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近郊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休闲游憩项目建设研究
1.郊区的类型
根据城市人口和产业迁移的方向,郊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居住型郊区,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居,形成新的居住区;第二种类型是生产型郊区,由城市中心城区的部分产业向郊区搬迁而形成。根据郊区距离中心城区的远近,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近郊区,分布着大量改造搬迁而来的企业,有的已经形成产业群,同时近郊也主要承担着中心城区的对外交通、物流和果蔬供应职能;另一类是远郊区,散落分布村庄,遍布种植各类经济作物,有的远郊区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水源涵养带,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基地和屏障。
2.城市近郊区的特点
(1)过渡性。城市近郊的过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城市近郊功能由服务农业经济向服务工业经济过渡。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近郊区的小农经济会逐渐瓦解,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出现众多的农业深加工企业。第二,城市近郊是城市中心高密度生活区和城市远郊生态涵养区联系的纽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接近饱和。此时,城市近郊将承载部分中心城区的居民,低密度居民区的出现,绿化率的上升将大大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并为未来城市向远郊发展提供基础。
(2)辅助性。城市近郊是城市功能的副中心,分流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居住、生产、行政、商业、医疗和教育职能,协助中心城区完成城市功能。一方面,中心城区仍然是一个城市中集聚效应最为明显的区域,居住着最多的人口,行政机构最为集中,教育和商业资源最为丰富,是城市的中枢。另一方面,在人口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城市近郊功能在逐渐转变,也将把一定数量的区域性行政机构、教育机构和商业娱乐场所从中心城区搬迁到近郊区来。行政机构形成新的行政中心,教育机构形成大学城,商业娱乐场所形成shoppingmall或步行街,为近郊新的居民和产业提供必要的城市服务。
(3)前瞻性。城市在开始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转移前,一般首先会对近郊区实行统筹设计,全盘规划,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规划方法运用到近郊区城市规划中,以体现城市人居生态目标、产业经济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带有前瞻性和超前性。路网将更加合理便捷;水电气通信和供热网络将更加完善;教育资源将根据人口分布特点规划,布局更加平衡;商业设施更加体现便利性;医疗机构更加向基层倾斜,区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等等。这种着眼于长远的设计和规划将满足城市未来10~30年的发展需要,避免重蹈中心城区因规划不足导致城市生产和生活效率下降的覆辙。
(4)差异性。城市近郊区是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均质的地区。在此区域内,经过细致设计和精心打造的生态景观绿地和公园,会吸引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高档、低密度的居住别墅区和度假产权式酒店,并成为城市中产阶层的第二套居所。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所引发的大量外来高层次人才的涌入,将进一步激发高端地产项目的开发。于此同时,转移而来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农业深加工产业)还将吸引大量城市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者前来就业和居住。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