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社科纵横
(一)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及用途多样化。保定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有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企业之间、农户与专业合作社之间等多方参与的流转,并由原来仅限于本村内的自发流转,扩展到组织化、有序化的外村、外乡甚至外市流转;流转形式由早期的农户间的代耕、转包(无偿、倒贴)等形式,逐步发展到有偿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的用途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养殖业和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等。
(二)充分发挥了土地的资源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土地流转的最直接、最明显成效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流转前土地撂荒、种一季撂一季现象比较普遍,现在这种现象很少了。土地流转对出让和受让双方都有利:对于转出土地的承包户来说,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对于转入土地的经营者或合作社来说,土地资源占有量的增加,可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增加收入。这种“双赢”的做法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有利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定市的土地流转在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流转后的土地主要以大棚蔬菜、草莓、西瓜、麻山药、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和以磨盘柿、大枣、桃、苹果等水果以及花卉苗木基地为主,从而使保定市的农业朝着高效、生态、外向以及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经过土地流转,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农民工,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大多数合作社与村集体签订协议时,均将“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作为必要条款列入了协议。而且用工范围广泛,没有年龄限制,当地老百姓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因此,现在保定市土地流转区域扩展到了保定市的25个县(市、区)。
(五)增强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代农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千家万户的生产因其用药、用肥、生产技术的差异性等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土地流转后,形成了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管,也为栽植抗病高产优质农作物、标准化用药施肥、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减少了大量农药化肥的施用及残留,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