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艺术教育
作者:李立滨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4人气:1172
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最佳体现。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能将这些问题逐步认识和解决,就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从而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挖掘出来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构造存在着差异,所以声音特点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声部,声音也是有区别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入手。
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声部鉴定,这关系到学生学习声乐的前途。所以,声部鉴定要有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是每个声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因为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一样,所以不要让学生盲目地模仿别人,要唱出自己的声音特点,声乐也如其他艺术一样,失去了个性,也就没有吸引力了。教师要按不同的问题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授课方法;按不同的条件,挖掘每个学生独特的音色;按不同的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材;按不同的内容,启发学生不同的感情。所以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法的科学体现。
二、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够使学生对作品做到正确的处理和恰当的表现
学习声乐的人,需要分析和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体验作品的情感能力,并且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加强对学生演唱情感的培养。不同角色有不同的风格,自然需要不同的情感来演绎。例如男高音咏叹调《星光灿烂》是歌剧《托斯卡》中的唱段,这首咏叹调特定的情景是黑夜即将过去,男主角用深情和留恋的目光望着闪烁的星光和教堂,情不自禁地想起他心爱的托斯卡。因此,应该引导学生用既悲痛又怀念美好时光的复杂心情来演唱,充分地把感情体现出来。
其次,注重感情交流与声乐演唱的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作品内容、语言、咬字、吐字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外,还要注重主体与演唱合作体以及观众之间的交流,这其中还包括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内心沟通。把歌唱时神经的兴奋转换到舞台表演的力度和能量上。所以注重情感交流无疑能使歌唱者把作品唱得更完整,调动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声乐演唱中,学生的美感意识是要靠长期的音乐熏陶来获得的,所以,对美感意识的培养是格外重要的。
第一,美感意识对歌唱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歌唱艺术是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一门美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美感,就成了教学的关键问题。由于声乐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美感意识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歌唱技巧的训练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和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其能够积极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要获得富有艺术美感的歌唱效果就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这不仅表现在运用发声技巧方面,还包括对音乐艺术中节奏、音准、音色、速度、力度以及其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美感意识还能使演唱者对气息、音准、共鸣、音色、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把握都达到完美的境界。在声乐教学中通过艺术实践、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对歌唱艺术美的感知、想象和理解,使学生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并用丰富的感情处理各种类型的作品。
四、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对歌曲的内涵进行恰当的表达
首先,应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在的实质。教师应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某种事物产生特殊感受时,对其进一步观察、体会。当学生认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后,并据此进行提炼、概括。音乐中的艺术形象就是依据实际生活进行分析、综合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分析和综合在歌唱过程中各有不同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学生要通过对歌曲的反复分析加入自己的创造思维,对歌曲进行理解,从而准确把握情绪和情感。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对于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学生在演唱《黄河颂》这首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当中描绘的意境展开想象。教师应该让学生把音乐的旋律起伏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把黄河“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恢弘气势充分表现出来。动静结合,色彩对比,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抒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然后进一步超出歌词规定的意境,创造性地添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画面,尽情地在演唱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想象力是一种能力,它构成了创新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培养情感意识、美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只有将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杰罗姆· 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贝尼亚米诺·吉利.我不愿在卡鲁索的影子下生活[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挖掘出来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构造存在着差异,所以声音特点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声部,声音也是有区别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入手。
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声部鉴定,这关系到学生学习声乐的前途。所以,声部鉴定要有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是每个声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因为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一样,所以不要让学生盲目地模仿别人,要唱出自己的声音特点,声乐也如其他艺术一样,失去了个性,也就没有吸引力了。教师要按不同的问题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授课方法;按不同的条件,挖掘每个学生独特的音色;按不同的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材;按不同的内容,启发学生不同的感情。所以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法的科学体现。
二、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够使学生对作品做到正确的处理和恰当的表现
学习声乐的人,需要分析和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体验作品的情感能力,并且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加强对学生演唱情感的培养。不同角色有不同的风格,自然需要不同的情感来演绎。例如男高音咏叹调《星光灿烂》是歌剧《托斯卡》中的唱段,这首咏叹调特定的情景是黑夜即将过去,男主角用深情和留恋的目光望着闪烁的星光和教堂,情不自禁地想起他心爱的托斯卡。因此,应该引导学生用既悲痛又怀念美好时光的复杂心情来演唱,充分地把感情体现出来。
其次,注重感情交流与声乐演唱的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作品内容、语言、咬字、吐字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外,还要注重主体与演唱合作体以及观众之间的交流,这其中还包括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内心沟通。把歌唱时神经的兴奋转换到舞台表演的力度和能量上。所以注重情感交流无疑能使歌唱者把作品唱得更完整,调动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声乐演唱中,学生的美感意识是要靠长期的音乐熏陶来获得的,所以,对美感意识的培养是格外重要的。
第一,美感意识对歌唱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歌唱艺术是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一门美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美感,就成了教学的关键问题。由于声乐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美感意识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歌唱技巧的训练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和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其能够积极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要获得富有艺术美感的歌唱效果就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这不仅表现在运用发声技巧方面,还包括对音乐艺术中节奏、音准、音色、速度、力度以及其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美感意识还能使演唱者对气息、音准、共鸣、音色、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把握都达到完美的境界。在声乐教学中通过艺术实践、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对歌唱艺术美的感知、想象和理解,使学生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并用丰富的感情处理各种类型的作品。
四、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对歌曲的内涵进行恰当的表达
首先,应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在的实质。教师应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某种事物产生特殊感受时,对其进一步观察、体会。当学生认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后,并据此进行提炼、概括。音乐中的艺术形象就是依据实际生活进行分析、综合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分析和综合在歌唱过程中各有不同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学生要通过对歌曲的反复分析加入自己的创造思维,对歌曲进行理解,从而准确把握情绪和情感。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对于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学生在演唱《黄河颂》这首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当中描绘的意境展开想象。教师应该让学生把音乐的旋律起伏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把黄河“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恢弘气势充分表现出来。动静结合,色彩对比,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抒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然后进一步超出歌词规定的意境,创造性地添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画面,尽情地在演唱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想象力是一种能力,它构成了创新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培养情感意识、美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只有将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杰罗姆· 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贝尼亚米诺·吉利.我不愿在卡鲁索的影子下生活[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