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心理社团的构建和发展问题
一、大学心理社团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高校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在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压力:考研的艰辛、就业的迷茫以及恋爱的困惑,这些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此外,据统计显示:约有一半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相对较优越,但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完成。独立意识和综合素质的缺失使得一些大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久而久之。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同时,人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日益繁复往往更是让“天之骄子”们无从应对,导致各类心理问题。某校心理状况调查显示,25%左右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7%的大学生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从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影响着其今后的事业发展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事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此外。这也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大学心理社团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与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专业的咨询和辅导。同时也开设了相关公选课程。教育与咨询相结合的模式使不少学生受益其中。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等因素,该项工作在高校展开的途径以及服务能力、影响力还是非常有限。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的顺利展开。如何找到有效地方式,使广大同学能积极主动地借助各类资源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又如何充分发挥同龄人之间相帮互助的重要作用呢?针对这样一系列问题,不少高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心理社团。 心理社团是一个在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生群体性组织,通常被命名为“心理协会”,或是“心理健康学社”等,尽管每所学校给心理社团启用了不同的名称和口号。在所举办的活动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毫无疑问成为不少心理社团成立的宗旨。 心理社团采用的是老师指导、学生运行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双重意义。老师的指导为社团的创办提供了一个大思路,减少了高校社团运行中自发、盲目的弊病,同时又为活动创办的专业化、品牌化、深入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运行不仅能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更能使广大同学受益。“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会因特殊的场合及大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启发。而使他们消除或削弱防范和戒备心理,打消顾虑,达到共同探讨、相互启迪、互帮互助的促进作用。”归结起来,心理社团的成立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 (1)有效弥补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不足,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开辟了新思路。 (2)充分发挥了朋辈互助的作用,提高了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3)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心态,树立健全人格。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