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意识”批评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3-11-12人气:1344
弗洛伊德与布莱德雷的批评相似之处在于二人都集中分析戏剧人物形象。但布莱德雷的分析更立足于新黑格尔主义的哲学理论,而弗洛伊德则完全立足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人类的自我意识与潜意识。弗洛伊德通过“意识”去分析《麦克白》的人物形象。有学者赞扬弗洛伊德的《麦克白》的精神分析的开启了一个新的批评方法:“将人物性格分析看作是精神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集中分析个体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动机。”[4](P50)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将《哈姆雷特》与《麦克白》作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哈姆雷特》的主题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问题,而《麦克白》则是“无子(Childlessness)”的主题。弗洛伊德在完成《梦的解析》时,恰好在处理精神病症的几种典型症状:自恋,性压抑和抑郁症。他将麦克白夫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而没有将二人单独各自“处理”。弗洛伊德认为麦克白夫人作为一个戏剧人物是不连贯和不自足的(这一点是与传统主流批评观点相悖的)。麦克白夫妇二人面临一个问题:无子!
在不考虑作为麦克白夫人另一部分的麦克白时,任何单独分析其麦克白夫人的性格前后变化的原因以及一系列行为的动机都是无意义的。弗洛伊德指出,“谋杀当晚的恐怖胚芽没有在麦克白身上留下混迹,却在麦克白夫人身上顽强生长。 当晚谋杀行动之前,麦克白幻想到一把带血的匕首,而后麦克白夫人却走向崩溃与精神时常。麦克白在当晚听到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谋杀了睡眠,麦克白将再也没得不到睡眠,但而后我们没听到麦克白再无法入睡,反倒是王后从床上起来,在梦游中自言自语,泄漏自己的罪行。”麦克白的灵魂恐惧最终占据并毁灭了麦克白夫人。莎士比亚喜欢将一种性格分成两个角色,如果不将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放在一起,就无法全面理解此剧的主题,更无法完成麦克白和他夫人的人物性格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莎士比亚创作此剧时恰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继承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历史时刻: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代替伊丽莎白祖父亨利七世创立的都铎王朝。所以麦克白的剧本材料完完全全是现成的。伊丽莎白一世因为无子而将王位传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詹姆斯是被伊丽莎白一世斩首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 玛丽女王被杀就跟麦克白下令杀死班柯类似的情节演化。“詹姆斯一世的王位继承好像就是在证明无后的诅咒和子孙繁衍的祝福。” [2](P41)麦克白第一次和女巫见面,被女巫预言他注定以后无子嗣,班柯的后人将成为苏格兰国王。弗洛伊德据此推断《麦克白》的情节主题与这段熟悉的史实实为暗合。
弗洛伊德并由此为出发点,进入广阔的意识世界,分析男女主人公的灵魂递变与毁灭的历程。麦克白夫人在丈夫谋杀邓肯之前时说:“解除我女性的柔弱!(Unsex me here)……把我的乳水当作胆汁吧。”(第一幕、第五场)弗洛伊德这样解释:“为了谋杀的计划和意图,她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女人特质(Womanliness),但她没有想到,通过谋杀行径实现了的野心想要保持下去,恰恰需要的就是这决定性的女性特质。” [2](P39)麦克白夫人近乎诅咒道:“我曾经哺乳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么恋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他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他的脑袋砸碎,要是我也像你一样,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麦克白回应到:“愿你生育的全是男孩子,因为你的无畏的精神,只应该铸造一些刚强的男性。”(第一幕、第七场)
通过谋杀邓肯,麦克白夫妇登上国王和王后宝座以后,麦克白夫人似乎陷入一种类似失望的幻灭。“费劲了心机,还是一无所得,我们的目的虽然达到,却一点不感觉满足。要是用毁灭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满疑虑的欢娱里,那么还不如那被我们所害的人倒落得无忧无愁。”而后在戏中她陷入梦游病症,被谋杀当夜的记忆困扰,“去,该死的血迹!去吧!一点,两点。啊,那么现在可以动手了。地狱里是这样幽暗!我的爷,呸!你是一个军人,也会害怕吗? 既然谁也不能奈何我们,为什么我们要怕被人知道”“这两只手再也不会干净了吗?”(第五幕、第一场)该如何分析理解这一心理过程呢?
弗洛伊德直接将其与麦克白的权力野心放在了一起。麦克白在听到夫人死去的消息,发出了绝望的声音:“迟早总是要死的,总要有听到这个噩耗的一天。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第五幕、第五场) 究竟是什么打破了麦克白这颗似乎最坚固冷漠的心?弗洛伊德引导我们发问。难道仅仅是一种幻灭感吗?实际上是麦克白的权力欲望,他想当国王,而且想当国王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筑造一个世代相传的王朝。麦克白却被女巫的预言困扰,麦克白会当国王,班柯虽然不是国王,但他的后代却会世代为君!这是一个让麦克白走向毁灭的预言或诅咒,因为他没有后代!马尔康听到自己的妻儿被麦克白杀死,愤恨道:他自己没有儿女。我的可爱的宝贝们都死了吗? 而这句话泄露了《麦克白》戏剧的天机,弗洛伊德像我们揭示:《麦克白》整部悲剧就是是一个父与子的问题。“谋杀慈爱的邓肯无异于谋杀父亲;在班柯的事件上,麦克白杀死了父亲,让儿子逃掉了;而在马尔康的那桩罪行中,麦克白杀死了儿子因为父亲逃跑离开了他。”在女巫们的预言中,出现了流血的婴孩和头戴王冠的孩子,同时女巫又预言麦克白不会被一个妇人所生的人所伤害。麦克白本可以无所畏惧,但什么让这颗坚固的灵魂发出绝望的叹息并走向毁灭?弗洛伊德明确表明了父子关系在悲剧中的重要意义。无后的诅咒与后代的繁衍,提供了一个可以解释为何麦克白夫人走向灵魂崩溃以及麦克白一路走向毁灭的原因。麦克白夫妇无力破解因为无后而无法延续权力的诅咒。这个诅咒是对他们破坏神圣父子关系的罪行的惩罚。麦克白没有孩子是因为他使得父亲丧失了孩子,使得孩子丧失了自己的父亲;而麦克白夫人无法生育是因为她为了谋杀的罪行,竟然愿意放弃女性特质,对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女性特质就是生育和繁衍。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以一报还一报的方式实现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的典型例子。”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将《哈姆雷特》与《麦克白》作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哈姆雷特》的主题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问题,而《麦克白》则是“无子(Childlessness)”的主题。弗洛伊德在完成《梦的解析》时,恰好在处理精神病症的几种典型症状:自恋,性压抑和抑郁症。他将麦克白夫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而没有将二人单独各自“处理”。弗洛伊德认为麦克白夫人作为一个戏剧人物是不连贯和不自足的(这一点是与传统主流批评观点相悖的)。麦克白夫妇二人面临一个问题:无子!
在不考虑作为麦克白夫人另一部分的麦克白时,任何单独分析其麦克白夫人的性格前后变化的原因以及一系列行为的动机都是无意义的。弗洛伊德指出,“谋杀当晚的恐怖胚芽没有在麦克白身上留下混迹,却在麦克白夫人身上顽强生长。 当晚谋杀行动之前,麦克白幻想到一把带血的匕首,而后麦克白夫人却走向崩溃与精神时常。麦克白在当晚听到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谋杀了睡眠,麦克白将再也没得不到睡眠,但而后我们没听到麦克白再无法入睡,反倒是王后从床上起来,在梦游中自言自语,泄漏自己的罪行。”麦克白的灵魂恐惧最终占据并毁灭了麦克白夫人。莎士比亚喜欢将一种性格分成两个角色,如果不将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放在一起,就无法全面理解此剧的主题,更无法完成麦克白和他夫人的人物性格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莎士比亚创作此剧时恰好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继承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历史时刻: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代替伊丽莎白祖父亨利七世创立的都铎王朝。所以麦克白的剧本材料完完全全是现成的。伊丽莎白一世因为无子而将王位传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詹姆斯是被伊丽莎白一世斩首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 玛丽女王被杀就跟麦克白下令杀死班柯类似的情节演化。“詹姆斯一世的王位继承好像就是在证明无后的诅咒和子孙繁衍的祝福。” [2](P41)麦克白第一次和女巫见面,被女巫预言他注定以后无子嗣,班柯的后人将成为苏格兰国王。弗洛伊德据此推断《麦克白》的情节主题与这段熟悉的史实实为暗合。
弗洛伊德并由此为出发点,进入广阔的意识世界,分析男女主人公的灵魂递变与毁灭的历程。麦克白夫人在丈夫谋杀邓肯之前时说:“解除我女性的柔弱!(Unsex me here)……把我的乳水当作胆汁吧。”(第一幕、第五场)弗洛伊德这样解释:“为了谋杀的计划和意图,她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女人特质(Womanliness),但她没有想到,通过谋杀行径实现了的野心想要保持下去,恰恰需要的就是这决定性的女性特质。” [2](P39)麦克白夫人近乎诅咒道:“我曾经哺乳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么恋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他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他的脑袋砸碎,要是我也像你一样,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麦克白回应到:“愿你生育的全是男孩子,因为你的无畏的精神,只应该铸造一些刚强的男性。”(第一幕、第七场)
通过谋杀邓肯,麦克白夫妇登上国王和王后宝座以后,麦克白夫人似乎陷入一种类似失望的幻灭。“费劲了心机,还是一无所得,我们的目的虽然达到,却一点不感觉满足。要是用毁灭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满疑虑的欢娱里,那么还不如那被我们所害的人倒落得无忧无愁。”而后在戏中她陷入梦游病症,被谋杀当夜的记忆困扰,“去,该死的血迹!去吧!一点,两点。啊,那么现在可以动手了。地狱里是这样幽暗!我的爷,呸!你是一个军人,也会害怕吗? 既然谁也不能奈何我们,为什么我们要怕被人知道”“这两只手再也不会干净了吗?”(第五幕、第一场)该如何分析理解这一心理过程呢?
弗洛伊德直接将其与麦克白的权力野心放在了一起。麦克白在听到夫人死去的消息,发出了绝望的声音:“迟早总是要死的,总要有听到这个噩耗的一天。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第五幕、第五场) 究竟是什么打破了麦克白这颗似乎最坚固冷漠的心?弗洛伊德引导我们发问。难道仅仅是一种幻灭感吗?实际上是麦克白的权力欲望,他想当国王,而且想当国王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筑造一个世代相传的王朝。麦克白却被女巫的预言困扰,麦克白会当国王,班柯虽然不是国王,但他的后代却会世代为君!这是一个让麦克白走向毁灭的预言或诅咒,因为他没有后代!马尔康听到自己的妻儿被麦克白杀死,愤恨道:他自己没有儿女。我的可爱的宝贝们都死了吗? 而这句话泄露了《麦克白》戏剧的天机,弗洛伊德像我们揭示:《麦克白》整部悲剧就是是一个父与子的问题。“谋杀慈爱的邓肯无异于谋杀父亲;在班柯的事件上,麦克白杀死了父亲,让儿子逃掉了;而在马尔康的那桩罪行中,麦克白杀死了儿子因为父亲逃跑离开了他。”在女巫们的预言中,出现了流血的婴孩和头戴王冠的孩子,同时女巫又预言麦克白不会被一个妇人所生的人所伤害。麦克白本可以无所畏惧,但什么让这颗坚固的灵魂发出绝望的叹息并走向毁灭?弗洛伊德明确表明了父子关系在悲剧中的重要意义。无后的诅咒与后代的繁衍,提供了一个可以解释为何麦克白夫人走向灵魂崩溃以及麦克白一路走向毁灭的原因。麦克白夫妇无力破解因为无后而无法延续权力的诅咒。这个诅咒是对他们破坏神圣父子关系的罪行的惩罚。麦克白没有孩子是因为他使得父亲丧失了孩子,使得孩子丧失了自己的父亲;而麦克白夫人无法生育是因为她为了谋杀的罪行,竟然愿意放弃女性特质,对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女性特质就是生育和繁衍。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以一报还一报的方式实现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的典型例子。”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