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与启示——陕西教育
作者:高红英来源:原创日期:2013-06-21人气:1204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办学能力、促进科技产业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构建高校的创新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德国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重点在应用科学方面,突出以企业的需求为目的,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合作非常紧密,以巴伐利亚州的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为例,该校成立于1994年,设有五个学院,包括土木与环境、工商管理与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与媒体技术、机械工程与机电一体化和自然科学与工业工程学院,是德国最优秀的应用科技大学之一。该校与巴伐利亚州的企业合作非常紧密而且卓有成效。
校企合作中德国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1.企业高层人士参与学校管理
德国联邦政府教育法规定校董会由5人-8人组成,拜仁州校董会(HR)现改成10人-16人组成,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校董会由16人组成,8个是校内人员(教授代表5人,员工、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各1人),另外8个是校外人员(来自企业人员5人,其他大学的教授2人,研究所1人)。企业包括Linder、zollner、Edscha、Vorsitzender等德国著名公司,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对学校的发展有决策作用。校董会每年平均开会4次-5次,研究应用科技大学发展战略性问题,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问题。
2.企业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参与教学
德国企业常常单独资助或与其他企业一起在应用科学大学中资助设立基金教授席位。代根多夫大学有3个基金教授席位:分别在可持续建筑、机器人和玻璃加工技术等方面,这些基金教授是联系企业和学校的桥梁。
“校外导师制度”是代根多夫大学的一个企业资助项目,学习较好、社交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申请校外导师,校外导师一般是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导师可以从申请的学生中选拔,然后帮助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项目研究、毕业实习、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进行帮助。学校每年规定时间安排校外导师与学生聚会,校外导师的人数从10几人到现在80多人,规模在不断扩大。导师和被指导学生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很密切的关系。
3.企业为学生的各种实习和项目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1)德国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企业一般会将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以招聘广告的形式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学校也设立“实习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和申请指南等帮助。应用科技大学本科专业是7个学期,第6学期是实践学期,在企业中进行。第7个学期主要完成论文,第6、7学期也可都在企业中进行。应用科学大学有60%~70%的学生选择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题目。[1]
企业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代根多夫大学经费来源有三方面:政府、基金会和企业赞助,其中企业赞助大约占30%。企业赞助可帮助学生海外实习、培训和项目研究,也会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基金,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2)企业参与大学的项目教学。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5人-8人的项目小组来共同完成至少一个项目,项目题目可以由参与的合作企业提出。企业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企业中的一些小规模的问题,并会安排专业人员与大学教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此类项目课题。[2]
4.企业在“双元制”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角色
“双元制”是德国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学生的培训一般由德国工商业协会(IHK)组织和认证。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元制”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3]
近几年应用科技大学中双元制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将本科学习和双元制的学习结合起来成为双元制的学历教育。双元制学习一边在大学里学习理论,一边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双元制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9个学期,第1、2 在大学,第3、4 在IHK,以后的5个学期在学校学习。四年半后,应累计在公司完成20个月的工作经历。另一种则是常规的7学期,假期在企业进行实习,在大学带着专业方向来学习。这种学习学生开始在企业实习,后期在学校学习,每个假期有相应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专业,选择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模式出来的学生,既可以把学校的知识应用在企业实践中,也可以把企业实习的经验应用在理论学习中,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社交的经验技巧,锻炼其与人沟通的能力。
代根多夫大学在校学生5000人,双元制学生人数200人,双元制学习主要涉及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专业(Mechatronik Dual am Studienstandort Cham),专业学习在Cham 科技园区。在Cham周围有很多机电行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和学生培训等。
科技与产业结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1.企业在大学设立或资助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德国企业会选择单独资助或与其他的企业共同资助在某一所大学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企业与高校的教授进行密切的合作,进行产品创新研发。德国各州政府也大力支持此类校企合作。德国Lindner公司是一家生产建筑材料的公司,在代根多夫大学投资设立中小企业研究基金会、可持续建筑研究会等机构,教授和企业科研人员一起进行科研工作,将研究的成果为当地企业和Lindner公司服务。这种企业和学校的紧密结合,对企业和学校是双赢的。
2.大学成立科技园区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平台
应用科技大学比较注重与地区企业的合作,各个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区域内企业和行业的特点设立针对性的科技园区,进行应用性课题研究。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在州政府支持下,为教授和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创新平台,设立了6个科技园区,分别在光学、地理信息学、生物学和嵌入技术、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这些研究项目主要是结合巴伐利亚州代根多夫市周边各中小企业的生产需求,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决策。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1.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德国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发展。通过企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更加合理,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未来就业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学校给企业开设相关的课程,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专业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德国IHK协会在2007年和2011年就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根据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在下降。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工作中主要是缺少实践经验、职业能力和交际能力。
应用科技大学认真应对工业界对学生的不满意度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扩大双元制学生人数和专业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争取政府的支持,扩大招生范围,招收已经在IHK进行职业培训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本科学习;增加实践类课程和项目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国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后,使高职院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但与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的理念与运作形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
1.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切入点,关注中小型企业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中小型企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周边中小型企业合作是非常紧密的。而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倾向与大型的企事业单位合作, 对于学院周边的中小型企业没有更多关注,甚至于毕业生就业只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现实中,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一般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而中小型企业无力举办专门的职工培训教育,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恰恰更需要职业院校的支持。 因此,我国的职业院校应将视野更多地辐射向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力求与这些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样不仅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人才需求提供支持,也可以真正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共同发展
职业院校应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研发团队,要在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5]企业要积极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与其合作兴办技术创新机构、学生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或其他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如有些院校与企业界组成的装备制造业集团应发挥其有效作用,为企业和学校搭好合作的平台。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为培养现代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现在我国企业中高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匮乏,过去那种传帮带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少,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上岗就能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在企业进行各种实习,锻炼实践能力,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存在诸多问题,以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例,它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近年来这种顶岗实习出现与专业不对口、实习劳动强度大、学生变成廉价的劳动力被使用的状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顶岗实习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能达到实习的目标要求。因此应学习德国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国家对学生实习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保障学生权益,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对企业的激励制度,明确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2.2: 41-44.
[2]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启示[N].中国科学报,2012-05-09.
[3]双元制概述 [OL]http://www.51hhs.com/syz/syzgs.html.
[4]张玲.德国曼海姆双元制高等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90-91.
[5]高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 [OL](2011-12-26) http://www.xlgy.com/xxzx.
校企合作中德国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1.企业高层人士参与学校管理
德国联邦政府教育法规定校董会由5人-8人组成,拜仁州校董会(HR)现改成10人-16人组成,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校董会由16人组成,8个是校内人员(教授代表5人,员工、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各1人),另外8个是校外人员(来自企业人员5人,其他大学的教授2人,研究所1人)。企业包括Linder、zollner、Edscha、Vorsitzender等德国著名公司,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对学校的发展有决策作用。校董会每年平均开会4次-5次,研究应用科技大学发展战略性问题,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问题。
2.企业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参与教学
德国企业常常单独资助或与其他企业一起在应用科学大学中资助设立基金教授席位。代根多夫大学有3个基金教授席位:分别在可持续建筑、机器人和玻璃加工技术等方面,这些基金教授是联系企业和学校的桥梁。
“校外导师制度”是代根多夫大学的一个企业资助项目,学习较好、社交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申请校外导师,校外导师一般是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导师可以从申请的学生中选拔,然后帮助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项目研究、毕业实习、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进行帮助。学校每年规定时间安排校外导师与学生聚会,校外导师的人数从10几人到现在80多人,规模在不断扩大。导师和被指导学生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很密切的关系。
3.企业为学生的各种实习和项目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1)德国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企业一般会将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以招聘广告的形式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学校也设立“实习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和申请指南等帮助。应用科技大学本科专业是7个学期,第6学期是实践学期,在企业中进行。第7个学期主要完成论文,第6、7学期也可都在企业中进行。应用科学大学有60%~70%的学生选择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题目。[1]
企业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代根多夫大学经费来源有三方面:政府、基金会和企业赞助,其中企业赞助大约占30%。企业赞助可帮助学生海外实习、培训和项目研究,也会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基金,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2)企业参与大学的项目教学。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5人-8人的项目小组来共同完成至少一个项目,项目题目可以由参与的合作企业提出。企业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企业中的一些小规模的问题,并会安排专业人员与大学教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此类项目课题。[2]
4.企业在“双元制”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角色
“双元制”是德国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学生的培训一般由德国工商业协会(IHK)组织和认证。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元制”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3]
近几年应用科技大学中双元制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将本科学习和双元制的学习结合起来成为双元制的学历教育。双元制学习一边在大学里学习理论,一边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双元制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9个学期,第1、2 在大学,第3、4 在IHK,以后的5个学期在学校学习。四年半后,应累计在公司完成20个月的工作经历。另一种则是常规的7学期,假期在企业进行实习,在大学带着专业方向来学习。这种学习学生开始在企业实习,后期在学校学习,每个假期有相应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专业,选择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模式出来的学生,既可以把学校的知识应用在企业实践中,也可以把企业实习的经验应用在理论学习中,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社交的经验技巧,锻炼其与人沟通的能力。
代根多夫大学在校学生5000人,双元制学生人数200人,双元制学习主要涉及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专业(Mechatronik Dual am Studienstandort Cham),专业学习在Cham 科技园区。在Cham周围有很多机电行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和学生培训等。
科技与产业结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1.企业在大学设立或资助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德国企业会选择单独资助或与其他的企业共同资助在某一所大学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企业与高校的教授进行密切的合作,进行产品创新研发。德国各州政府也大力支持此类校企合作。德国Lindner公司是一家生产建筑材料的公司,在代根多夫大学投资设立中小企业研究基金会、可持续建筑研究会等机构,教授和企业科研人员一起进行科研工作,将研究的成果为当地企业和Lindner公司服务。这种企业和学校的紧密结合,对企业和学校是双赢的。
2.大学成立科技园区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平台
应用科技大学比较注重与地区企业的合作,各个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区域内企业和行业的特点设立针对性的科技园区,进行应用性课题研究。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在州政府支持下,为教授和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创新平台,设立了6个科技园区,分别在光学、地理信息学、生物学和嵌入技术、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这些研究项目主要是结合巴伐利亚州代根多夫市周边各中小企业的生产需求,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决策。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1.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德国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发展。通过企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更加合理,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未来就业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学校给企业开设相关的课程,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专业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德国IHK协会在2007年和2011年就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根据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在下降。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工作中主要是缺少实践经验、职业能力和交际能力。
应用科技大学认真应对工业界对学生的不满意度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扩大双元制学生人数和专业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争取政府的支持,扩大招生范围,招收已经在IHK进行职业培训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本科学习;增加实践类课程和项目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国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后,使高职院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但与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的理念与运作形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
1.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切入点,关注中小型企业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中小型企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周边中小型企业合作是非常紧密的。而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倾向与大型的企事业单位合作, 对于学院周边的中小型企业没有更多关注,甚至于毕业生就业只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现实中,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一般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而中小型企业无力举办专门的职工培训教育,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恰恰更需要职业院校的支持。 因此,我国的职业院校应将视野更多地辐射向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力求与这些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样不仅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人才需求提供支持,也可以真正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共同发展
职业院校应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研发团队,要在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5]企业要积极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与其合作兴办技术创新机构、学生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或其他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如有些院校与企业界组成的装备制造业集团应发挥其有效作用,为企业和学校搭好合作的平台。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为培养现代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现在我国企业中高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匮乏,过去那种传帮带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少,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上岗就能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在企业进行各种实习,锻炼实践能力,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存在诸多问题,以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例,它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近年来这种顶岗实习出现与专业不对口、实习劳动强度大、学生变成廉价的劳动力被使用的状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顶岗实习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能达到实习的目标要求。因此应学习德国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国家对学生实习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保障学生权益,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对企业的激励制度,明确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2.2: 41-44.
[2]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启示[N].中国科学报,2012-05-09.
[3]双元制概述 [OL]http://www.51hhs.com/syz/syzgs.html.
[4]张玲.德国曼海姆双元制高等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90-91.
[5]高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 [OL](2011-12-26) http://www.xlgy.com/xxzx.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