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普朗克《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中的新古典主义表象

作者:金铃来源:原创日期:2013-10-30人气:3012
 一、普朗克的音乐创作
弗朗西斯·普朗克,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师从里卡多·维纳和凯西兰,为法国“六人团”作曲家之一。作有芭蕾舞剧、室内乐、双钢琴协奏曲、羽管键琴协奏曲、大量钢琴曲以及声乐歌曲等。其音乐风格清晰明快如古典音乐,又洋溢着讽刺和浪漫的口吻,受萨蒂的影响很深。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音乐显示出新的严肃性,特别在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1957年)和弦乐与定音鼓协奏曲中。①作为钢琴家的普朗克,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其所有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创作的钢琴音乐中著名的有:《即兴曲》《两首间奏曲》《纳泽尔之夜》《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等。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钢琴作品,都有着旋律优美的共通性。生活环境所带来的音乐风格变化,造就了其音乐风格的多样性。
二、《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2 Pianos in d Minor)创作于1932年,受埃德蒙·波利娜(Polignac)王妃之托而作。同年9月5日由作曲家本人和J·费德列主奏钢琴,杜佛指挥斯卡拉管弦乐团在威尼斯国际音乐节上首演。②
在这首曲子中,普朗克的创作不仅追求了其一概偏好的旋律,同时在和声、节奏等众多作曲手段中展现了其独特的创作特色。普朗克的作品向来以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在世界大战之前,这种音乐特色更为显著。而其创作风格的变化由于战争的影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个过渡阶段创作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正融合了其原本华丽的音乐风格及后来的朴素、简约风格。
第一乐章:
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d小调4/4拍的传统奏鸣曲式。乐曲起始,钢琴以平行四度的快速音群做引子,带出了主部动机,作曲家又在第一钢琴中使用了双手八度音型的半音级进上行,极具不稳定性。然而,半拍的休止却让这种不稳定得到了缓解,配合第二钢琴的十六分音符伴奏音型,为连接部(谱例1)的引入埋下伏笔。笔者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此曲的曲式结构是相对严谨规范的,采用的是古典主义风格下的奏鸣曲式,这也是源于普朗克在创作该作品时所推崇的简约、朴实以及回归古典的意向。
谱例1:《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在主部主题之后,连接部(谱例2)由第一钢琴经过一连串的半音阶下行引出了第一副部主题。通过谱例2可以看到,在连接部中,普朗克采用了第一钢琴的独奏炫技,快速而急促的跑动将音乐引入了第一副部主题。
谱例2:《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呈示部连接部:
在第一副部主题(谱例3)中,普朗克让双钢琴形成对话,由第二钢琴首先升c小调的低音区配合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以分解和弦八度上行跳进的形式“提问”,瞬间感受到了号角般的动力。而第一钢琴协小提琴及中提琴的“回答”则是下行的跳进,这种高音弦乐器与低音弦乐器的对话,不正是一种对于古典主义风格的重现吗?笔者认为,在这个副部主题中,普朗克采用的创作手法是追随了古典主义的创作要素,柱式和弦和八度的演绎,正是在新古典主义风格中崇尚质朴的体现。
谱例3:《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第一副部主题:
第一副部主题和连接部的两次交接后引入了第二副部主题。第二副部主题相对于第一副部主题而言,在音响上就更为丰富了。虽然在第二副部主题前出现了由管乐引导的连接部,但是由于钢琴作为伴奏声部而出现,故笔者认为以此做第二副部主题略有不妥。而真正的第二副部主题,是以谱例4的形式出现的。
谱例4:《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呈示部第二副部主题:
在第二副部主题中,作者采用了许多新的元素,调性的不稳定、音型的增值、装饰性的半音阶上行、震音的使用等都具有当时作曲家的创作技法。由此看出,虽然在节奏上呈现了相对规范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但各种新兴的元素依然在普朗克的作曲中呈现。
第一乐章的发展部一改呈示部的快速音乐风格,将曲速定位在每分钟88拍的慢板基调。由此得出,在音乐速度上产生的强烈对比直接导致了音乐风格的变化。演奏者会直接使演奏风格安静下来,弹出普朗克所特有的优美旋律,让听者在新古典主义音乐的独特风格中沉醉。
第一乐章的再现部较为短暂,采用的是将引子以及主部、副部主题结合的综合再现形式。结束的较为短暂且快速,为引入优美的“莫扎特行板”乐章奠定基础。
第二乐章:
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俗称“莫扎特行板”,即是其创作中有太多类似于莫扎特的因素。谱例5和谱例6分别展示了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与莫扎特的《第40钢琴协奏曲》(K.466)的第二乐章。
谱例5:普朗克《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主题:
谱例6:莫扎特《第40钢琴协奏曲》(K.466)第二乐章主题:
通过前4小节的分析以及音响的聆听,不难看出在主题主导音型的相似性,普朗克采用了简洁的主音单音延留,而莫扎特采用了每拍一音的单音形式。而中声部的半音走向,在相当狭窄的音域中承托着旋律,非常相似。主调风格的凸显是这个乐章最具特色之处,优美的旋律配合简洁的和声织体,将同为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演绎得如出一辙。对于古典主义的偏好使得其在第一乐章的冲击之后,带来了优雅的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谱例7展示的是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起始。其第三乐章为D大调的快板,是一个兴高采烈的终曲,基本是对于前两乐章的概括总结,具有一定的再现性。第三乐章的速度很快,节奏变化多端,对于双钢琴演奏者的炫技性、节奏感等钢琴技术有极高的要求,在演奏者飞速的演奏中,将全曲定格在相对愉悦的气氛之中。
谱例7:《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通过对于普朗克的《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的分析研究,不难看出这部作品具有很多普朗克的音乐创作特色,例如:优美的旋律、奇妙的节奏、丰富的装饰等。然而剥离这些从谱面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听觉感官去判断这部作品,不由得让人看到了古典协奏曲的影子。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