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服装语言研究-艺术论文
一、电影中服饰语言的作用分析
(一)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所谓的“衣如其人”,就指的是服装。服装是一种具象的形式,它能够直接地反映出穿衣服的人的形象特点与性格特征,这种特征能够对电影作品中的角色塑造起到关键性作用,也是服装在电影作品中最核心的作用。如果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有着代表性,这就需要我们在电影的服装中进行艺术的夸张加工,进而使得人物的特征能够更加的典型。在美国电影《霹雳娇娃》中,三个特立独行的女特工为了能够获取敌人的情报,一会儿化装成清纯可人的糖果女孩,一会儿又化妆成火热性感的机车女郎,然后又化妆成高傲的职场白领,可以说每次成功的造型都是依靠服装来表现。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由演员巩俐扮演的秋菊,身穿棉袄与缅裆棉裤,就能够塑造成一个善良淳朴的农村妇女。由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改编的同名电影,徐静蕾将这部影片比喻成一本时尚杂志,在电影中将近出现了五十套衣服,办公室中简单干练的ZARA连衣裙显示出了杜拉拉那干练的职业女性的性格;在度假时候那条飘逸的夸张的印花连衣裙,却能够显示出杜拉拉那风情万种的一面。电影由“好莱坞造型女王”——著名造型师帕翠莎·菲尔德打造出来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杜拉拉的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紧抓时尚的脉搏,可以说这部电影能够成为女性进入职业生涯的造型指南。
(二)能够反映角色心理
在电影创造中对于人物的塑造要有着深度与深层的心理层次,才能够构建饱满的人物形象。我们在对电影都市设计中,可以认为服饰是对于角色的隐性特征的外表现,能够对人物进行内心的情感宣泄,不仅能够扮演着人物角色,还能够同时刻画出角色的心理特征。随着电影内容的发展,一般角色的外在形象也会随着人物的心理状态的跌宕起伏进行转变,并且能够为故事发展提供具象的条件。在电影《雷雨》中,我们可以从女主角繁漪不断变化的服装中看到一个花季少女转变为一个受到心理摧残的妇人的心理转变过程,并且能够称之为经典之作。在她少女时代,有着单纯学生的打扮,通过淡紫色来表现出少女对于未来的无限幻想,当进入到周家之后,会用深紫色的服装来表现出她处于豪宅、孤独寂寞的心理,并且电影中也会通过修身的旗袍来表现出她的成熟的女性风韵,在故事最终以紫黑旗袍来揭示周家的最后毁灭。在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中,一个被许多旗袍花团簇拥下的女子,有着矜持而雍容的气质,每件旗袍都能够表达出女主角不同的心情,而观众不但能够被美丽的旗袍所吸引,还能够对女主角的情感变化而感叹,可以说整个影片中女主角的服装转变都是女主角心路历程的表现媒介。
(三)通过服装彰显时代背景
服装作为道具,能够在电影中表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电影《欲望都市》中,四位女主角每次在电影画面中出现都穿着精心设计的服装,可以说时髦而性感。虽然年过三十,但是依然魅力四射,有着较高的薪酬的职业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够吸引着异性的关注度与同性们羡煞的眼神。这种以服装为载体的生活态度,能够迎合当下职业女性的心态,她们能够充满魅力但是却不依靠外貌,有着睿智的思维给予了稳定的工作与较高的薪水,可以说电影中的多种服装能够影响当时的流行趋势。
二、电影及其服饰语言
我们在设计电影服饰中,除了需要遵循普通的设计原理之外,还需要收集剧本中能够对时代背景描写的人物形象资料,在服装中必须要整体突出电影中特有的时代感、地方性与民族性,可以说只有演员穿上服装才能够成为电影中的角色。
(一)电影服饰造型设计中的表现性
我们在设计服饰中,对于形式美观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将电影的服装作为布景道具的一部分,进而统一于电影主题。在服饰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讲究“人衣合一”的创作理念,对于电影中的服饰也要围绕角色进行设计。这需要从角色本身与扮演角色的演员两方面进行考虑。一般在前期导演选择角色的时候,都会尽量寻求与角色相适应的演员,但是演员与实际角色还是有差别的,例如有些故事内容需要演员扮演的角色年龄跨度很大,为了能够弥补演员与角色间的距离,除了高超的化妆技巧,服装就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电影作品中,服装设计还有着明确的设计对象与功能性,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到服装在演员身上的穿着效果与制造工艺的能力与可操作性,还应当注重服装在电影作品中的整体效果。只有能够感受到主观与客观的感受有机结合的时候,才成为完整的服装设计,在电影中展现出合乎情理的角色与内容,完整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二)电影服饰设计中的色彩意境
服装的色彩在整部电影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是服装色彩能够感染观众的情绪。在电影服装设计中需要把握好服装的色彩基调设计与人物服装的色彩。在电影中,服装的色彩基调是所有服装色彩基调的大方向与关系,能够让观众们接受电影作品中色彩的总基调,并且色彩的基调也是有着典型情绪的,同样围绕着电影主题与内涵而设计的。随着当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服装色彩设计的同时,也要恰当地与数字化技术合理结合与应用,这能够增强服装色彩的电影中的表现力,也能够侧面激发演员的表演欲望,进而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角色的感觉。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英雄》等电影,都在服装色彩的设计上有着独到之处,在绚丽的色彩下,不仅能够很好地刻画出角色的性格,还能够为电影的中心增色不少。
(三)电影服饰设计中的历史因素
角色的塑造是多种多样的,在每一部电影中的故事内容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不同的服装设计需要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比如我们在拍摄现代题材的电影中,需要去研究现代的时尚潮流;当拍摄历史题材的作品中,需要对当时的人物服装进行研究;在拍摄科幻题材的影片时,我们需要研究科幻小说中的细节描述,尽量去还原细节的服饰要求。我们在拍摄的电影作品中的故事内容与人物角色多种多样,我们必须要掌握人物在造型中产生的审美感受的一些需求和人物的服装形象特点与习俗,才能够设计出相关的具有时代感的人物服饰,适应角色身份与情感的服饰。对于历史题材的电影作品服装,设计的原则是首先遵循历史事实,但是却不能生搬硬套地照抄,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在创作中传承历史文化,也可以进行现代艺术的创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严谨继承、适当改造的原则。
(四)电影服饰设计中的形式美
我们在审美法则中的“对称、平衡、节奏”等形式在电影的服装设计中依然使用。一般我们在艺术创造中是感性的,而设计的过程是理性的。受到一些技术水平因素与其他特定的因素制约,在一些方面能够影响电影服装的整体构思。我们在构思方面可以从衣服的款式与色彩等因素出发进行设计,也能够从整体的元素中进行新的元素的挖掘,都能够收到惊艳的效果,而我们将常见的元素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也能够转变传统的设计思路,得到我们想要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服装艺术是以特殊的手段来表现电影中的人物,主要是为电影中角色服务的,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因此电影中的角色与服装的结合也要自然,我们不仅仅要求服装天衣无缝,而且需要让服饰与角色完美统一。电影中的演员只有与服装造型进行结合,才能够完整地塑造出电影的角色,进而能够感染观众,引起共鸣,达到观赏时候的视觉形式美。
三、结语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殊形式,有着极其复杂的语言形式,服饰、景深、对话、蒙太奇、灯光、音响效果等元素能够成为电影中不可抗拒的魅力元素。缺少其中的任意一种元素都不能够将电影的风格展现出来,而服装就是能够成为表达电影内涵的手段之一。在当前有着“亚艺术”范畴的电影之中,服装语言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能够为电影的成功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电影的魅力也使服装发展有了无限的生机。在服装设计上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让人们能够看到服饰所传达的另一种艺术魅力。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多种科技的应用,电影服饰也会走向新的趋势,焕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从而让电影艺术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