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诵读
作者:陈夕路来源:原创日期:2013-03-04人气:939
一.要读准字音
这是理解文言诗文的首要条件。由于时代的久远,在文言诗文中常有一些多音字、通假字,我们在朗读时,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读准这些字。如《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其中的“说”是一个通假字,应该通“悦”,读yue,作“愉快”讲。掌握正确的读音,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文言诗文中还有许多冷僻字,现在已经很少用到了。如《核舟记》中有一句:“石青糁之”中的“糁”念san。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见到都不认识,最佳的做法是查阅相关工具书,而不是望文生义,读半边。在文言诗文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或无法确定的字词时,教师不应马上给予帮助,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来自己进行正音,让学生养成主动利用工具书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文言诗文的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要分清句读
朗读文言诗文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文章。然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停顿,往往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说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句意的理解。因此在朗读文言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会读准字音,还要学会合理划分句子的停顿,读准句读。要读准句读的主要方法有:
1、区分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节词,如在《口技》中有一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很多学生会念成“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把“中间”放在一起念,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中间”是一个复音词,但是在古代汉语中这几个词都是单音节词,有不同的意思:“中”是“中间”的意思,而“间”则表示“火杂”,因此正确的念法是“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停顿应在“中间”的中间,如果停顿错误,则会引起句意理解的偏差。
2、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辨清句义和内部结构
如“其一犬坐于前”这句的正确停顿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地坐在前面”,如果句读错误,停顿变为“其一犬/坐于前”,则变为了“另一只狗坐在前面”,与原文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3、抓住句首的虚词
在古文中常有一些虚词作为发语词,放在句子开头总领整句,如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中的“且”是“况且”的意思,统领后面的内容,因此必须停顿。只有读清句读,才能有助于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只有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诵读的句读正确,才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利于文言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要融入感情
《乐记·乐本》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有感情地朗读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源地”,只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读出情感和气势,给人以完美流畅的感觉。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首先要弄清句式,准确把握语气、语调,正确处理语句的抑扬顿挫和读音的轻重缓急。只有根据文章的内容情节,深入想象,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在朗读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感情是文章内容情绪的传达,诵读时从字词运用的色彩、句子的表达重点、段落间的起伏跌宕来把握语气和语感,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的重点。
正确地高声诵读是学生学习时口到、眼到、心到的最好表现。多次、反复地进行诵读训练,能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基础上,把学生吸引到由诗人的理想和激情所熔铸的美好意境之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清句读,读懂文意,进而读出情感,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推进是识记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更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此外,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适当背诵一些经典名句、名段及名篇,这对于文言诗文的阅读与鉴赏都是大有益处的。诵读之法贵在坚持,锲而不舍,必有收获。
陈夕路,教师,现居安徽怀远。
这是理解文言诗文的首要条件。由于时代的久远,在文言诗文中常有一些多音字、通假字,我们在朗读时,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读准这些字。如《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其中的“说”是一个通假字,应该通“悦”,读yue,作“愉快”讲。掌握正确的读音,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文言诗文中还有许多冷僻字,现在已经很少用到了。如《核舟记》中有一句:“石青糁之”中的“糁”念san。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见到都不认识,最佳的做法是查阅相关工具书,而不是望文生义,读半边。在文言诗文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或无法确定的字词时,教师不应马上给予帮助,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来自己进行正音,让学生养成主动利用工具书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文言诗文的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要分清句读
朗读文言诗文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文章。然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停顿,往往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说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句意的理解。因此在朗读文言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会读准字音,还要学会合理划分句子的停顿,读准句读。要读准句读的主要方法有:
1、区分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节词,如在《口技》中有一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很多学生会念成“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把“中间”放在一起念,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中间”是一个复音词,但是在古代汉语中这几个词都是单音节词,有不同的意思:“中”是“中间”的意思,而“间”则表示“火杂”,因此正确的念法是“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停顿应在“中间”的中间,如果停顿错误,则会引起句意理解的偏差。
2、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辨清句义和内部结构
如“其一犬坐于前”这句的正确停顿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地坐在前面”,如果句读错误,停顿变为“其一犬/坐于前”,则变为了“另一只狗坐在前面”,与原文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3、抓住句首的虚词
在古文中常有一些虚词作为发语词,放在句子开头总领整句,如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中的“且”是“况且”的意思,统领后面的内容,因此必须停顿。只有读清句读,才能有助于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只有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诵读的句读正确,才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利于文言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要融入感情
《乐记·乐本》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有感情地朗读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源地”,只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读出情感和气势,给人以完美流畅的感觉。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首先要弄清句式,准确把握语气、语调,正确处理语句的抑扬顿挫和读音的轻重缓急。只有根据文章的内容情节,深入想象,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在朗读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感情是文章内容情绪的传达,诵读时从字词运用的色彩、句子的表达重点、段落间的起伏跌宕来把握语气和语感,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的重点。
正确地高声诵读是学生学习时口到、眼到、心到的最好表现。多次、反复地进行诵读训练,能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基础上,把学生吸引到由诗人的理想和激情所熔铸的美好意境之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清句读,读懂文意,进而读出情感,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推进是识记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更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此外,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适当背诵一些经典名句、名段及名篇,这对于文言诗文的阅读与鉴赏都是大有益处的。诵读之法贵在坚持,锲而不舍,必有收获。
陈夕路,教师,现居安徽怀远。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