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对现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影响
作者:高喆来源:原创日期:2013-11-07人气:1724
一 、现代主义雕塑艺术运动的肇始
现代雕塑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是在西方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许多其他的雕塑艺术形式,吸取了艺术营养,并在新的文化和艺术条件下产生的全新雕塑艺术形式。其与传统雕塑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无论是艺术精神本质,还是具体实现形式,都有着全新的、更加多元化的新面貌。现代雕塑艺术的一个普遍的、处于主流地位的特征,就是其不再以一个单一标准(如体量)来衡量一件雕塑作品,也不再以一种单一题材(如人物)来表现。现代雕塑运动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一种从体量到空间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而这种趋势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实现了由雕塑到绘画,甚至到表演艺术的众多艺术语言形式的大融合。
在上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即行为艺术。我们已经很难把它归属于哪一门类的传统艺术形式,而在当前一般的艺术理论中,有人习惯于把其归于雕塑艺术,但是它与传统雕塑、现代雕塑艺术都有着很大区别。在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绘画的运动和变革,以及许多画家对于雕塑艺术的参与,都对现代雕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从古代埃及时期到17世纪,在艺术发展史上,雕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此后,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由于僵化的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使得雕塑艺术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其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甚至已经不能再以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了非主流艺术。因此,雕塑艺术要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的变革和进步,就要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从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绘画艺术的现代变革中获取能量、得到启迪。一大批近、现代画家直接参与到现代雕塑的变革中去从事雕塑创作,进行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能够由一批画家来改变雕塑艺术的陈旧范式,由现代绘画艺术运动来影响现代雕塑艺术的变革,也是因为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绘画艺术本身得到了全方位的长足发展。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以及以塞尚、梵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绘画革命、立体主义运动等,都使得绘画的发展和变革走在了现代各种艺术形式发展、变革的前列,这是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发展趋势同样也是近现代艺术、文化、科学等各学科之间分工越来越细,同时又有一种更为广泛的融合趋势的反映。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来说,它是一种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的必然趋势与过程。赫伯特·里德说:“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而毕加索、冈萨雷斯、布朗库西、阿契本科、利普希茨和劳伦斯则是继承了塞尚,正是他们这些艺术家成了新雕塑艺术的创始人。”①这句话恰当地道出了绘画与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的传承关系。
二、现代主义绘画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在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较早地由画家参与到雕塑艺术创作中,并具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应该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些画家兼雕塑家主要包括杜米埃、高更、德加、雷诺阿以及稍后的毕加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人。另外,马约尔和罗索(印象主义雕塑家)两人在成为雕塑家之前也都是画家。在这些雕塑家(同样亦是画家)中,杜米埃的雕塑是现代雕塑伊始的雏形。②杜米埃和德加都对传统雕塑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杜米埃夸张的、直接的手法,对于光影的处理,以及德加的多种材料的直接拼合,如《小舞女》直接用蜡和布料做媒介的制作等。德加系列的关于马和舞蹈者的作品中,对雕塑新形式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涉及现代雕塑的空间与运动等诸多形式因素。才华横溢而又生命短暂的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也积极参与了对于雕塑的实验与研究,而他则是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从东方尤其是印度的宗教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同自己的艺术特征相结合,形成了雕塑创作的独立风格——原始、厚重、装饰性以及高度概括等倾向。对于罗索来说,在他进行雕塑创作时,则更加大胆地舍弃了传统对于体量的把握,而转向对于新语言形式的研究与创新,他把印象主义绘画的原理移植到雕塑中去,把雕塑的形式加以融化,使雕塑仅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同时,他也通过把场景移入雕塑,使雕塑变成了空间的艺术而非体量。
在这些早期的同代画家兼雕塑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位人物就是法国画家马蒂斯和西班牙裔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在其艺术生涯中做了许多有关雕塑新形式方面的探索,最初的雕塑作品之一《妇人胸像》是一件标准的印象主义习作,他用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笔触的表面处理构成了雕塑的模糊的头部,这个特点与罗索的印象主义雕塑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区别是罗索用了烘烤、揉抹腊稿的方法,而马蒂斯则使用了用雕塑刀处理表面的手段,仅此而已。马蒂斯时而也把目光投向原始主义和非洲雕塑,他创作的《两个女黑人》一个正面、一个背面,是对于雕塑空间形式的新探索,使作品本身具有一种内省的意味,此作品和毕加索的一幅素描作品中的两个女性裸体在构图上和风格上有着一定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惊人地相似。马蒂斯的这些探索终于使他完成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制作,这些制作主要体现在他1909年以后的《背面》系列,四个女性背面裸体的浮雕,它们的尺寸几乎可以说是纪念性的,高达1.8米。这组浮雕展示了马蒂斯由相对概括、夸张到立体主义影响到完全抽象的探索过程。这也是在现代雕塑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组作品,其体现了马蒂斯在现代雕塑语言形式的探索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果说上述这些艺术家在现代雕塑运动中的影响是仅限于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话,那么艺术生涯长达四分之三世纪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对于现代雕塑的创作几乎代表了几代艺术家的探索方向,代表了大半个世纪的艺术发展趋势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毕加索主要是作为一个画家而非雕塑家在进行创作,但其旺盛的精力和漫长的一生使他广泛涉猎雕塑、陶艺、版画等领域并都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丰硕成果。20世纪初兴起的立体主义运动,就是最初在绘画领域里由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独立探索而引发的,而他们也一直是立体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立体主义运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它几乎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艺术传统。这场运动也几乎波及当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意大利形成了未来主义艺术;在俄国、德国产生了抽象构成主义形式;在荷兰产生了风格派等。这些艺术运动的最初原动力无不来源于立体主义,来源于绘画的立体主义革命。毕加索最早把立体主义的法则运用于雕塑中的作品是1909年制作的《费尔南德像》,这是由许多起伏的块面重新构成的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雕塑样式的雕塑作品,可以看到,后来意大利未来主义雕塑家波丘尼的作品《母亲像》(《反雅》)和它多么惊人的相似。立体主义的打散构成方法使现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真正开始了抽象化的发展历史。俄国的抽象构成主义在抽象的道路上则更进一步,在画家康定斯基那里,具体的形象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用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来表达艺术家精神上的反映或决断。这一时期,毕加索制作了雕塑《乐器》,是由金属片、金属丝等焊制而成的。新艺术运动发展到上世纪30年代时,出现了潜意识、直觉、梦境等形式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形式,主张表现人的本真。在这一时期,仍然有许多艺术家在画画的同时又在搞雕塑创作,还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则很难被归于雕塑或是绘画,因为它们既是雕塑,又是绘画。在这一阶段,毕加索除了做上述类型试验的同时,也与雕塑家胡里奥·冈萨雷斯一起制作了一批“直接金属雕塑的问世之作”。毕加索的这些焊铁构成尽管大多仍存在着某些形象上的暗示性特征,但从基本形式上看,已经是抽象性的包围空间了,它已经完全抛弃了体量在雕塑中的影响,而使雕塑成为了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空间艺术。
绘画对于现代雕塑艺术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现代绘画对于色彩上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了雕塑中去。劳伦斯说:“当一件雕塑是红、蓝或黄色的时候,它就保持其红、蓝或黄色。如果没有色彩,在光影的变化之下,雕塑就要不断变化。在雕像上设色的目的,是要使雕塑有它自己的光。”③设色已经成为现代雕塑中另一个较为普遍性的艺术语言特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立体主义雕塑家作品《梅德拉诺》就是把玻璃、油布、油漆等非传统材料通过拼贴技术运用到雕塑中;劳伦斯的系列着色雕塑作品;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雕塑家阿尔普的一系列着色浮雕;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的类似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与雕塑的混合体的作品等。
绘画在现代主义的伟大运动中,一方面完成了它自己的现代主义变革,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对于起步较晚的现代雕塑运动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交织着,大大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语言和形式,也体现了最为根本的现代艺术的精神要求。雕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去除了过多非艺术性的矫饰主义造做,从根本上改变了雕塑在几千年时间里一直以人物、人体为主要创作素材的状态,使现代雕塑融合生长为一种多元的、开放的,以空间为基本形式,以现代艺术精神和理念为基本精神内核的全新的艺术形式,使现代雕塑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复归于现当代艺术之林。里德说:“是一种改变了印象派绘画进程的影响改变了雕塑的进程。这些影响一部分是折衷主义或舶来品……一部分是革命——这项革命就是立体派革命。”④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现代主义绘画运动,没有一批现代主义画家从事雕塑的创作与研究,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现代雕塑的成就,至少现代主义雕塑的发展面貌将会与现在有极大不同。
现代雕塑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是在西方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许多其他的雕塑艺术形式,吸取了艺术营养,并在新的文化和艺术条件下产生的全新雕塑艺术形式。其与传统雕塑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无论是艺术精神本质,还是具体实现形式,都有着全新的、更加多元化的新面貌。现代雕塑艺术的一个普遍的、处于主流地位的特征,就是其不再以一个单一标准(如体量)来衡量一件雕塑作品,也不再以一种单一题材(如人物)来表现。现代雕塑运动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一种从体量到空间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而这种趋势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实现了由雕塑到绘画,甚至到表演艺术的众多艺术语言形式的大融合。
在上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即行为艺术。我们已经很难把它归属于哪一门类的传统艺术形式,而在当前一般的艺术理论中,有人习惯于把其归于雕塑艺术,但是它与传统雕塑、现代雕塑艺术都有着很大区别。在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绘画的运动和变革,以及许多画家对于雕塑艺术的参与,都对现代雕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从古代埃及时期到17世纪,在艺术发展史上,雕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此后,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由于僵化的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使得雕塑艺术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其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甚至已经不能再以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了非主流艺术。因此,雕塑艺术要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的变革和进步,就要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从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绘画艺术的现代变革中获取能量、得到启迪。一大批近、现代画家直接参与到现代雕塑的变革中去从事雕塑创作,进行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能够由一批画家来改变雕塑艺术的陈旧范式,由现代绘画艺术运动来影响现代雕塑艺术的变革,也是因为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绘画艺术本身得到了全方位的长足发展。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以及以塞尚、梵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绘画革命、立体主义运动等,都使得绘画的发展和变革走在了现代各种艺术形式发展、变革的前列,这是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发展趋势同样也是近现代艺术、文化、科学等各学科之间分工越来越细,同时又有一种更为广泛的融合趋势的反映。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来说,它是一种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的必然趋势与过程。赫伯特·里德说:“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而毕加索、冈萨雷斯、布朗库西、阿契本科、利普希茨和劳伦斯则是继承了塞尚,正是他们这些艺术家成了新雕塑艺术的创始人。”①这句话恰当地道出了绘画与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的传承关系。
二、现代主义绘画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在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较早地由画家参与到雕塑艺术创作中,并具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应该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些画家兼雕塑家主要包括杜米埃、高更、德加、雷诺阿以及稍后的毕加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人。另外,马约尔和罗索(印象主义雕塑家)两人在成为雕塑家之前也都是画家。在这些雕塑家(同样亦是画家)中,杜米埃的雕塑是现代雕塑伊始的雏形。②杜米埃和德加都对传统雕塑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杜米埃夸张的、直接的手法,对于光影的处理,以及德加的多种材料的直接拼合,如《小舞女》直接用蜡和布料做媒介的制作等。德加系列的关于马和舞蹈者的作品中,对雕塑新形式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涉及现代雕塑的空间与运动等诸多形式因素。才华横溢而又生命短暂的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也积极参与了对于雕塑的实验与研究,而他则是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从东方尤其是印度的宗教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同自己的艺术特征相结合,形成了雕塑创作的独立风格——原始、厚重、装饰性以及高度概括等倾向。对于罗索来说,在他进行雕塑创作时,则更加大胆地舍弃了传统对于体量的把握,而转向对于新语言形式的研究与创新,他把印象主义绘画的原理移植到雕塑中去,把雕塑的形式加以融化,使雕塑仅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同时,他也通过把场景移入雕塑,使雕塑变成了空间的艺术而非体量。
在这些早期的同代画家兼雕塑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位人物就是法国画家马蒂斯和西班牙裔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在其艺术生涯中做了许多有关雕塑新形式方面的探索,最初的雕塑作品之一《妇人胸像》是一件标准的印象主义习作,他用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笔触的表面处理构成了雕塑的模糊的头部,这个特点与罗索的印象主义雕塑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区别是罗索用了烘烤、揉抹腊稿的方法,而马蒂斯则使用了用雕塑刀处理表面的手段,仅此而已。马蒂斯时而也把目光投向原始主义和非洲雕塑,他创作的《两个女黑人》一个正面、一个背面,是对于雕塑空间形式的新探索,使作品本身具有一种内省的意味,此作品和毕加索的一幅素描作品中的两个女性裸体在构图上和风格上有着一定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惊人地相似。马蒂斯的这些探索终于使他完成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制作,这些制作主要体现在他1909年以后的《背面》系列,四个女性背面裸体的浮雕,它们的尺寸几乎可以说是纪念性的,高达1.8米。这组浮雕展示了马蒂斯由相对概括、夸张到立体主义影响到完全抽象的探索过程。这也是在现代雕塑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组作品,其体现了马蒂斯在现代雕塑语言形式的探索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果说上述这些艺术家在现代雕塑运动中的影响是仅限于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话,那么艺术生涯长达四分之三世纪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对于现代雕塑的创作几乎代表了几代艺术家的探索方向,代表了大半个世纪的艺术发展趋势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毕加索主要是作为一个画家而非雕塑家在进行创作,但其旺盛的精力和漫长的一生使他广泛涉猎雕塑、陶艺、版画等领域并都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丰硕成果。20世纪初兴起的立体主义运动,就是最初在绘画领域里由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独立探索而引发的,而他们也一直是立体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立体主义运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它几乎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艺术传统。这场运动也几乎波及当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意大利形成了未来主义艺术;在俄国、德国产生了抽象构成主义形式;在荷兰产生了风格派等。这些艺术运动的最初原动力无不来源于立体主义,来源于绘画的立体主义革命。毕加索最早把立体主义的法则运用于雕塑中的作品是1909年制作的《费尔南德像》,这是由许多起伏的块面重新构成的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雕塑样式的雕塑作品,可以看到,后来意大利未来主义雕塑家波丘尼的作品《母亲像》(《反雅》)和它多么惊人的相似。立体主义的打散构成方法使现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真正开始了抽象化的发展历史。俄国的抽象构成主义在抽象的道路上则更进一步,在画家康定斯基那里,具体的形象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用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来表达艺术家精神上的反映或决断。这一时期,毕加索制作了雕塑《乐器》,是由金属片、金属丝等焊制而成的。新艺术运动发展到上世纪30年代时,出现了潜意识、直觉、梦境等形式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形式,主张表现人的本真。在这一时期,仍然有许多艺术家在画画的同时又在搞雕塑创作,还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则很难被归于雕塑或是绘画,因为它们既是雕塑,又是绘画。在这一阶段,毕加索除了做上述类型试验的同时,也与雕塑家胡里奥·冈萨雷斯一起制作了一批“直接金属雕塑的问世之作”。毕加索的这些焊铁构成尽管大多仍存在着某些形象上的暗示性特征,但从基本形式上看,已经是抽象性的包围空间了,它已经完全抛弃了体量在雕塑中的影响,而使雕塑成为了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空间艺术。
绘画对于现代雕塑艺术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现代绘画对于色彩上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了雕塑中去。劳伦斯说:“当一件雕塑是红、蓝或黄色的时候,它就保持其红、蓝或黄色。如果没有色彩,在光影的变化之下,雕塑就要不断变化。在雕像上设色的目的,是要使雕塑有它自己的光。”③设色已经成为现代雕塑中另一个较为普遍性的艺术语言特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立体主义雕塑家作品《梅德拉诺》就是把玻璃、油布、油漆等非传统材料通过拼贴技术运用到雕塑中;劳伦斯的系列着色雕塑作品;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雕塑家阿尔普的一系列着色浮雕;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的类似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与雕塑的混合体的作品等。
绘画在现代主义的伟大运动中,一方面完成了它自己的现代主义变革,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对于起步较晚的现代雕塑运动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交织着,大大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语言和形式,也体现了最为根本的现代艺术的精神要求。雕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去除了过多非艺术性的矫饰主义造做,从根本上改变了雕塑在几千年时间里一直以人物、人体为主要创作素材的状态,使现代雕塑融合生长为一种多元的、开放的,以空间为基本形式,以现代艺术精神和理念为基本精神内核的全新的艺术形式,使现代雕塑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复归于现当代艺术之林。里德说:“是一种改变了印象派绘画进程的影响改变了雕塑的进程。这些影响一部分是折衷主义或舶来品……一部分是革命——这项革命就是立体派革命。”④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现代主义绘画运动,没有一批现代主义画家从事雕塑的创作与研究,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现代雕塑的成就,至少现代主义雕塑的发展面貌将会与现在有极大不同。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