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监管标准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及建议-经济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时代金融》赵艺日期:2012-11-06人气:1012

  一、新监管标准的重点内容

  新监管标准的重点内容按照四大新监管指标总结如下:

  (一)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最低5%、6%和8%。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即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其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最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二)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

  杠杆率不低于4%,以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杠杆率积累。

  (三)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建立流动性覆盖率(最低100%)、净稳定融资比例(最低100%)、流动性比例、存贷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

  (四)引入贷款损失准备监管

  贷款拨备率最低2.5%,拨备覆盖率最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建立差异化的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二、新监管标准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

  (一)新监管标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在短期内,新监管标准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利润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较强。我国每年要保持8%-10%的GDP增速,银行信贷就必须达到15-20%的增速,未来银行将会面临一定的资本缺口,大大增加资本补充的压力。为了持续达到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可能要走向资本“补血”之路。

  (二)新监管标准对银行杠杆率的影响

  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监管者意识到低杠杆率是加重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所以新监管标准的杠杆率要求也比巴塞尔协议严格。

  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传统信贷业务,表外业务占比较小,杠杆率普遍高于混业经营的欧美国家银行。

  从长期看,杠杆率将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减少银行从事复杂衍生品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传统信贷盈利模式受到约束,表外业务也在快速的发展,杠杆率一定会有所下降,未来为了保证达标就必须要计提更多的监管资本。

  (三)新监管标准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国内大多数银行能够在短期内达到监管要求。多维度的监管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增加优质的流动性资产储备和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减少融资期限错配。

  新流动性监管标准不仅包括长期监管目标,还着重突出低于30天的短期监控目标。6月份银监会开始实行日均存贷比考核,银行不能只在月末、季末时点控制存贷比,为达标而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高息揽储等违规现象,必须每日调控存款和信贷节奏,有利于督促银行加强经营和流动性管理,保证信贷发放的平稳有序。银监会采取日均存贷比监管后,存款活期化、短期化现象却日益突出,对存贷比等流动性监管达标将造成不小压力。所以长期来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要求迫切,要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加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

  (四)新监管标准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通过分析可知,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金/贷款总额,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金/不良贷款,两者差别在于分母。中小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比五大行要低,所以在同样贷款减值准备金条件下,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就更高。另外,各银行都在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整治力度,使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有所下降,而贷款总额又因信贷扩张有所增加,故而导致拨备覆盖率的升高和贷款拨备率的下降,甚至拨备覆盖率全体达标。

  2011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继续提高,达到278.1%,比上年末提高60.4%;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为2.7%,比上年末提高0.21%,虽然行业平均为2.7%,但个别银行不达标,如何解决该问题还得从分子与分母分别入手。

  动态拨备调整制度大大提高了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贷款的过快增长。这个2.5%的贷款拨备率下限,其实是出于控制信贷规模的考虑,是一种逆周期监管,有利于在当前信贷扩张时期积累资源,增加应对未来经济可能处于下行周期的损失准备。

  三、新监管标准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以内部融资为主的长期资本补充机制

  对于未来将面对的资本缺口,国内银行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

  目前股权融资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股权融资使一级资本多为普通股权益,虽然吸收风险损失能力强,但成本较高,而且程序繁杂,影响原股东控制权,使其越来越难受到股东的青睐。另一重要渠道是发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目前我国长期次级债券基本上都带有“赎回激励”的条款,但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关于二级资本工具赎回的限制性规定,该债券不能进入二级资本范畴。而且在未来国内银行都会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货币政策又仍然趋紧,所以这些外源融资成本会不断提高,使其失去优势。

  综上可知,长期依赖外部市场频繁再融资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下去,银行应以内部资本积累为主,运用留存收益建立新的资本补充机制。内部融资虽然受到银行自身经营业绩的限制,但是相对外部融资更加灵活、有弹性,且成本低,不会稀释股权。商业银行可减少现金分红比例、提高留存利润,优先采取转增股本金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树立持续稳定发展理念,构建以留存利润为主的长期资本补充机制。

  (二)调整业务结构,转型经营模式

  基于国内银行现状,为持续达到新监管要求银行急需改变传统赢利模式。传统信贷业务是资本消耗型业务,银行应该加大风险权重低、资本消耗少的零售业务的营销力度,大力发展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高的中间业务,拓展潜力大的表外业务。比如可以拓展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代理业务、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适度调整保函、信用证等贸易融资表外业务的规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缓解资本瓶颈约束,促进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银行在制定业务计划时,应该分析其资本消耗、风险权重、盈利能力、流动性和客户需求等特点再权衡取舍。对于风险权重高,流动性弱,但客户需求高的业务,可提高定价转嫁成本来继续支持,否则采取退出战略。

  (三)调整资产负债占比,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适当调整资产负债管理方式,扩大优质流动性资产,提高国债等风险加权系数为零的证券投资占比,适度降低银行体系内资产,减少对同业存放和票据融资等业务的依赖,增强存款稳定性,提高零售存款和中小企业存款拓展力度。

  (四)强化定量风险分析,改善风险管理机制

  基于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中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定量风险分析,提高数据质量和IT技术,建立内部风险防火墙和完善其他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因结构性产品、信贷坏账、经营风险等导致的损失。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保持对风险计量和定量模型最新发展的关注,并根据其自身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构建系统性和具体风险相结合的风险计量及管理模式。

文章来源于《时代金融》杂志2012年第24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