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传统戏与现代戏中舞蹈的审美比较研究
作者:王熙来源:原创日期:2013-10-21人气:1620
一、古风雅韵:传统戏中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姿正势美的辅助表达
戏曲中的舞蹈很少以纯舞蹈形式出现,更常见的表现手法是与戏曲表演的“四功”,即唱、念、做、打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戏曲经常根据唱词或道白来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如京剧武戏中的代表作《挑滑车》中“石榴花”一段载歌载舞,动作幅度大、技巧难度高,舞蹈身段的表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剧中唱词念到哪里,动作就比拟到哪里,这段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舞蹈,将骁勇善战的岳家军头号猛将高宠在山顶观战的情形极其生动地营造出来,让台下观众拍案叫绝。试想,如果没有舞蹈身段的配合,戏曲艺术的精彩度就会大打折扣。
(二)传统经典的表演程式
在传统戏曲中,人物行当,角色扮相,唱、念、做、打,音乐伴奏以及上、下场等,都有固定程式,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外化人物心灵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戏曲的表演程式可分为塑造人物性格的程式、传达人物情感的程式、表现舞蹈身段的程式。
戏曲表演中的行当以生、旦、净、丑来划分,每一个行当代表一种类型化的人物,同时具有区别于其他行当做与打的独特表演程式。其不仅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别等显性特征,更能表现出人物的秉性、气质、品格等隐形特征。
在戏曲舞台上,情感程式的表现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将人物内在的心理状态、情感外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戏曲舞蹈有一套丰富而系统的表演程式为人们所熟知,当看到演员甩发的动作,就知道人物的情绪异常激动或悲愤;当看到官生闪帽翅的功夫,就知道剧中人物或欣喜若狂,或苦思冥想……
戏曲的身段程式表演是将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艺术美的原则进行提炼、规范,如开门、推窗、登舟、起霸、走边……都有固定的表演程式。这些传统经典的表演程式是剧中人物非常严谨的表达方式和塑造舞台形象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高度概括。但程式绝不是古板、僵化的,优秀的艺术家总能赋予程式一些清新的感染力,创造出个性化的经典艺术。
(三)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中国戏曲是一门“写意”的艺术,是指戏曲在艺术处理上的虚拟性。传统戏曲讲究“戏随人走”“景随人移”,戏曲演员通过其穿戴的服饰、所唱的词语、对白和一系列的动作,将其所处的环境、所遇的事情以及特定的心理情绪呈现给观众,而观众会在一种既定的审美引导下加以想象、联想、感悟虚拟中所标示的丰富内涵。
(四)借助传统服饰道具的舞台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角色人物,有着非常讲究的服饰妆扮,一般都冠袍鲜明,披挂整齐。当任何一种服饰或道具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舞台道具时,就会产生精彩的技术,构成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汇。在《问樵闹府·打棍出箱》中有一个绝技是踢鞋上冠,即范仲禹把左脚上穿的夫子履向上一踢,不用手扶,鞋子稳稳当当落在高方巾上,让观众有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为整台演出增色添彩。
二、与时俱进:现代戏中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主题鲜明的舞段呈现
在戏曲现代戏中,舞蹈除了作为戏曲唱念时的辅助姿态与表现人物性格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之外,还经常以舞段的形式出现在剧中。其主题鲜明、动作形式感强、意味深刻,并展现出现代编舞理念的诸多因素。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舞与戏融合得巧妙,既关注舞的形式,又注重戏的内容,最终达到舞中含戏、戏中现舞的和谐景象。
如今的现代戏不能机械地运用旧程式来表现现代生活,这会让观众感到审美错位。塑造现代戏人物,必须在表演程式上有更多的创造。骑自行车、拉洋车、赶大车、打电话等新的舞蹈化的动作,其中“拉洋车”是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中祥子出场时的程式化表演,这一新程式的创造受到了众多戏曲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其精彩不在于演员对拉洋车学得多像,而在于通过拉洋车充分表现了祥子实现梦想后的满足与喜悦。因此,这段程式化的表演能够成为经典。当然,新程式的创造不能脱离传统程式的审美原则,必须以传统程式为根基发展为现代的程式表演,并且要符合剧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虚拟写意的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是中国舞蹈乃至所有中国艺术的审美追求之一,也是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所共同遵循的审美原则与表达方式,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战士们的“滑雪舞”,将京剧表演程式拓展到了一个从未表现过的生活领域,舞蹈设计极具创意。传统戏曲表演中经常会出现“以鞭带马”“以桨带船”“以布带车”的虚拟表演,但在“滑雪舞”的编排中,编导抛弃了一切对肢体产生限制和束缚的道具,凭借着演员模拟滑雪时的手姿、步法、体态、韵律、状态以及以静显动、以慢见快的身体节奏处理,在有限的时空里营造出一幅在一望无垠的雪地上进行跳跃和滑降的滑雪景观,展现出小分队战士们齐心备战的团结意识与作战精神。
(三)运用新器物舞出新技巧
戏曲现代戏的舞台表演技巧在承袭表演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有意义的尝试。为了真实展现现代人的生活,现代戏中演员的扮相、服饰与传统戏中的人物造型有天壤之别。轻便、简洁是现代戏中人物服饰的主要特点,但如果去掉髯口、翎子、水袖之后,拿什么创造戏曲舞蹈的独特技巧?这是个问题。现代京剧《华子良》是戏曲舞台上成功的突破点,特别是《耍鞋戏敌》《挑篓下山》等脍炙人口的片段,把耍鞋、耍扁担表现得很到位,这是现代戏曲舞蹈表演中少有的亮点。演员运用自己娴熟的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拨开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将传统武生名剧《拿高登》中的耍石担技法运用于耍扁担中,使作品的现代化跃然眼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三、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中舞蹈的共性与特性
(一)传统戏与现代戏中舞蹈的共性
在戏曲传统戏和现代戏中,舞蹈的终极目标可归纳为:描景、抒情、写人、演故事,即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通过虚拟性的肢体语言描绘出富有意境美的舞台艺术世界;通过丰富而形象的角色塑造渗透出剧中人物乃至编导最直接的情感体验;通过符合人物关系的准确动作语汇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通过舞蹈的抒情、造型和描绘等各种功能担负起表现剧情、叙述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传统戏与现代戏中舞蹈的特性
由此可见,戏曲传统戏与现代戏中的舞蹈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艺术特征和审美倾向,但表现内容、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戏曲舞蹈的肢体语汇既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体现,又是纯粹的古典艺术精神的象征。然而,现代戏的舞蹈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戏的舞蹈原则,在立足戏曲的古典精神基础上,让这条传统血脉展现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使传统艺术也能做到与时俱进。
四、中国戏曲舞蹈的发展前景
“传统”绝不是“过去”的代名词,其以强大的感召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斥着现在,预示着未来。在文化的传承与创造、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中,传统与现代并非相互排斥、相互抵触。每个民族在通往现代化的历程中必须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以古典精神作为支撑,如果抛弃“传统”,一味追求“现代”,戏曲舞蹈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艺术的终结形态也就不远了。在坚持以传统为本位,保留戏曲舞蹈固有的虚拟、写意的同时,引入现代元素,进行新的艺术探索,充分利用科技进步为戏曲舞蹈提供的便利条件,注入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元素,调动现代舞台科技手段更好地为表演服务,将古典美与现代美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并借鉴当代编舞理念实现戏曲舞蹈从单一到整体、局部到全面、守承到创新的突破,在遵循戏曲舞蹈“演故事”功能的同时,坚持实现戏曲舞蹈的与时俱进,使之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获得审美的重塑,这才是戏曲舞蹈在当代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姿正势美的辅助表达
戏曲中的舞蹈很少以纯舞蹈形式出现,更常见的表现手法是与戏曲表演的“四功”,即唱、念、做、打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戏曲经常根据唱词或道白来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如京剧武戏中的代表作《挑滑车》中“石榴花”一段载歌载舞,动作幅度大、技巧难度高,舞蹈身段的表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剧中唱词念到哪里,动作就比拟到哪里,这段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舞蹈,将骁勇善战的岳家军头号猛将高宠在山顶观战的情形极其生动地营造出来,让台下观众拍案叫绝。试想,如果没有舞蹈身段的配合,戏曲艺术的精彩度就会大打折扣。
(二)传统经典的表演程式
在传统戏曲中,人物行当,角色扮相,唱、念、做、打,音乐伴奏以及上、下场等,都有固定程式,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外化人物心灵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戏曲的表演程式可分为塑造人物性格的程式、传达人物情感的程式、表现舞蹈身段的程式。
戏曲表演中的行当以生、旦、净、丑来划分,每一个行当代表一种类型化的人物,同时具有区别于其他行当做与打的独特表演程式。其不仅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别等显性特征,更能表现出人物的秉性、气质、品格等隐形特征。
在戏曲舞台上,情感程式的表现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将人物内在的心理状态、情感外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戏曲舞蹈有一套丰富而系统的表演程式为人们所熟知,当看到演员甩发的动作,就知道人物的情绪异常激动或悲愤;当看到官生闪帽翅的功夫,就知道剧中人物或欣喜若狂,或苦思冥想……
戏曲的身段程式表演是将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艺术美的原则进行提炼、规范,如开门、推窗、登舟、起霸、走边……都有固定的表演程式。这些传统经典的表演程式是剧中人物非常严谨的表达方式和塑造舞台形象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高度概括。但程式绝不是古板、僵化的,优秀的艺术家总能赋予程式一些清新的感染力,创造出个性化的经典艺术。
(三)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中国戏曲是一门“写意”的艺术,是指戏曲在艺术处理上的虚拟性。传统戏曲讲究“戏随人走”“景随人移”,戏曲演员通过其穿戴的服饰、所唱的词语、对白和一系列的动作,将其所处的环境、所遇的事情以及特定的心理情绪呈现给观众,而观众会在一种既定的审美引导下加以想象、联想、感悟虚拟中所标示的丰富内涵。
(四)借助传统服饰道具的舞台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角色人物,有着非常讲究的服饰妆扮,一般都冠袍鲜明,披挂整齐。当任何一种服饰或道具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舞台道具时,就会产生精彩的技术,构成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汇。在《问樵闹府·打棍出箱》中有一个绝技是踢鞋上冠,即范仲禹把左脚上穿的夫子履向上一踢,不用手扶,鞋子稳稳当当落在高方巾上,让观众有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为整台演出增色添彩。
二、与时俱进:现代戏中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主题鲜明的舞段呈现
在戏曲现代戏中,舞蹈除了作为戏曲唱念时的辅助姿态与表现人物性格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之外,还经常以舞段的形式出现在剧中。其主题鲜明、动作形式感强、意味深刻,并展现出现代编舞理念的诸多因素。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舞与戏融合得巧妙,既关注舞的形式,又注重戏的内容,最终达到舞中含戏、戏中现舞的和谐景象。
如今的现代戏不能机械地运用旧程式来表现现代生活,这会让观众感到审美错位。塑造现代戏人物,必须在表演程式上有更多的创造。骑自行车、拉洋车、赶大车、打电话等新的舞蹈化的动作,其中“拉洋车”是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中祥子出场时的程式化表演,这一新程式的创造受到了众多戏曲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其精彩不在于演员对拉洋车学得多像,而在于通过拉洋车充分表现了祥子实现梦想后的满足与喜悦。因此,这段程式化的表演能够成为经典。当然,新程式的创造不能脱离传统程式的审美原则,必须以传统程式为根基发展为现代的程式表演,并且要符合剧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虚拟写意的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是中国舞蹈乃至所有中国艺术的审美追求之一,也是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所共同遵循的审美原则与表达方式,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战士们的“滑雪舞”,将京剧表演程式拓展到了一个从未表现过的生活领域,舞蹈设计极具创意。传统戏曲表演中经常会出现“以鞭带马”“以桨带船”“以布带车”的虚拟表演,但在“滑雪舞”的编排中,编导抛弃了一切对肢体产生限制和束缚的道具,凭借着演员模拟滑雪时的手姿、步法、体态、韵律、状态以及以静显动、以慢见快的身体节奏处理,在有限的时空里营造出一幅在一望无垠的雪地上进行跳跃和滑降的滑雪景观,展现出小分队战士们齐心备战的团结意识与作战精神。
(三)运用新器物舞出新技巧
戏曲现代戏的舞台表演技巧在承袭表演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有意义的尝试。为了真实展现现代人的生活,现代戏中演员的扮相、服饰与传统戏中的人物造型有天壤之别。轻便、简洁是现代戏中人物服饰的主要特点,但如果去掉髯口、翎子、水袖之后,拿什么创造戏曲舞蹈的独特技巧?这是个问题。现代京剧《华子良》是戏曲舞台上成功的突破点,特别是《耍鞋戏敌》《挑篓下山》等脍炙人口的片段,把耍鞋、耍扁担表现得很到位,这是现代戏曲舞蹈表演中少有的亮点。演员运用自己娴熟的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拨开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将传统武生名剧《拿高登》中的耍石担技法运用于耍扁担中,使作品的现代化跃然眼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三、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中舞蹈的共性与特性
(一)传统戏与现代戏中舞蹈的共性
在戏曲传统戏和现代戏中,舞蹈的终极目标可归纳为:描景、抒情、写人、演故事,即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通过虚拟性的肢体语言描绘出富有意境美的舞台艺术世界;通过丰富而形象的角色塑造渗透出剧中人物乃至编导最直接的情感体验;通过符合人物关系的准确动作语汇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通过舞蹈的抒情、造型和描绘等各种功能担负起表现剧情、叙述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传统戏与现代戏中舞蹈的特性
由此可见,戏曲传统戏与现代戏中的舞蹈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艺术特征和审美倾向,但表现内容、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戏曲舞蹈的肢体语汇既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体现,又是纯粹的古典艺术精神的象征。然而,现代戏的舞蹈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戏的舞蹈原则,在立足戏曲的古典精神基础上,让这条传统血脉展现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使传统艺术也能做到与时俱进。
四、中国戏曲舞蹈的发展前景
“传统”绝不是“过去”的代名词,其以强大的感召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斥着现在,预示着未来。在文化的传承与创造、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中,传统与现代并非相互排斥、相互抵触。每个民族在通往现代化的历程中必须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以古典精神作为支撑,如果抛弃“传统”,一味追求“现代”,戏曲舞蹈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艺术的终结形态也就不远了。在坚持以传统为本位,保留戏曲舞蹈固有的虚拟、写意的同时,引入现代元素,进行新的艺术探索,充分利用科技进步为戏曲舞蹈提供的便利条件,注入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元素,调动现代舞台科技手段更好地为表演服务,将古典美与现代美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并借鉴当代编舞理念实现戏曲舞蹈从单一到整体、局部到全面、守承到创新的突破,在遵循戏曲舞蹈“演故事”功能的同时,坚持实现戏曲舞蹈的与时俱进,使之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获得审美的重塑,这才是戏曲舞蹈在当代发展的最佳途径。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