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明代汉人入滇推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学术探索

作者:张兴林来源:原创日期:2013-07-08人气:1729
在我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多是以接受汉文化的程度为标志的。元代,云南靠内地区的白族以及部分彝族,已较过去更多地接受了中原文化,但就全省而言,汉文化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到了明代,由于汉人一跃而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且分布广泛,一方面迅速提升了云南居民的文化层次;另一方面汉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层次也大大提高了。
明初,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十分明显,所谓“华夷错居,习俗各异”。景泰(1450—1457年)之后,情况有所改变。如定远所(今牟定县):“定远之民有撒摩都者,即白罗罗之类。近年以来,稍变其俗,而衣服饮食与同汉僰,更慕诗书,多遣子弟入学,今亦有中科第者。”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丽江府:“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明史·云南土司传》。到万历(1573—1620年)、天启(1621—1628年)之际,各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如云南府(驻今昆明):“民尊礼,敬畏法度。”永昌府:“近郡之夷数种,今近城居者,咸慕汉俗,而吉凶之礼,多变其旧。”大理府:“习俗与华不甚远,上者能读书。”楚雄府:“近郡之夷名罗婺,近年也有纳粟为义官及作生员者,与汉俗渐同。”曲靖府:“近建学校,旧习渐迁。”景东府:“学校声教,渐迁习俗。”顺宁府:“境内男耕女织,渐习文字。”澜沧卫(今永胜县):“建学之后,人文渐盛。”以上杂见万历《云南通志》卷四、天启《滇志》卷三十、《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三十二册。总之,到明末,云南各民族的文明层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衣冠礼法,言语习尚,大率类建业(今南京)。二百年来,熏陶渐染,彬彬文献与中州埒矣!”谢肇淛《滇略》卷四。这是云南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纵观明代云南经济社会的重大进步,从人的因素方面看,不可否认,汉族移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更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云南各少数民族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汉族移民的影响下,与时俱进,与汉族居民一道,共同创造了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奇迹。从社会发展规律的层面看,明代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虽然汉人入滇及其作为具有某种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实际上是当时云南社会历史条件这一必然性的伴生物。
本文虽言及云南一省,但主要论述的是靠内平坝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山区的情况。至于一些僻远地区,虽也有发展,但与本文所叙述的情况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甚至有所扩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一省如此,全国亦然。
[参考文献][1]史云群.明初云南安定局面的出现和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J].思想战线,1975,(6).
[2]王毓铨.明黔国公沐氏庄田考[J].历史研究,1962,(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