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质朴纯正意味深长-文学论文

作者:刘翠侠来源:原创日期:2012-04-25人气:851
第一次接触《背影》,是在初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初读《背影》就被它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所打动。从此,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蹒跚的父亲的背影,便深深地刻在我脑海中了。时隔十年,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再一次拜读朱自清老先生的这部作品,又多了几分虔诚与感动。一篇不足1500字,粗看平平常常的作品,竟能产生如此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可谓现代文坛的佳话。事实告诉我们,凡是文学史上为大家所公认的好的作品,必然包含着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创作功底,一定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对1917年的一次父子分别情景的回忆。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他与父亲一起回家奔丧。丧事办完后,父亲去南京谋事,朱自清返北京上学。父子同行一段路以后,在浦口车站分手,心情凄凉,境遇惨淡。分别时,父亲那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背影》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历久传诵,感人至深,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那打动人心的、朴实无华的、真切感人的父子之情。也正如作者在谈到他创作这篇散文的缘由时所说的:“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其实文学作品中的父子之情是难于表现的,因为父亲的体贴是含蓄的,而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凝练的布局,把父子情深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巧妙的构思表现在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落泪上。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点明了题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这就造成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要追读下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叙。进而作者并没有按照常规思路交代背影,而是写了家事:祖母过世,父亲赋闲在家。家中凄惨的光景使我“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在这里,作者用诗的笔法点题,似隐又现,发人深思,同时又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而“我”的第一次落泪也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为全文定下了哀伤的基调。
作品中的“舔犊情深”、“精彩之笔”主要表现在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上。因为父亲略微有点胖,所以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蹒跚”、“探”、“穿”、“爬”、“攀”、“缩”、“倾”等一系列的动作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究竟是由于哪些原因呢?也许是因为觉得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而心存感激;也许是因为理解了父亲不放心茶房,亲自为我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的怜爱之情;也许是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行为的深深忏悔,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作者都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让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父亲的第三次背影是在离开车站父子分别时,“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而“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淡淡的一笔,将父子不忍分离的悲酸怅惘都活画了出来。
第四次则是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马褂的背影”,作者引用父亲来信中的话说明父亲晚年心境的凄凉,仿佛又一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既与开头呼应,又将感情升华到无法逾越的高度。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令人感动。
通过作者巧妙的构思,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和关爱;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激。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朴实的语言叙述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作品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中,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话,这正如朱自清老先生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简洁、朴实的语言却格外生动传情,于平淡之中孕育了神奇。
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但字字都能让儿子感到温暖。文章开头交代祖母的丧事,父亲的亏空,以及家中惨淡的光景,使“我”流下了悲哀的眼泪,而父亲却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短短几句话,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是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宽慰。送别过程中父亲共说了四句话<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惦记、思念儿子,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背影》是一篇至爱至情的佳作,其表达的至爱之情充盈在字里行间,质朴纯正的语言,意味深长的父子深情,必将感动我们一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