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拓展要有个“度”-文学论文
作者:徐江梅来源:原创日期:2012-05-11人气:779
特级教师窦老师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教学设计构思令人折服。特别是她“超越文本,走出文本”的理念,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但是,在她的阅读教学课堂中,笔者发现她拓展文本资源的次数相当多。以《火烧圆明园》(2006年公开课)一课为例来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出示了一首课外小诗“……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让学生谈谈感受;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法国人雨果对圆明园的感受,让学生阅读文章《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接着又让学生看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的回忆录;然后还出示李大钊的诗: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挽烟飞;最后又出示一些写圆明园文章的片段,其中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许多当地的中国老百姓又进入园内抢劫;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带的路……
二、观点分析
窦老师在整节课中所呈现的拓展资料,让学生是看得“眼花缭乱”,如同在“云里雾里”一般,但对课文本身语言文字的理解倒是一知半解。试想,孩子们连课文本身都没有熟读,都没有完全吃透,如何很好地理解这些文本之外的东西呢?大量知识的导入,对文本的过度拓展,究竟让孩子们真正得到了什么?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笔者认为拓展不是游离文本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立足文本的拓展,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
曾有人说,语文教学提超越文本是对语文的不负责任。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关键是在一个“度“字的把握上。“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文本毕竟是薄的,含量也是有限的,语文教学适度地超越文本,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与丰富,是引领学生更稳健地步入语文殿堂的好途径。“超越点”应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最后应又回归到文本的整体学习上。
三、策略探讨
首先,教师在拓展的同时要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要放得开又收得拢。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牵住”学生的同时,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有自己思考的有个性的个体。同时,拓展的资源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有机的筛选、取舍,而不是不加选择的全部拿来,再抛给学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首先,拓展的内容——《小鱼的独白》这首儿童诗,弥补了教材中文本的苍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小鱼的心理活动,感受小鱼渴望获得新生的强烈愿望,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而后拓展加入了“当事人”小鱼的自述,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复杂,内容更加丰富,文彩更加丰满。
其次,在语文教材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文本拓展,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首先给学生看丑小鸭昏倒在冰面上的图片,配以凝重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可怜的丑小鸭,他又冷又饿,在冰冷的湖面上冻僵了。寒冷的北风一阵接一阵地打在他瘦小的身躯上,雪花大片大片地落在他身上,他会被大雪淹没的。就在孩子们眼圈已经发红的时候,为丑小鸭的悲惨命运感动伤心的时候,笔者给他们出示了《丑小鸭》原文当中的一段话: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免得水面完全冻结成冰。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晚比一晚缩小。水冻得厉害,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闭。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因为笔者想告诉学生:在丑小鸭昏倒前,他曾经勇敢地奋斗过,拼命地挣扎过。让孩子们在这凝重的、悲愤的文本感情基调当中,感受到丑小鸭的坚强。这样拓展的资料典型而具有震撼力,因为这种源于生活的“文本”,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既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又为学生的说搭建了平台;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又提升了学生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个文本拓展的设计,已经超越了文本本身,它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进文本走了一个来回,而且还引领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再创造。
文本拓展是属于语文课堂的,要姓“语”;文本拓展是“文本”的拓展,必须立足文本;文本拓展,既要重视内容,也要关注形式;文本拓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经验”;文本拓展,要能“放”得出去,也要能‘收“得回来。
二、观点分析
窦老师在整节课中所呈现的拓展资料,让学生是看得“眼花缭乱”,如同在“云里雾里”一般,但对课文本身语言文字的理解倒是一知半解。试想,孩子们连课文本身都没有熟读,都没有完全吃透,如何很好地理解这些文本之外的东西呢?大量知识的导入,对文本的过度拓展,究竟让孩子们真正得到了什么?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笔者认为拓展不是游离文本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立足文本的拓展,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
曾有人说,语文教学提超越文本是对语文的不负责任。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关键是在一个“度“字的把握上。“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文本毕竟是薄的,含量也是有限的,语文教学适度地超越文本,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与丰富,是引领学生更稳健地步入语文殿堂的好途径。“超越点”应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最后应又回归到文本的整体学习上。
三、策略探讨
首先,教师在拓展的同时要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要放得开又收得拢。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牵住”学生的同时,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有自己思考的有个性的个体。同时,拓展的资源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有机的筛选、取舍,而不是不加选择的全部拿来,再抛给学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首先,拓展的内容——《小鱼的独白》这首儿童诗,弥补了教材中文本的苍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小鱼的心理活动,感受小鱼渴望获得新生的强烈愿望,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而后拓展加入了“当事人”小鱼的自述,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复杂,内容更加丰富,文彩更加丰满。
其次,在语文教材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文本拓展,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首先给学生看丑小鸭昏倒在冰面上的图片,配以凝重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可怜的丑小鸭,他又冷又饿,在冰冷的湖面上冻僵了。寒冷的北风一阵接一阵地打在他瘦小的身躯上,雪花大片大片地落在他身上,他会被大雪淹没的。就在孩子们眼圈已经发红的时候,为丑小鸭的悲惨命运感动伤心的时候,笔者给他们出示了《丑小鸭》原文当中的一段话: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免得水面完全冻结成冰。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晚比一晚缩小。水冻得厉害,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闭。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因为笔者想告诉学生:在丑小鸭昏倒前,他曾经勇敢地奋斗过,拼命地挣扎过。让孩子们在这凝重的、悲愤的文本感情基调当中,感受到丑小鸭的坚强。这样拓展的资料典型而具有震撼力,因为这种源于生活的“文本”,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既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又为学生的说搭建了平台;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又提升了学生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个文本拓展的设计,已经超越了文本本身,它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进文本走了一个来回,而且还引领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再创造。
文本拓展是属于语文课堂的,要姓“语”;文本拓展是“文本”的拓展,必须立足文本;文本拓展,既要重视内容,也要关注形式;文本拓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经验”;文本拓展,要能“放”得出去,也要能‘收“得回来。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