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马丁对《道德经》“实用性”解构——江淮论坛

作者:章媛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0人气:1713
以“实用主义”译解《道德经》,马丁达到了极致。他根据老子的基本哲学观点,加上自己的各种生活感悟,肆意发挥“阐释运用”老子之“道”,出版了5部相关著作。威廉·马丁(William Martin)是美国加州伯克利西方神学院的研究生,自称习“道”20年,现任位于美国加州静修站(Still Point)中心参禅教练,该中心创始人兼主任的南希·马丁是他的妻子与忠实的合作者。
马丁认为老子《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基础,并深深影响世界上所有的哲学和文化。他的书不是《道德经》的翻译,而是把“道”的智慧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许因趣味相投,前蹦床世界冠军、为他的译本写过序言的丹·米尔曼(Dan Millman,也是美国最畅销书作者之一,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健康、心理、教育、体育、娱乐、政治等领域)也这样认为:“《道德经》乃世界通用的智慧。”所以“可以运用于任何领域,甚至可以运用于园艺或者机动车的维护”[7]ⅹ。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马丁与南希或他人合作出版了5种“译介”《道德经》的著作,按出版的时间顺序分别是:(1)《父母之<道德经>:对现代父母的古老赠言》[7];(2)《恋人之<道德经>:对现代恋人的古老赠言》 [8];(3)《路与践行:利用老子的<道德经>智慧唤醒沉睡中(人类的)精神生活》 [9];(4)《圣人之<道德经>:对暮年之人的古老赠言》 [10];(5)《奉献爱心者之<道德经>:体恤关怀你所爱的人和你自己》 [11]。下面以他的具体“译解”为例,看马丁是如何发挥运用老子之智慧的。
丹·米尔曼在为马丁《父母之<道德经>》撰写的序中说:“很少有人能够发展古代经典,并且把它用彩带装饰起来作为礼物献给当今世界。作为这样的人需要具有常人无法拥有的智慧、深度和用心,马丁做到了,《父母之<道德经>》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是自《朴之道》[12]以来,迄今为止唯一具有道家智慧的书,既实用,又娓娓道来,是一本好书。”[7]ⅸ,ⅹ那么,马丁是如何运用老子智慧的?先看他对《道德经》第一章(2)的解读回译汉语:
生活箴言
你可以和孩子说到生活,
但你的话语不是生活本身。
你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指给孩子看,
但是你所指的和你所看到的与孩子所看到的完全是不同的。(1)
这一章与《道德经》原文相比,正如马丁所说的那样,他先理解、感悟原义,然后将之运用到生活中。他把“道”联想为“生活”,把“名”联想为所看到的东西,并把原文的第一章加了“生活箴言”四个字标题。就个人感悟而言——非翻译,这种联想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接下来他的发挥就背离了《道德经》原文化, 他接着说:
你不能与孩子谈到“神本身”,
但是你可以与他们分享无数次“神”无时无刻不在他们面前的显证。
因为这些显证有“道”为源头,
因而看得见的显证还会向他们揭示所看不见的。(1)
从这样的解读可见,由发挥原意,到证明上帝存在,马丁深受自身文化和基督类译本的影响,认为“道”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而硬生生地把“老子之道”译解成教育孩子信仰上帝的素材。这样的文化“嫁接”与改编的目的,既与他的《父母之<道德经>》的定位相一致,也与他所在的基督文化教育背景与现实完全相适应,也表现出马丁等人在译解《道德经》时的随意性,失去了对原典认知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正如美国《瑜伽》杂志社的评述那样:“《父母之<道德经>》是从父母的角度,再度演义(而非再翻译)永恒的《道德经》。”(3)
马丁在继《父母之<道德经>》成功发行一年之后,又在1999年出版了一部对《道德经》智慧进行“译解”的力作——《恋人之<道德经>:对现代恋人的古老赠言》。在这本书中,他试图智慧地把“道”之内涵用于探索指导两性关系,希望在“道”的指引下,让浪漫和现实合二为一。马丁为此感叹道:“越是熟悉《道德经》,越是相信《道德经》的智慧可以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8]在这本书中,马丁“译解”的方式是:“先消化《道德经》原文,然后再把各章的精神智慧运用于恋人之生活,最后还加上几行可供参考的建议。”[8]
事实上,马丁的5种《道德经》译解的方式几乎如出一撤,即从各章找到可以发挥或者可以提炼的智慧锦囊,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去,再用老子之“道”智慧地粉饰出场,这样的运用几乎在所有的章节中。《道德经》在西方的译解传播史上,马丁堪称极致,因为据笔者统计,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他就完成了5本《道德经》的演义类著述。除了对自己原来译本进行修改再出版的译解者之外,没有哪一位译者能比得上马丁对《道德经》的再创作。马丁的尝试无疑在畅销和发行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给如何翻译传播《道德经》的智慧提出了新的问题。
四、结 论
《道德经》在西方传播已有400多年,其译本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纷繁,据荷兰尼梅根大学克努特·沃尔夫(Knut Walf)教授2010年2月出版的《西方道教目录》(Western Bibliography of Taoism)第6版统计,截至2009年底,《道德经》西文译本总数达643种,涉及31种语言;相比1989年,前者高出近两倍,后者也增加近1倍。对于如此繁多的《道德经》翻译解读著作,本人在前人纵向历史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归类的横向研究方法,将这些译解著作分为四大类:基督类、哲理类、语文类和演义类,本文所述及的三位译解者的作品属于“演义类”。根据以上对他们的译解文字的剖析,对“演义类”作品可得出如下结论和启发:
第一,“演义类”译解发生的“裂变”,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冲击的产物。 “《道德经》的开放性内涵+西方文化中的发散性、功用性思维模式”,造就了西传《道德经》中的“演义类”译本。这类“译本”与其他译本相比,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作者不拘泥于原文的哲理内涵和整个思想体系,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字义项都不遵从,只是假借别人译本,或根据自己的领会与习得,加以发挥、想象、运用,构成了对《道德经》翻译传播的另类文化。这类译本表面上看是对《道德经》进一步译解阐释,实质则体现了东西不同文化交流撞击下对《道德经》的“裂解”。
第二,对“演义类”译解作品的传播价值须辩证地分析认识。“演义类”的译解虽然与老子的哲学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一书在西方的广泛传播无疑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还要看到,演义类的“译解”与原作相比,虽然发生了“裂变”,但这种“裂变”后所带来的正能量,与“基督类”附会译解产生“裂变”所带来的负能量相比,有着质的区别。[13]
第三,要正确地引导“演义类”解读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大力度提高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国传统经典在西方的正态传播、有效传播。西方受众中有不少人都十分喜爱中国文化、渴望了解中国文化,但苦于中文功底不足,或苦于社会上的一些介绍作品粗制滥造,甚至还有大量刻意诋毁中国文化的论著,使得他们欲学难求、欲知无门。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提高我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的今天、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在,既要在民族基本文化向世界普及方面作出应有贡献,又要着力研究西方在接受、传播中国文化时,由于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背景不同所造成的误译、误解、误传问题及其根源,从而不断提高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水平,最终实现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共同提升。
注释:
(1)本论文所引外文内容的中文翻译,非特别注明皆为笔者翻译。
(2)《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以上评论摘自《路与践行:利用老子的智慧唤醒(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封底。
参考文献:
[1]杨云,编译.翻译《道德经》的科幻作家(阿苏拉·勒奎恩)[J].图书馆与阅读,2007,(5).
[2]Ursula K. Le Guin:Lao Tzu:Tao Te Ching: About the Way and the Power of the Way[M].Boston/London:Shambhala,1998.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陆建华.《老子》哲学视域下的老子自传[J].江淮论坛,2011,(3).
[5]Witter Bynner.The Way of Life according to Lao Tsu,An American Version[M].New York.:Capricorn Books,1944.
[6]赵晓培.老子“无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齐鲁学刊,2012,(4).
[7]William Martin. The Parent’s Tao Te Ching: Ancient Advice for Modern Parents[M]. Forward by Dan Millman, author of 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Washington: Marlowe & Company,1999.
[8]William Martin. The Couple’s Tao Te Ching: Ancient Advice for Modern Lovers[M].Washington: Marlowe & Company,1999:Introduction.
[9]William Martin. A Path and a Practice:Using Lao Tzu’s Tao Te Ching as a Guide to an Awakened Spiritual Life[M].Washington:Marlowe & Company, 2005.
[10]William Martin. The sage’s Tao Te Ching:Ancient Advice for the Second Half of Life[M].Forward by CHungliang Al Huang,Illustrations by Hank Tusinski,Washington:Marlowe & Company,2000.
[11]William Martin. The Caregiver’s Tao Te Ching: Compassionate Caring for Your Loved Ones and Yourself[M].Novato:New World Library,first printed in Canada,2011.
[12]Benjamin Hoff. The Tao of Pooh[M].London: Methuen,1982.
[13]章媛.论早期西传《道德经》的基督特性及谬误[J].社会科学家, 2011,(1).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