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汉人入滇推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学术探索
作者:张兴林来源:原创日期:2013-07-08人气:1729
在我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多是以接受汉文化的程度为标志的。元代,云南靠内地区的白族以及部分彝族,已较过去更多地接受了中原文化,但就全省而言,汉文化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到了明代,由于汉人一跃而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且分布广泛,一方面迅速提升了云南居民的文化层次;另一方面汉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层次也大大提高了。
明初,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十分明显,所谓“华夷错居,习俗各异”。景泰(1450—1457年)之后,情况有所改变。如定远所(今牟定县):“定远之民有撒摩都者,即白罗罗之类。近年以来,稍变其俗,而衣服饮食与同汉僰,更慕诗书,多遣子弟入学,今亦有中科第者。”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丽江府:“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明史·云南土司传》。到万历(1573—1620年)、天启(1621—1628年)之际,各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如云南府(驻今昆明):“民尊礼,敬畏法度。”永昌府:“近郡之夷数种,今近城居者,咸慕汉俗,而吉凶之礼,多变其旧。”大理府:“习俗与华不甚远,上者能读书。”楚雄府:“近郡之夷名罗婺,近年也有纳粟为义官及作生员者,与汉俗渐同。”曲靖府:“近建学校,旧习渐迁。”景东府:“学校声教,渐迁习俗。”顺宁府:“境内男耕女织,渐习文字。”澜沧卫(今永胜县):“建学之后,人文渐盛。”以上杂见万历《云南通志》卷四、天启《滇志》卷三十、《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三十二册。总之,到明末,云南各民族的文明层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衣冠礼法,言语习尚,大率类建业(今南京)。二百年来,熏陶渐染,彬彬文献与中州埒矣!”谢肇淛《滇略》卷四。这是云南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纵观明代云南经济社会的重大进步,从人的因素方面看,不可否认,汉族移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更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云南各少数民族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汉族移民的影响下,与时俱进,与汉族居民一道,共同创造了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奇迹。从社会发展规律的层面看,明代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虽然汉人入滇及其作为具有某种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实际上是当时云南社会历史条件这一必然性的伴生物。
本文虽言及云南一省,但主要论述的是靠内平坝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山区的情况。至于一些僻远地区,虽也有发展,但与本文所叙述的情况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甚至有所扩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一省如此,全国亦然。
[参考文献][1]史云群.明初云南安定局面的出现和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J].思想战线,1975,(6).
[2]王毓铨.明黔国公沐氏庄田考[J].历史研究,1962,(6).
明初,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十分明显,所谓“华夷错居,习俗各异”。景泰(1450—1457年)之后,情况有所改变。如定远所(今牟定县):“定远之民有撒摩都者,即白罗罗之类。近年以来,稍变其俗,而衣服饮食与同汉僰,更慕诗书,多遣子弟入学,今亦有中科第者。”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丽江府:“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明史·云南土司传》。到万历(1573—1620年)、天启(1621—1628年)之际,各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如云南府(驻今昆明):“民尊礼,敬畏法度。”永昌府:“近郡之夷数种,今近城居者,咸慕汉俗,而吉凶之礼,多变其旧。”大理府:“习俗与华不甚远,上者能读书。”楚雄府:“近郡之夷名罗婺,近年也有纳粟为义官及作生员者,与汉俗渐同。”曲靖府:“近建学校,旧习渐迁。”景东府:“学校声教,渐迁习俗。”顺宁府:“境内男耕女织,渐习文字。”澜沧卫(今永胜县):“建学之后,人文渐盛。”以上杂见万历《云南通志》卷四、天启《滇志》卷三十、《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三十二册。总之,到明末,云南各民族的文明层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衣冠礼法,言语习尚,大率类建业(今南京)。二百年来,熏陶渐染,彬彬文献与中州埒矣!”谢肇淛《滇略》卷四。这是云南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纵观明代云南经济社会的重大进步,从人的因素方面看,不可否认,汉族移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更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云南各少数民族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汉族移民的影响下,与时俱进,与汉族居民一道,共同创造了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奇迹。从社会发展规律的层面看,明代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虽然汉人入滇及其作为具有某种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实际上是当时云南社会历史条件这一必然性的伴生物。
本文虽言及云南一省,但主要论述的是靠内平坝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山区的情况。至于一些僻远地区,虽也有发展,但与本文所叙述的情况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甚至有所扩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一省如此,全国亦然。
[参考文献][1]史云群.明初云南安定局面的出现和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J].思想战线,1975,(6).
[2]王毓铨.明黔国公沐氏庄田考[J].历史研究,1962,(6).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