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应对学生的网骂-学生管理论文
如今互联网已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社会,这个虚拟社会正同我们的现实世界交融,每一个现实中的人不管是否情愿,都会被投射到虚拟社会中去。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言论自由空间,在这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可以让全世界听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它给思想插上自由的翅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纵容了我们的某些劣根性。其中之一表现为:人们经常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不负责任的去攻击他人。
人类行为学家早已证明,暗地攻讦是人类的天性,而动物行为学家们的实验则进一步更新了这一理论:暗地攻讦在动物界也是普遍现象。而互联网的匿名性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鼓惑了这一自私本能。
在前些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位学生从网上发起的人身攻击。人们之所以喜欢在网上攻击他人,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网线的另一端是安全的,因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不会有人知道自己是谁。实际上,这种想法太自以为是了,互联网的匿名性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互联网的追踪定位技术非常成熟,其实就算单凭简单的搜集资料和逻辑推理,有时也能很容易的确定一个人的身份——网友称之为“人肉搜索”。
事情是这样,这天午饭后我去教室收取学生的作业,有位同学叫住了我, “老师,你看这个帖子。” 她有些犹豫的把手机递给我。
我接过手机,看到屏幕上是我们学校百度贴吧的网页,上面是对我和另位一个老师指名道姓的辱骂。我当时真的感到吃惊,甚至有点现实感缺失的意味,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来自网络的攻击,有些不知所措。如果现实中我的学生对我不满,我可以同他沟通,最终取得相互的谅解并尽量达成一致。但对于这种网骂,我该找谁去沟通呢?这不免有点求告无门的委屈感。
回到办公室,我静静的考虑了一会,我想我应该尽量找到发帖的同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没法确定发帖的人是谁,也应该对我的学生有所表示,否则就是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鼓励。甚至,还可能会有学生继而效尤,这可不是一种健康的释放情绪的方式。
在学校的微机教室,我登陆到百度贴吧,查询这位学生的注册资料,资料很简短,但在个人介绍里,这位同学留了一个博客地址。我访问了他的博客,在他博客的个人资料里,我看到了一个QQ号码。接着,我进入到这个号码所属的QQ空间,在空间相册里,我看到了许多朝夕相伴的面孔,里边有许多我的学生的合影和单照,由于这些照片都位于“好友相册”栏目下,我仍然没法确定这个空间的主人是谁。但由于照片上都是些女生,基本可以确定,空间的主人也是名女生。我当然可以找到照片上的这些同学,直接问她们这个空间的归属,很明显,我会得到答案,但如果我那么做了,就可能会在学生之间造成分裂,人们不喜欢背叛别人更讨厌被人出卖,我不希望我的学生相互敌视,甚至人人自危,感到自己随时会被出卖,从而使我的班级失去活力和团结。
我决定另谋出路,我仔细阅读了她的空间日志,她的日志是大量的转贴,这些转贴多是关于一个叫贾斯汀·比伯的加拿大少年歌手,看来这位同学是他的忠实fans。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线索。其他少数日志是关于她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文字很简短,也没有具体指向,在这种年龄段,她的情感表现同其他少年人没多大不同,所以没法从这些情绪性的表述中确认她是谁。正当我感到失望时,忽然一篇日志跳入眼帘《今天是我生日》,我眼睛一亮,QQ资料上的生日有可能是随手填写,但日志里的生日肯定是真实的。我点开这篇日志,正文只有三个字:不开心。我叹了口气,记下她的生日日期,关上电脑去了档案室,通过查询学籍档案,我找到了答案。
在课外活动期间,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一开始,她出于自我保护而下意识的否认,当我告诉我是怎样一步一步确定是她的,她承认了,可这只是事情的开始,我面对的是该如何了结这件事情。看得出,她故意表现出抵触情绪,这是一个倔强有聪明的孩子,我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她认为我一定会惩罚她,所以,与其期望获得不可能得到的谅解反不如保留最后一点自尊。
这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充满了叛逆性,还是一名女孩,我该怎么做呢?让她当众检讨出丑?找来她的家长施加压力?这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粗暴的手段可能会使她屈服,但不会让她心服和信服,更糟糕的是有可能影响到她的心理健康,从而毁掉这个孩子的一生。这不是危言耸听,心理创伤总会有意识或下意识的影响到个人行为方式。我不想因为她一时的冲动而给她那种可能会带来危险的打击,但如果此事不了了之,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纵容错误就是鼓励犯错。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会使其他学生效尤。教师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是育人,所以我必须引导她以及全体学生认识到这一行为的错误性,并尽可能的保证不会再犯。我相信,一个无法正视自己错误的人,是无法成长为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的。
下班后,我联系百度,删除了人身攻击的帖子。在第二天和这位学生再次进行了沟通。我希望首先消除矛盾,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既然她在网上那般辱骂我,肯定同我存在误解。但面对面的沟通仍然失败,虽然她的态度有所变化,她道了歉,却又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她说骂我的是骂人程序,她在网上下载了一个骂人软件,结果不想这软件就把骂人的话发到网上了。我可以接受是骂人软件骂人的说法,但骂人软件怎么会把矛头明确对向我呢?就算这种程序再智能,它也不可能自己从浩如烟海的汉字库里挑出三个字拼出我的名字。当然我不能这样直接驳斥她,因为我能理解,她所有的开脱都是出于惧怕心理。从她的态度上,我知道她怕了,但她怕的只是担心受到惩罚,而并没有意识到犯了错理应要受到惩罚。我知道她现在处于强烈的自我保护形态下,不管我说什么,她的防御本能都会对我产生怀疑。所以,我想同她真诚沟通的愿望纯属白费力气,我只好另做打算,于是我开始展开B计划。
我写了一封信,不仅仅给她,而是给全体学生。在信中,我并没有提及她的名字,因为现在消息应该已经传开了,同学们都在观望,看这种事情会以何种方式解决,而一旦解决不好,难免会有人效尤。这也就是我要写一封公开信的原因,因为我必须给大家一个说法,并且杜绝以后再发生此类事情。但这封信不应是一封檄文,虽然需要给犯错误的人一些压力,但不能出现谴责性和情绪性的语句,而应该以理以德服人,所以,这封信我是这样写的:
“各位同学:
想必大家也知道,最近有位同学在网上发帖辱骂我和你们的英语,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但并不想追究这位同学的责任。因为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引导,而不是打击和排斥。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做出这种事,我们可能会报警,甚至通过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诉讼来解决,但对于你们……你们只是一群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两年来我们朝夕相处,你们就像是我的弟弟妹妹或者说儿女,作为你们的老师,理应给予你们格外的宽容和爱护。
每个人的童年都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疑问,一方面我们发自天性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同时却又对许多事物感到不解和怀疑。少年人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使你们有时显得很淘气,但有时又十分率真可爱。虽然说我十分乐于了解你们,但如果说我完全做到了,那我不是太自以为是就是过于傲慢了。那位同学之所以在网上攻击老师,我想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沟通而导致的误会,所以在新的学年里,我将和同学们做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我希望在同学们离开这所学校时,每个人都能够长大并且强大——内心强大。
在你们以后的学业生涯中,你们有可能会接触到一位心理学家荣格。荣格认为,每个人都有阴暗面。就是说即便是一个好人,有时也会做出错误的事情。我们要接受这一点,没有人是完美的,正是由于我们存在缺陷,正是由于我们和缺陷一直作斗争,我们才成为了自己。王维有一首诗叫《过香积寺》,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安禅制毒龙’。毒龙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一个佛教典故,说是佛祖有日宣扬佛法到了一个村庄,村民们怀疑佛祖宣讲的是否是真理,于是把他领到一个潜伏着恶龙的房屋住宿,以此考验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得道者。结果第二天,人们打开屋门,发现那条恶龙蜷伏在佛祖脚下,十分驯服,而佛祖一点也没受到伤害,于是人们都拜服佛祖。后人把毒龙比作妄念,也就是不好的念头。‘安禅制毒龙’,就是要我们经常反省自己,和内心的魔鬼战斗,努力做一个好人。我们身边没有得道者,得道者只是一个传说,但我们身边不乏好人,我们对他们信任、尊敬并因此而感到人生的美好,所以,我们都要尽力去做一个好人,世界会因我们而改变。
当你们读到这里时,可能会认为在网上骂老师的人不是好人,不,一定不要这样想,因为这不是我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初衷。我写这封信,是为了给网上发帖的同学以及关注此事的同学们一个正式的答复,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人是难免犯错误的,只要他愿意改正错误,并且愿意付诸于行动,他就是一个好人。那位同学是犯了一个错误,但不必放在心上,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正确,不断和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当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满足和宁静,那是生活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报偿。
我讲的这些可能你们暂时无法了解,没有关系,因为许多道理总得到了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才能完全懂得,你们每一天都在长大,你们正在不断的变得完美——虽然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完美,但我们却可以无限的接近完美。
我知道你们喜欢上网,如果你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如果因各种原因不方便面谈,可以和我在线交流或者给我发送电子邮件,当然那应该是在课余时间。我希望自己不仅是你们的老师,还能成为你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去追求完美,无限的接近完美。
最后,我喜欢这样一句话,‘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与你们共勉。
祝你们暑假快乐。”
在我发给学生们这封信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们,这封信要拿给家长看,并且假期结束后还要家长署名再交回来。我这样做的用意,是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对学生做好教育工作,双管齐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当然,这封信写的仓促,不够达意,但效果还是达到了。在假期中,我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他们纷纷谈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所有的表达都是积极的,这让我感到很宽慰。而那位辱骂我的学生,也发来了邮件,从那些字句中,我知道她已经了解到了我的苦心,我们之间不再有隔阂。她很快就要毕业了,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希望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一路好走。
另外,虽然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就在前几天的家长会之后,还有家长同我专门提到那封信,他们为老师的宽容和教育方法感到满意和欣慰。
本来这件事不值得写出来,处置得可能也不够妥当,但我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听听同行们的见解,让我们一起进步。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