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考试与评价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这门课,爱上学习。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多方面探讨学习兴趣,提出培养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1、多与学生沟通,注重人文关怀。2、课堂内容丰富,让学生体验快乐。3、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4、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5、采用多元化成绩考核评价。
关键词:中学生、教学、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催化剂,它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刻苦学习、探求新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某一科目有兴趣,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并能找到集体归属感,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体现其个人价值,那么他在上课时就会情绪高昂、精神饱满、认真思考,积极动脑,他会积极表现自己,回答问题,请教老师,从而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肯定。学生有兴趣,老师有激情,就会加速教学进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学生对某科目逐渐失去兴趣,觉得每天都是在教室里煎熬,那么他上课时的乐趣将不在,慢慢的他会开始讨厌这个科目,甚至放射为讨厌该课的老师、讨厌比自己在该科目上学得好的同学,进而可能会影响心情、影响人际关系。
初中生正是处于青春期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比较懵懂,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开始认识自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如果能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兴趣,则能积极投入各科学习中,陶醉于文学的美妙中,翱翔在数学的世界里,沉溺于生物的海洋中,探索着历史的奥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更高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学生也比较叛逆,易于冲动,一旦对学习丧失兴趣,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翘课、逃学,则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走向迷途,提早结束学习生涯,影响终生的发展。
1多与学生沟通,注重人文关怀
人是感情动物,极易受感情影响。学生也有自己的感情需要,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关怀、温暖、和教诲。一旦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这门课。而情感的培养则重在交流,学生从教师那里不仅学会书本知识,同时在与教师的沟通中收获课外的知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了解了每位同学的性格特征、背景等问题,这时情感的纽带便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也得到了增强。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上了老师,自然就对这门课也产生了兴趣。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时刻为学生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贴近学生,用心对待每位同学,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量满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老师的热情,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不会衰减。
2课堂内容丰富,让学生体验快乐
快乐是培养兴趣的前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教学未见娱乐,必不乐学”。可见,要想在教学中得以成功,激发和培养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要“受之以趣”,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传授知识,学生才会乐此不疲的学习。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摒弃传统的教师“一枝独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感觉无聊枯燥,产生怠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风格,尽可能改变教学环境,使用的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富有感染力,并能结合教学实际内容,以学生身边的人物、事物进行举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抓住中学生爱模仿、善于记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信息,加上教师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新鲜,无拘束的与教师互动,这样才能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
3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生长发育、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呈现出不同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特性特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为其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专制的搞“一刀切”。对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要耐心的对其进行辅导,让他们只做基础练习,简单的问题尽量留给他们回答,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在回答问题中取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这样他们慢慢对课堂的兴趣就提高了;对于智力水平稍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多血质类学生,抓住其外向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多提问,多将他们作为例子,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其内向,言行缓慢,因此不可过分让他们“突出”,而应慢慢引导,多进行鼓励表扬,批评多放在课下人少的时候。一些同学记忆力较快,可以在课堂上多让其背诵,让其找到归属感,提高对课程的兴趣;一些写字工整的学生,可以让其多在黑板上进行答题;一些同学表达较好,可以多回答口头问题。中学生正是想急于在同伴面前表现的时候,教师用合适的方法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慢慢学生就爱上这门课,学习兴趣也就保持了。
4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总是占主导地位,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机器,老师是学习的统治者。老师教多少,学生就应学多少,把学生的大脑是个无限的容器,可以随便灌输。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以人为本”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是机关政府还是公司企业,都将“以人为本”放在了首位。教学中也应注意“以人为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但其已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不能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生就是被动的学习。而应该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设想学生的需要,学生想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多少才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
5采用多元化成绩考核评价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不愿被同伴嘲笑,都希望在同伴中脱颖而出被大家认可。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只注重终结性评价,额忽视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以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对学生的进步做纵向评价并以此来作为考核的依据,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使学生无形中形成了“好生”和“差生”两大群体,久而久之所谓的“差生”便觉得低人一等,不愿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对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多种评价方式,争取使每位同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才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中。
总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一旦有一边发生偏颇,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是反映教师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总结课程特征,把握学生的心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双赢。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