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纳对《道德经》“诗意化”译解——江淮论坛
作者:章媛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0人气:2333
宾纳(Harold Witter Bynner,1881—1968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0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诗人、作家。宾纳曾经与江亢虎合作翻译出版《玉山:唐诗三百首》(The Jade Mountain)。宾纳将翻译唐诗的飘逸洒脱的风格特点与诗歌形式搬进了对《道德经》的翻译解读中。宾纳认为中西文化的相同之处在于,不同文化中的诗人们都是对共同的“简朴的人性”的追求,因而在他看来,可以把《道德经》所蕴含的严肃哲学内涵,通过诗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于是结合两者,他把自己译解的作品命名为:《从老子那里感悟人生之道》——The Way of Life according to Lao Tsu[5]。
作为一名诗人,且翻译了《唐诗三百首》的宾纳认为,对《道德经》最好的译解方式自然是“诗意化”。宾纳的诗意化在形式上表现为,采用诗体化节奏、格律和语言,如《道德经》第47章,原文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宾纳的译解:
There is no need to run outside
For better seeing,
Nor to peer from a window. Rather abide
At the center of your being;
For the more you leave it, the less you learn.
Search your heart and see
If he is wise who takes each turn:
The way to do is to be.
宾纳给此章加了汉语标题 “是”,其译解回译汉语:
是
要想看得更清楚,
没必要跑到门外,
也无需从窗子里窥视,
而是驻足在你心灵深处;
因为你离心灵越远,得到的东西就越少。
在内心寻究,
看它是否每次都明智地遵循这个轨迹
——为之道即是“是”。
在这段译解文字里,可以观察到宾纳对选词造句的特别用心,他采取的诗歌体,形式既自由又严谨,同时韵律工整:第一句句尾(s)ide 与第三句句尾(ab)ide押韵,第二句句尾(s)eeing 和第四句句尾(b)eing 押韵;第五句句尾(l)earn与第七句句尾(t)urn押韵;第六句句尾(s)ee与第八句句尾(b)e押韵,此章的韵式为“ababcdcd”。而老子这段原文没有用韵,是以整齐的三字四字句对仗或排比来自然分合意义。
宾纳的“诗意化”译解,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大量采用诗歌体的句子,还在内容上根据个人的理解加上诗人的想象力进行发挥,把老子表述的哲学内涵赋予诗所表达、创造的意境,即形象化、具体化、拟人化,以达到他所倡导的用简单的诗歌语言来表达《道德经》的哲学内涵,这也是诗人对“简朴人性”的追求。如上文《道德经》第47章的例子,陈鼓应在《老子今注今译》一书中对该章的内涵作了这样阐释,他说:老子特重内在直观自省。他认为,“我们的心思如果一味向外奔驰,将会使自己思虑纷杂,精神散乱。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所以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他进而又说:“老子认为我们应该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3]249
老子在这章所表达的是哲学认识论的观点: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既要通过感性认识,更要通过理性认识。也就是说,老子之道作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人不诉诸感官而诉诸理性才能把握它”。[6]如果把宾纳的翻译和陈鼓应的阐释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宾纳的译解文字的确明了顺畅,也如诗歌般清新,似乎也更符合当时美国的文化特征,但《道德经》首先是作为一部哲学经典而存在,宾纳的译解正是缺少了哲学思辨,他的译解文字与原文相比显得清淡而寡味。比如,他把“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简单译解为“你离心灵越远,得到的东西就越少”,而老子之“出”实则是一种感性认知,老子之“知”实则是一种理性认知,这两种富有哲学概念用字包含其中的辩证关系,在宾纳的译文里已荡然无存。再者,老子在本章中无论是使用无主语的表述句,还是使用有“圣人”作主语的表述,都是泛指、概论,可是宾纳统统把它们具体化为“你、我、他”,使哲学的“大我”概念,变成诗人的“自我”意境,这与老子的观点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宾纳主张用符合美国时代的语言对《道德经》的译解,过分强调《道德经》对西方文化的普适性与从属性,削足适履地把两种文化、两种表述“嫁接”在一起,与老子原作相比,也就难怪只抓住了“形似”的尾巴和貌合的“神似”,可以借用老子的话来评价他的译解:“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宾纳在翻译《唐诗三百首》时,曾得到江亢虎的帮助,但他认为,翻译《道德经》即使没有得到江亢虎帮助,自己也不懂汉语,同样也可以,因为他觉得通过翻译《唐诗三百首》,自己已认识了中华文化的真谛。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诗人身份,加上他对中国古诗的热爱与翻译,以及对汉语的所知甚少,构成了他译解《道德经》的一个显著特点——诗意化、想象化,导致他的译解与原文内涵相比,多了一些想象,却失去更多真相。
作为一名诗人,且翻译了《唐诗三百首》的宾纳认为,对《道德经》最好的译解方式自然是“诗意化”。宾纳的诗意化在形式上表现为,采用诗体化节奏、格律和语言,如《道德经》第47章,原文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宾纳的译解:
There is no need to run outside
For better seeing,
Nor to peer from a window. Rather abide
At the center of your being;
For the more you leave it, the less you learn.
Search your heart and see
If he is wise who takes each turn:
The way to do is to be.
宾纳给此章加了汉语标题 “是”,其译解回译汉语:
是
要想看得更清楚,
没必要跑到门外,
也无需从窗子里窥视,
而是驻足在你心灵深处;
因为你离心灵越远,得到的东西就越少。
在内心寻究,
看它是否每次都明智地遵循这个轨迹
——为之道即是“是”。
在这段译解文字里,可以观察到宾纳对选词造句的特别用心,他采取的诗歌体,形式既自由又严谨,同时韵律工整:第一句句尾(s)ide 与第三句句尾(ab)ide押韵,第二句句尾(s)eeing 和第四句句尾(b)eing 押韵;第五句句尾(l)earn与第七句句尾(t)urn押韵;第六句句尾(s)ee与第八句句尾(b)e押韵,此章的韵式为“ababcdcd”。而老子这段原文没有用韵,是以整齐的三字四字句对仗或排比来自然分合意义。
宾纳的“诗意化”译解,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大量采用诗歌体的句子,还在内容上根据个人的理解加上诗人的想象力进行发挥,把老子表述的哲学内涵赋予诗所表达、创造的意境,即形象化、具体化、拟人化,以达到他所倡导的用简单的诗歌语言来表达《道德经》的哲学内涵,这也是诗人对“简朴人性”的追求。如上文《道德经》第47章的例子,陈鼓应在《老子今注今译》一书中对该章的内涵作了这样阐释,他说:老子特重内在直观自省。他认为,“我们的心思如果一味向外奔驰,将会使自己思虑纷杂,精神散乱。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所以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他进而又说:“老子认为我们应该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3]249
老子在这章所表达的是哲学认识论的观点: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既要通过感性认识,更要通过理性认识。也就是说,老子之道作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人不诉诸感官而诉诸理性才能把握它”。[6]如果把宾纳的翻译和陈鼓应的阐释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宾纳的译解文字的确明了顺畅,也如诗歌般清新,似乎也更符合当时美国的文化特征,但《道德经》首先是作为一部哲学经典而存在,宾纳的译解正是缺少了哲学思辨,他的译解文字与原文相比显得清淡而寡味。比如,他把“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简单译解为“你离心灵越远,得到的东西就越少”,而老子之“出”实则是一种感性认知,老子之“知”实则是一种理性认知,这两种富有哲学概念用字包含其中的辩证关系,在宾纳的译文里已荡然无存。再者,老子在本章中无论是使用无主语的表述句,还是使用有“圣人”作主语的表述,都是泛指、概论,可是宾纳统统把它们具体化为“你、我、他”,使哲学的“大我”概念,变成诗人的“自我”意境,这与老子的观点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宾纳主张用符合美国时代的语言对《道德经》的译解,过分强调《道德经》对西方文化的普适性与从属性,削足适履地把两种文化、两种表述“嫁接”在一起,与老子原作相比,也就难怪只抓住了“形似”的尾巴和貌合的“神似”,可以借用老子的话来评价他的译解:“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宾纳在翻译《唐诗三百首》时,曾得到江亢虎的帮助,但他认为,翻译《道德经》即使没有得到江亢虎帮助,自己也不懂汉语,同样也可以,因为他觉得通过翻译《唐诗三百首》,自己已认识了中华文化的真谛。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诗人身份,加上他对中国古诗的热爱与翻译,以及对汉语的所知甚少,构成了他译解《道德经》的一个显著特点——诗意化、想象化,导致他的译解与原文内涵相比,多了一些想象,却失去更多真相。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