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模式的认识
作者:王浩庆来源:原创日期:2013-05-04人气:685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地区的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大面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而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1.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调整必须关照人口情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加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三年中全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共减少1,300万人,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小学的数量也较三年前减少了9万多所。随着“普九”目标的实现和学龄人口的减少,初中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也在发生变化。2005年全国初中学校比上年减少1271所,在校学生也比上年减少312万人。
2.农村税费改革的自然选择
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财政拨款(县乡财政)。由于国家投入甚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附加税及农村集资等的废除,县乡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尽管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义务教育责任上收至县,但是在各级政府间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没有划分清楚的情况下,只是简单地将义务教育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县一级,将乡、村的资金缺口集中到了县级财政,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面对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县及县以上政府均希望通过压缩校点,扩大学校规模,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就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
3.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含县级市)出现了所占比重比以往大得多的小城镇。由于小城镇的大量涌现,加速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加快。由于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加快,城镇化过程中乡土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人口集聚程度以及相应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等都出现了与以往明显的差异,农村教育历来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布局方式已陈旧过时,“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自然村)”的布局方式早已被淘汰,就是“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格局也受到了城镇化和计划生育后学龄人口减少的;中击。如今有大部分行政村年出生人口已不足以办起一座完整的小学。在这种情况下打破按行政建制设点布校的旧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格局,在乡镇或交通便利、集贸发达的行政村办小学。在中心镇重点加强初中学校建设,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设置与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即按人口规模和转移趋势规划学校布局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