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结论建议
作者:朱坤萍、张喜梅来源:原创日期:2013-09-18人气:2048
(一)结论
通过建立VAR模型的分析,得出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和港口物流的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是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更加清晰地刻画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首先,无论给哪一方一个增量,对另一方均有正向的提升影响;其次,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即时作用明显,而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的即时作用不明显,但是彼此之间的长期促进作用都非常明显;最后,就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来说,目前,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外贸对港口物流的依赖程度。这表明,河北对外贸易总额随港口物流发展而增长,河北物流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繁荣具有推动作用;同理,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推动港口物流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几点建议
1.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方式,推进港口物流标准化体系,提高港口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现代港口应有强大的标准化作业能力,集装箱运输是各国采用的标准化运输方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仅反映了港口转运货物能力,还直接反映了港口作为一个物流系统节点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再者,适应未来海运港口深水化、船舶大型化、设施标准化的趋势,要大力发展高效、便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
上述材料分析表明,河北省有相当一部分由于进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服务贸易被其他港口货物流企业分享,从而表现为进出口业务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还不显著,甚至由于国际贸易结构升级,物流服务要求内涵提升,对传统港口物流企业带来冲击,短期形成货源外流的现实。河北省作为北方地区港口大省,但代表港口现代化水平、具有强大产业聚集效应和经济社会大动作用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始终在低位徘徊。早在1984年秦皇岛港就开始了集装箱运输,但目前港口集装箱发展仍较为滞后。尽管自2005年以来,河北省沿海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但总量规模仍在低位徘徊。2010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8万TEU,占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0.48%,环渤海港口群的1.75%,与天津、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其他港口亿吨左右的集装箱吞吐量相比差距很大,与对外贸易在全国第10位的外贸发展总体水平不匹配。
2. 采取措施加快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河北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加工贸易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增长最快的部分,占据了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河北省加工贸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从全国外贸的发展势头看,河北省的对外贸易还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是河北省出口的主要是一些附加值低的加工产品,因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和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较弱。一是要充分利用秦皇岛、唐山出口加工区优势承接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和功能,引导大进大出的企业向区内集中,扩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出口;二是利用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到河北安家落户,引进和承接优质项目,引导加工贸易升级转型,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带动上游工业品的生产出口,提高加工深度,带动河北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 建立强大的临港工业群,辐射带动腹地产业对外经济发展,实行差别化发展,改变河北省港口功能和货种单一的现状。随着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港口功能和货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数港口在传统的运输、装卸功能基础上迅速拓展了仓储、商贸、金融、港口工业、信息和综合物流等功能,集装箱运输大幅度增长,但河北省各港口货种结构变化不大,导港口主体竞争能力下降,不能将自身效能发展到最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河北省港口的运输功能较强,但是港口工业、商贸服务、物流功能偏弱,这样的功能不同步对对外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还有货种单一——80%以上的是省外腹地的大宗原材料或能源,这不仅不会给河北经济带来效益,而且由于这些省外大宗原材料货源的存在,致使各港口不重视杂货和集装箱运输,在经营组织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严重影响标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进而影响对外经济发展速度。
4. 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与港口物流发展联动协调。港口物流能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以及海关效率的提高。因此,促进物流和贸易的共同发展首先要完善区港联动并将海关监管纳入其中,实现保税物流园区与港口的无缝对接,建立集装箱运输快速通道。同时海关应跟进港区联动的发展状况,提高通关效率。全面推开“区港联动”快速通关的改革,海关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要发挥口岸联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大通关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林青.中国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3):37-41.
[2]杨长春.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8-11.
[3]孔原,刘览.现代物流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J].价值工程,2009,(8):44-48.
[4]张宝友.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1995—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39-46.
[5]俞雅乖.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1986-2009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2,(1):99-106.
[6]杨跃辉.浅析我国大陆外贸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2):73-76.
[7]沈小平,杨峰.珠三角经济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0,(2):67-71.
[8]陈夏妍.深圳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1,(10):32-35.
[9]张大维.Eviews数据统计与分析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10]付美林.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09,(18):115.
通过建立VAR模型的分析,得出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和港口物流的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是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更加清晰地刻画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首先,无论给哪一方一个增量,对另一方均有正向的提升影响;其次,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即时作用明显,而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的即时作用不明显,但是彼此之间的长期促进作用都非常明显;最后,就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来说,目前,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外贸对港口物流的依赖程度。这表明,河北对外贸易总额随港口物流发展而增长,河北物流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繁荣具有推动作用;同理,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推动港口物流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几点建议
1.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方式,推进港口物流标准化体系,提高港口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现代港口应有强大的标准化作业能力,集装箱运输是各国采用的标准化运输方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仅反映了港口转运货物能力,还直接反映了港口作为一个物流系统节点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再者,适应未来海运港口深水化、船舶大型化、设施标准化的趋势,要大力发展高效、便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
上述材料分析表明,河北省有相当一部分由于进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服务贸易被其他港口货物流企业分享,从而表现为进出口业务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还不显著,甚至由于国际贸易结构升级,物流服务要求内涵提升,对传统港口物流企业带来冲击,短期形成货源外流的现实。河北省作为北方地区港口大省,但代表港口现代化水平、具有强大产业聚集效应和经济社会大动作用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始终在低位徘徊。早在1984年秦皇岛港就开始了集装箱运输,但目前港口集装箱发展仍较为滞后。尽管自2005年以来,河北省沿海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但总量规模仍在低位徘徊。2010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8万TEU,占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0.48%,环渤海港口群的1.75%,与天津、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其他港口亿吨左右的集装箱吞吐量相比差距很大,与对外贸易在全国第10位的外贸发展总体水平不匹配。
2. 采取措施加快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河北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加工贸易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增长最快的部分,占据了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河北省加工贸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从全国外贸的发展势头看,河北省的对外贸易还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是河北省出口的主要是一些附加值低的加工产品,因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和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较弱。一是要充分利用秦皇岛、唐山出口加工区优势承接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和功能,引导大进大出的企业向区内集中,扩大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尤其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出口;二是利用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到河北安家落户,引进和承接优质项目,引导加工贸易升级转型,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带动上游工业品的生产出口,提高加工深度,带动河北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 建立强大的临港工业群,辐射带动腹地产业对外经济发展,实行差别化发展,改变河北省港口功能和货种单一的现状。随着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港口功能和货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数港口在传统的运输、装卸功能基础上迅速拓展了仓储、商贸、金融、港口工业、信息和综合物流等功能,集装箱运输大幅度增长,但河北省各港口货种结构变化不大,导港口主体竞争能力下降,不能将自身效能发展到最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河北省港口的运输功能较强,但是港口工业、商贸服务、物流功能偏弱,这样的功能不同步对对外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还有货种单一——80%以上的是省外腹地的大宗原材料或能源,这不仅不会给河北经济带来效益,而且由于这些省外大宗原材料货源的存在,致使各港口不重视杂货和集装箱运输,在经营组织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严重影响标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进而影响对外经济发展速度。
4. 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与港口物流发展联动协调。港口物流能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以及海关效率的提高。因此,促进物流和贸易的共同发展首先要完善区港联动并将海关监管纳入其中,实现保税物流园区与港口的无缝对接,建立集装箱运输快速通道。同时海关应跟进港区联动的发展状况,提高通关效率。全面推开“区港联动”快速通关的改革,海关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要发挥口岸联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大通关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林青.中国对外贸易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3):37-41.
[2]杨长春.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8-11.
[3]孔原,刘览.现代物流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J].价值工程,2009,(8):44-48.
[4]张宝友.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1995—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39-46.
[5]俞雅乖.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1986-2009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2,(1):99-106.
[6]杨跃辉.浅析我国大陆外贸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2):73-76.
[7]沈小平,杨峰.珠三角经济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0,(2):67-71.
[8]陈夏妍.深圳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1,(10):32-35.
[9]张大维.Eviews数据统计与分析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10]付美林.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09,(18):115.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