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职业伦理
作者:蒲红英来源:原创日期:2012-07-19人气:1564
翻译职业伦理意味着译者必须始终以追求最优秀译本为天职并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做为翻译行业的一员,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做一名优秀译员的努力。除了精通原语,彻底理解原文外,优秀译者也应具备一些优秀品质,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要心怀成为优秀译者的愿望以便作出合乎道德的选择。许多国家的译协制定了正式的良好行为守则,明确了专职译员应该遵从的道德原则。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译者组织的章程或守则中都有关于“忠实于原文”或者翻译要“准确”的说法。“忠实”是人类公认的一项基本品质,所以翻译伦理研究就不应将其抛在脑后。20世纪印年代,“忠实”的方法论作为职业伦理思想的地位逐渐稳固。
1959年成立的美国译协,其《职业行为与行业惯例守则》2002年修订本第一部分的条款A要求译者承诺“尽可能忠实地对原初信息进行笔译或口译,以使终端用户满意”。该守则的第一部分“职业规范和商业行为章程”提倡译者应该为创作出最佳译文而奋斗不止。但该章程仅仅将翻译活动看作一种商业活动而非学术行为。如果仅仅把翻译看作是谋生和盈利手段,把翻译商业化,那么现实中很多译者将会把翻译职业伦理抛之脑后。
国际译协1963年通过《译者章程》,1994年修改。该章程第一部分“译者通则”的第四条明确规定:“译文必须忠实,必须准确传达原作的思想和形式一这种忠实既是译者的道德和责任,也是译者的法律义务”。这实际是将“忠实”严格限定为译者的职业要求。“译者通则”的第五条又从方法论层面上对“忠实”做了进一步解释:“不应将忠实的译本与逐字对译混同,译本的忠实并不排斥为了使另一国家、另一语言接受原作的形式、风格和深层含义所做的改动”。显然,《译者章程》在方法论层面对“忠实”的界定是留有余地的。
2001年,芬兰学者切斯特曼(Ches-terman)受古希腊行医者职业守则一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作的“波克拉底誓言”(TheHieronymiOath)的启发,结合目前流行的几种翻译职业守则,提出所谓“圣哲罗姆誓言”(aHieronymicOath)。在此文中,他对当前的翻译伦理模式进行了划分,提出了翻译伦理的四种现行模式,即再现伦理(忠实于原文和原作者),服务伦理(建立在与委托人所签合同基础之上),交际的伦理(与他者进行交流),基于规范的伦理(满足特定文化期待)。服务伦理把龉译活动视为“商业服务”,关键是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让客户满意的产品。交流伦理重视交流的完成。西班牙学者佩姆(AnthonyPvm)甚至据此提出,译者要保证互为异己的各方达成“最大程度上的跨文化合作”。换句话说,这种伦理模式视译者为“协助实现跨文化理解的中间人”。规范约束伦理的来源是图里(GideonToury)的描写性翻译研究,它认定译者的翻译行为是遵循规范的可预测行为。尽管这四种模式有重复的部分,并且这伦理价值观不是针对具体的翻译活动,而是广泛适用于人际交往,特别是单一文化背景下,地位平等的个体间的人际交往,但它们确实为我们从伦理角度研究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1959年成立的美国译协,其《职业行为与行业惯例守则》2002年修订本第一部分的条款A要求译者承诺“尽可能忠实地对原初信息进行笔译或口译,以使终端用户满意”。该守则的第一部分“职业规范和商业行为章程”提倡译者应该为创作出最佳译文而奋斗不止。但该章程仅仅将翻译活动看作一种商业活动而非学术行为。如果仅仅把翻译看作是谋生和盈利手段,把翻译商业化,那么现实中很多译者将会把翻译职业伦理抛之脑后。
国际译协1963年通过《译者章程》,1994年修改。该章程第一部分“译者通则”的第四条明确规定:“译文必须忠实,必须准确传达原作的思想和形式一这种忠实既是译者的道德和责任,也是译者的法律义务”。这实际是将“忠实”严格限定为译者的职业要求。“译者通则”的第五条又从方法论层面上对“忠实”做了进一步解释:“不应将忠实的译本与逐字对译混同,译本的忠实并不排斥为了使另一国家、另一语言接受原作的形式、风格和深层含义所做的改动”。显然,《译者章程》在方法论层面对“忠实”的界定是留有余地的。
2001年,芬兰学者切斯特曼(Ches-terman)受古希腊行医者职业守则一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作的“波克拉底誓言”(TheHieronymiOath)的启发,结合目前流行的几种翻译职业守则,提出所谓“圣哲罗姆誓言”(aHieronymicOath)。在此文中,他对当前的翻译伦理模式进行了划分,提出了翻译伦理的四种现行模式,即再现伦理(忠实于原文和原作者),服务伦理(建立在与委托人所签合同基础之上),交际的伦理(与他者进行交流),基于规范的伦理(满足特定文化期待)。服务伦理把龉译活动视为“商业服务”,关键是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让客户满意的产品。交流伦理重视交流的完成。西班牙学者佩姆(AnthonyPvm)甚至据此提出,译者要保证互为异己的各方达成“最大程度上的跨文化合作”。换句话说,这种伦理模式视译者为“协助实现跨文化理解的中间人”。规范约束伦理的来源是图里(GideonToury)的描写性翻译研究,它认定译者的翻译行为是遵循规范的可预测行为。尽管这四种模式有重复的部分,并且这伦理价值观不是针对具体的翻译活动,而是广泛适用于人际交往,特别是单一文化背景下,地位平等的个体间的人际交往,但它们确实为我们从伦理角度研究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