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中民族性格的交融性
作者:欧阳长莲来源:原创日期:2013-10-15人气:1463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居住环境,孕育出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它们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相互启迪,促进了民族建筑艺术的相互交融,包括汉族建筑艺术与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以及各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之间的融合。多民族交融,使之更加呈现多元之势。
白族、纳西族合院式民居,朝向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南北向。平面以三“间”组成一“坊”,以“坊”组合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用传统穿斗、抬梁式木构架承重,石脚土墙筒板瓦顶,有举架,有生起,屋面双向凹曲,造型优美。庭院较北方小,而日照充足。白族民居装修精致。纳西族民居悬山屋顶,施博风板及悬鱼,唐宋遗风犹存、风格轻盈秀丽。这些民居与北方四合院不同而各具特色。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有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土家族、彝族、侗族、汉族等民族,建筑材料大量采用当地自然资源,如木、石、竹、土、草等,既节约投资,又使建筑质感和色彩与环境融合为一体,造型别致,内涵丰富。受地方条件及各民族建筑形式的影响,各民族建筑风格相互交融。但是,汉族建筑又同少数民族建筑有所区别,如苗族民居有刻意装修的廊靠,侗族民居有宽敞的通廊,而汉族民居则没有,汉族民居突出的是单体平面的功能划分。
位于八达岭关城中心的云台石雕是古代雕刻艺术珍品,并以楚、藏、蒙古、西夏、维吾尔、汉六种文字刻成经文,体现出多民族的文化氛围。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寺,具有汉、蒙古、满、藏多民族建筑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尤其是法轮的屋顶上设5座小阁,阁上耸立小塔,充分体现出藏传佛教与汉族传统建筑交融的建筑特色。
青海民族建筑造型丰富多彩,寺院建筑以宗教文化起主导作用,民居建筑充分显现出“多民族性格”。如藏式建筑下简上繁、外粗内精、藏汉结合;土族民居墙面优美,堂屋内间设经堂,院内设玛尼杆;回族和撒拉族建筑虽以汉式为主,但讲究砖雕木刻,并以精细繁多为贵。除此之外,青海民族建筑还广泛运用“因借”手法,借山川以求气势磅礴,借花草以求自然情趣,借装饰以增加和渲染建筑的气氛。
新疆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是一个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交界之地,民族众多,无论是佛教建筑文化、伊斯兰教建筑文化或是各民族的居住建筑文化都在各历史时期大放异彩。回族清真寺吸收了汉族传统木结构体系——大木起脊飞檐阁楼形式,但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的平面布置和造型方面都扬弃了汉式宫殿或庙宇的形式,创造了独特的平面形制和体形造型艺术,鲜明地标志了伊斯兰教的特征。维吾尔族遍布全疆,其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玛扎建筑的造型艺术都别具一格,装修、装饰中的柱式、木格棂花门窗、木雕花饰及砖雕、琉璃、石膏花、彩画等极具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云南各民族之民居建筑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族民居既交流融合,又具有民族之特色。白族、纳西族、彝族合院式民居,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又具地方民族特色。朝向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南北向。白族民居装修精致,卓越多姿。纳西族民居悬山屋顶,施博风板及悬鱼,唐宋遗风犹存,风格轻盈秀丽。彝族“一颗印”民居内院较小,但都对外封闭,形成家庭私密空间。云南的芒市菩提寺,在干栏式傣族佛寺上采用汉式传统建筑歇山屋顶,翼角起翘,完全不同于汉族、傣族的传统佛寺,而是两种建筑文化的结合,别具一格。
结语
民族建筑艺术所具有的民族性格,强化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更保持了民族建筑艺术的多样性。这对于研究中国的民族建筑,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白族、纳西族合院式民居,朝向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南北向。平面以三“间”组成一“坊”,以“坊”组合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用传统穿斗、抬梁式木构架承重,石脚土墙筒板瓦顶,有举架,有生起,屋面双向凹曲,造型优美。庭院较北方小,而日照充足。白族民居装修精致。纳西族民居悬山屋顶,施博风板及悬鱼,唐宋遗风犹存、风格轻盈秀丽。这些民居与北方四合院不同而各具特色。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有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土家族、彝族、侗族、汉族等民族,建筑材料大量采用当地自然资源,如木、石、竹、土、草等,既节约投资,又使建筑质感和色彩与环境融合为一体,造型别致,内涵丰富。受地方条件及各民族建筑形式的影响,各民族建筑风格相互交融。但是,汉族建筑又同少数民族建筑有所区别,如苗族民居有刻意装修的廊靠,侗族民居有宽敞的通廊,而汉族民居则没有,汉族民居突出的是单体平面的功能划分。
位于八达岭关城中心的云台石雕是古代雕刻艺术珍品,并以楚、藏、蒙古、西夏、维吾尔、汉六种文字刻成经文,体现出多民族的文化氛围。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寺,具有汉、蒙古、满、藏多民族建筑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尤其是法轮的屋顶上设5座小阁,阁上耸立小塔,充分体现出藏传佛教与汉族传统建筑交融的建筑特色。
青海民族建筑造型丰富多彩,寺院建筑以宗教文化起主导作用,民居建筑充分显现出“多民族性格”。如藏式建筑下简上繁、外粗内精、藏汉结合;土族民居墙面优美,堂屋内间设经堂,院内设玛尼杆;回族和撒拉族建筑虽以汉式为主,但讲究砖雕木刻,并以精细繁多为贵。除此之外,青海民族建筑还广泛运用“因借”手法,借山川以求气势磅礴,借花草以求自然情趣,借装饰以增加和渲染建筑的气氛。
新疆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是一个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交界之地,民族众多,无论是佛教建筑文化、伊斯兰教建筑文化或是各民族的居住建筑文化都在各历史时期大放异彩。回族清真寺吸收了汉族传统木结构体系——大木起脊飞檐阁楼形式,但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的平面布置和造型方面都扬弃了汉式宫殿或庙宇的形式,创造了独特的平面形制和体形造型艺术,鲜明地标志了伊斯兰教的特征。维吾尔族遍布全疆,其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玛扎建筑的造型艺术都别具一格,装修、装饰中的柱式、木格棂花门窗、木雕花饰及砖雕、琉璃、石膏花、彩画等极具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云南各民族之民居建筑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族民居既交流融合,又具有民族之特色。白族、纳西族、彝族合院式民居,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又具地方民族特色。朝向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南北向。白族民居装修精致,卓越多姿。纳西族民居悬山屋顶,施博风板及悬鱼,唐宋遗风犹存,风格轻盈秀丽。彝族“一颗印”民居内院较小,但都对外封闭,形成家庭私密空间。云南的芒市菩提寺,在干栏式傣族佛寺上采用汉式传统建筑歇山屋顶,翼角起翘,完全不同于汉族、傣族的传统佛寺,而是两种建筑文化的结合,别具一格。
结语
民族建筑艺术所具有的民族性格,强化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更保持了民族建筑艺术的多样性。这对于研究中国的民族建筑,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