差多少,体会估数的方法。像这样的估、猜、比、验的过程就是一种良好数感建立的过程。
三、调查实践——强化数感
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继而确立应用数学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数感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数学就应该打破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数学应用僵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如:“简单的统计数据整理”的教学组织
1、呈现问题:学校举行球类体育比赛,在高年级什么比赛比较受欢迎?
2、搜集数据:以你们班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代表,调查了解你们喜欢什么球类活动,数据记入原始记录表:
3、分类整理:从原始数据表中,不容易看出同学喜欢项目的情况,需要将这些数据分类整理。
4、作出决策:同学们喜欢哪几种球类活动?每种活动有多少人?你估计在高年级什么比赛最受欢迎?
学生经历了以上亲自的动手、动脑操作实践的过程,他们对数学由感觉演变到有了深厚的感情。再如: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设置了一个购物情景:学校要组织同学们春游,请你用10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让学生根据表中食品的单价,独立设计购买方案。春游是一件让孩子们十分快乐的事情,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像这样的活动,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一个个完整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或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统计的思想,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的数学思想,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理念,也在调查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三、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的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的探索一样,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数感。
总之,数感形成不是通过一个简单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搭好建立良好数感的“脚手架”,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走下去,跟着“感觉”走,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的。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