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及恩格斯设想中的未来社会——改革与战略
作者:萧衡钟、蔡小菊来源:原创日期:2013-08-27人气:1721
在《哥达纲领批判》(Critique of Gotha Programme)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后的未来社会称作是“共产主义社会”,并将其依发展成熟程度之不同而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意即在同一社会经济型态下,前者因为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解放)出来的,所以于各方面都还带着它所挣脱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而后者则是已经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同世界”。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说成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有些论述中甚至把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但后来列宁(Vladimir Ilich Lenin)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定型为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个人的劳动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因此,在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每一位生产者从社会储存中所领回的消费资料,正好与他为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亦即按劳分配。而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里,迫使人们奴役般地服从于社会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亦随之消失,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已非如往日般地只是过日子的手段而已,随着个人从“谋生”到“乐生”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自然地增长了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也都将会充分涌流,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可以真正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按需分配理想。以上就是未来社会的所得分配原则。
至于在未来社会的生产管理原则方面,为了让人类能够真正自由地选择职业,社会将终止固定的分工模式,没有人拥有完全独立的活动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而社会将规范所有的生产活动,甚至帮人们计划好每天该做的事情,因此,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由社会全体成员所组成的自由生产者的“联合体”(笔者认为此即“公社”)。为了达到此一理想目标,当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掌握政权之后,为了公共的利益,首先将根本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之后,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意指公社)所代替,由整个社会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下来经营管理,依整个社会和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领导,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自由地合作与自在地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否认“自由”乃意味着获得民权、得到来自国家的保障。由于天赋条件不同,完全自由的结果只会带来社会上的不平等,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同样通过其掌握的物质优势、社会经济影响力来奴役大众,建构符合、保护其阶级利益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故所谓的政治自由与公民权利只是种诈欺行为跟可耻的自由,不过带来被奴役的现实罢了。真正的自由应该是将人类从这种依赖状态中释放出来,免除终生遭受剥削雇佣劳动的不平等待遇,以充分获得自我实现,而废除个人占有私有财产则是迈向此解放的必经之路。
所以,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前述两个原则,必须要用这个权力使生产资料脱离资产阶级的掌握,将其转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后的未来社会是以实行全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来组织、进行社会生产,更是未来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异处,无怪乎马、恩曾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上面所谈的即是未来社会的财产所有原则,以之为基础,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所得分配原则与生产管理原则,便成为型塑未来社会、实现理想中共产天堂的三大原则,随之形成的便是市场上产品价值与货币交换的废除,世界上没有了竞争与营利的商品生产,各类大小企业通通直接收归国有国营(或公有公营),而社会分工情况和城乡分离现象的终止,也使阶级区分、党派利益、族群纷争、国家政府等迈向自然消亡的末路,人类能够透过由自己所组成的“生产者一消费者”联合的自由公社来自行管理,成为一个无剥削、无阶级、无冲突、无国界,完全平等、真正自由自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个人的劳动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因此,在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每一位生产者从社会储存中所领回的消费资料,正好与他为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亦即按劳分配。而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里,迫使人们奴役般地服从于社会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亦随之消失,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已非如往日般地只是过日子的手段而已,随着个人从“谋生”到“乐生”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自然地增长了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也都将会充分涌流,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可以真正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按需分配理想。以上就是未来社会的所得分配原则。
至于在未来社会的生产管理原则方面,为了让人类能够真正自由地选择职业,社会将终止固定的分工模式,没有人拥有完全独立的活动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而社会将规范所有的生产活动,甚至帮人们计划好每天该做的事情,因此,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由社会全体成员所组成的自由生产者的“联合体”(笔者认为此即“公社”)。为了达到此一理想目标,当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掌握政权之后,为了公共的利益,首先将根本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之后,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意指公社)所代替,由整个社会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下来经营管理,依整个社会和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领导,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自由地合作与自在地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否认“自由”乃意味着获得民权、得到来自国家的保障。由于天赋条件不同,完全自由的结果只会带来社会上的不平等,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同样通过其掌握的物质优势、社会经济影响力来奴役大众,建构符合、保护其阶级利益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故所谓的政治自由与公民权利只是种诈欺行为跟可耻的自由,不过带来被奴役的现实罢了。真正的自由应该是将人类从这种依赖状态中释放出来,免除终生遭受剥削雇佣劳动的不平等待遇,以充分获得自我实现,而废除个人占有私有财产则是迈向此解放的必经之路。
所以,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前述两个原则,必须要用这个权力使生产资料脱离资产阶级的掌握,将其转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后的未来社会是以实行全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来组织、进行社会生产,更是未来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异处,无怪乎马、恩曾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上面所谈的即是未来社会的财产所有原则,以之为基础,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所得分配原则与生产管理原则,便成为型塑未来社会、实现理想中共产天堂的三大原则,随之形成的便是市场上产品价值与货币交换的废除,世界上没有了竞争与营利的商品生产,各类大小企业通通直接收归国有国营(或公有公营),而社会分工情况和城乡分离现象的终止,也使阶级区分、党派利益、族群纷争、国家政府等迈向自然消亡的末路,人类能够透过由自己所组成的“生产者一消费者”联合的自由公社来自行管理,成为一个无剥削、无阶级、无冲突、无国界,完全平等、真正自由自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