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浅议
一、通过e-learning促进终身学习
在信息环境下,教育变为终身化。终身化学习将使高等教育重新调整。在网络和终身学习之外,教育组织结构中的学术职员行为需要变化。全世界对终身化学习的不断依赖以及新知识的不断应用要求高等教育反思其所有的系统和传统。高等教育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管理系统,重新定义大学中教授的角色,并将高等教育组织重新定位,使他们能够在新的知识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学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趋势将大学推向了市场,而导致了大学有可能放弃其最根本的教育功能。在这一视角下,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欧洲提出的“E-learning”。什么是E-Learning呢,国际上至今没有对E-Learning形成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关于E-Learning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根据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育技术白皮书的论述,首先,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数字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络课堂等。其次,E-Learning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E-Learning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E-Learning中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E-Learning改变了教师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批判和分析能力。
E-Learning的理论设计依据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E-Learning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从理论上说三个主要因素决定一个E-Learning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首先,是对学习环境的管理,也即自我定向能力,学习者必须能确定他的个人能力,运用客观化诊断评估帮他们确定自己基本的培训需求。此外,制定计划,进行时间管理,学习上的自学能力也是自我定向能力的一个体现。其次,是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即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指对学习行为的高度条理化思考以及控制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如做笔记等,其也是一种自我评估能力。最后,为与虚拟学习服务商和同学的合作能力。我们知道,在一个虚拟的课堂里面传播自己的想法与在一个实在的课堂里人们通过自己的声音进行交流是完全不同的,学习者要学会使用各种手段进行交流。
在以上三方面的基础上,针对E-Learning学习者,Maccoll提出了三种不同的E-Learning设计方式。第一种,是基于学习内容和支持的方法,他声称在传统的交互模型中,学习通常是以内容为中心。第二种,是打包型设计,其包含了更全的内容以及交互水平,并且变得更加动态。这种设计可以看成是认知学习理论。第三种,是整合型设计法,其引入学习群的概念,这里学习是一种协作模式,而支持是相互的。
由此,我们看到E-Learning将带给高等教育很多契机,Lippincott在其文章中分析到其包括利用E-Learning提升专业能力,在E-Learning学习环境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咨询素质课程,提升高校在数字环境中的能见度,等等。因此,重视E-Learning并组建其分支机构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