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益“闻笛”诗歌比较鉴赏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诗,小时候对诗歌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只是通过铿锵有致的诗韵美初会诗歌之美。事实上诗歌里有很多值得玩味的潜在内容。通过细读诗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中意境之美,更能体会诗人写诗时深藏的情感,甚至还能发现一个时代文学的独特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写于李白客居洛阳的时候,即开元二十三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客居他乡所产生的思乡之情,题作《春夜洛城闻笛》,表明这种思乡之情是因闻笛声而感发。因此诗歌起句即从笛声落笔,时间是春夜。春风骀荡的晚上,诗人难以成眠,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已故沈祖棻先生评此诗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唐人七绝诗浅释》)“暗”字为一句关键。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可以说是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这吹者在暗地里伤怀。也可说是笛声暗送,似乎故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情境是一致的,它把心思暗遣的吹笛人和心怀乡情的听者联系了起来。更进一步,可以说是某种共同的情思借助笛声的传播把吹者和听者联系起来了。第三句说“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好象使我们在乐曲声声中仿佛也看到青翠的柳树,不舍依依的行人。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题目中“闻笛”闻的是“折柳”曲,亦即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怀乡情深,但是诗人却不说自己,反从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说,“何人不起故园情”意味人人都会起故园之思,这人人里,自然首先是作者自己。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这种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正是李太白的风格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李白处于人生低谷——流放时所作的一首闻笛诗《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长沙王骑马摔死,贾谊郁郁而终。历来文人不得志都喜欢以贾谊自比。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王勃也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之言。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梅花本是寒冬之花,五月的江城自然不会有梅花开放,但是因为《梅花落》笛声非常动人,好象使人看到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而梅花的寒凉之意更寓托了诗人处于去国怀乡的悲愁之境,作者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与听觉打通,诗歌将梅花飘落之美景与笛声结合起来,并把自己冷落的心情寄托于其中,给人无限回味的余地。正如清代的沈德潜评说的那样:“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 “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正是这首七绝之长,让人从玉笛声里听出梅花飘落之景,更体味到了诗人飘落孤苦的心境。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李白处在盛唐,其诗有明显的盛唐气象。这首怀乡之诗语言清新,格调昂扬。虽是带有忧愁的羁旅情怀,可诗人写来却毫无悲愁之感。在遭遇人生最大挫折——流放时,李白的愁同样是不绝望的,他还是西望长安,怀想君王。李白诗代表了盛唐的时代精神:昂扬,积极,永不绝望悲愁。
处于中唐的李益也写过闻笛诗,我们来看看再来看李益诗《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从李益今存诗作可知他曾到过扬州,渡过淮河,经过盱眙(今安徽凤阳东)。诗中“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诗人自称“迁客”,当是贬谪从军南来。诗旨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
这首诗是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前二句写闻笛,首先因为这笛声生发的时间是春夜,这是最易让人产生思乡情的时节,这笛声便自然唤起了士卒迁客的乡愁,又由于笛声生发的地点“寒山”是常为战场的战略要地,便更让人产生厌战思乡之情。所以渴望像大雁那样能自由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诗人十分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显然,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又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而全诗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题曰“春夜闻笛”,前二句却似乎在写春尚未归,所以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后二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这一切都为笛声所诱发,而春和夜是兴寄所在,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后二句之间,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现实到希望,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这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有不尽的怨望,含难言的惆怅。
李益不仅写自已的迁谪之情,也写士卒的思乡之情。我们来看他的另首闻笛诗:‘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题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诗的开头两句,描写登上城头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远看,在皎洁的月光映照下,回乐峰下的一片沙地象积雪一样洁白。近看,受降城之外,天上地下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清冷。描写沙子和月色,可选用的意象非常之多,但是诗人偏以“雪”“霜”来喻之,是他有意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寒凉清冷之境。因为诗人心中自有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在中唐多年的战争使人们怨苦不已,诗中再没有盛唐“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边境之景也不再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与奇丽。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王之涣《凉州词》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盛唐边塞诗的豪迈气概。李益前一首诗的主题思想其实相同,不过是说春风不到江南来。所以情调略似边塞诗,但它多怨望而少豪气,情调逊于王诗。我们从诗中看到诗人不过是被贬到江淮一带,比起李白到时夜郎,可说是不值一提。可诗句里“泪”字,“尽”字透出了无穷悲愁怨望,风格显得衰飒。后一首诗是边塞诗。盛唐边塞诗曾有开疆拓土的豪情,到时了中唐,对于战争,人们只有怨怼,这在李益诗歌中反映出一种冷落和凄凉之感。
李白诗乐观浪漫,语言清新。虽然他的诗句中也有愁,但那是满腹才华不被赏识的愁闷,他的诗从来没有悲观绝望。即使被流放,诗人还是心怀朝廷。而李益诗中的愁本来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在诗里却表现出一种从绝望中透出来的愁。其诗风显出衰飒的中唐时代特点。
这种变化是由时代造成的。李白处在盛唐,国力强盛,整个民族精神乐观昂扬,这反映在诗歌中形成一种盛唐气象。李益处于中唐,安史之乱不仅摧毁了大唐王朝的国力,更是摧毁了王朝的精神气格,多年的战争给人们造成深重的灾难,也消解了人们的乐观情绪。整个时代变得衰飒了。诗人最敏感,他们得风气之先,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率先在诗歌中表现出来了,这就显示出两个时代诗风的变迁——由乐观到悲观;由昂扬到低落。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