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注重联系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论文

作者:曾今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3人气:93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联系实际,运用教具、学具等直观手段进行操作活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注重和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圆锥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容器的沙子总是圆锥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的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当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
二、注重和加强实践性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与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来
三、注重和加强应用性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学以致用,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既促进了面积单位的掌握和运用,又为下一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分类统计”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习的功课;在“比例尺”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测量学校的建筑后,画出校园的平面图……
其次是组织数学兴趣活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在教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时,可以组织一次折纸比赛活动。让他们互相协作展开活动,就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教学“在相遇问题”时,让学生当演员进行表演:相对、相向、背向而行;同时,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景等等。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我们就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切实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强化实际操作,从而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