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薄明华、曾长秋来源:原创日期:2013-09-25人气:2146
 我们今天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国特色”,一方面体现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即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反映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体现为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即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世界各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深深植根于本国的文化土壤之中,才有生命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等等。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的前提工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作认真的梳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出发,把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新诠释,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进行升华和再创新。我们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许多价值理念中,“爱国”与“和谐”最能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经过内涵重释,完全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1]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核心价值取向,也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
五、以人类进步文明成果和价值共识
为借鉴
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还遇到一个如何看待人类价值共识和西方价值理念的问题。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人类进步文明成果和价值共识为借鉴,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民主、自由、人权等概念是西方资产阶级特有的价值概念,还是人类价值共识?它们可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一些学者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范畴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学者认为,即便民主、自由、人权等范畴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但是力图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不是要否定这些观念本身,而是要赋予这些观念以实质性的价值与意义。还有学者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概念,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而是人类文明共创共享的成果和价值共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观点是,民主、自由、人权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当然是社会主义应该倡导的价值观。但是,不宜直接用民主、自由、人权来表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无论从社会理想、社会运动还是社会制度来说,都表征着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息息相关的价值诉求,是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价值选择,有着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一张名片,如果这张名片上书写着“民主、自由、人权”,那么,在当前“普世主义”价值观甚嚣尘上,西方国家借助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和舆论控制力,垄断对民主、自由、人权的解释权的背景下,这样做只能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我们建议,最好用“人民民主”或者“民主法治”来代替“民主、自由、人权”来表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一概括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和价值共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