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建议-教育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小君来源:原创日期:2011-12-10人气:1125
一、平舆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村义务教育有所改善,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面貌没有大的改观,一些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一)教育生源数量不足。随着城镇化进行,农村大量人员涌入城镇,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转移到城镇求学。这就造成了农村的学校,特别是一些村小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以平舆县为例,许多村小学校只有百几十人,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几十人,不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氛围,也极大地浪费了教学资源。
(二)应试教育影响深刻。尽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己经成为共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教育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阻碍着课程改革。教师们“死教”,学生们“死学”的现象在农村教育中尤为严重。在课程设置、教师设岗上仍然维持着过去以“主科”为中心的旧做法,按统考分值排课时、定岗位,非统考活动课成为搭头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教学方式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教学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课改成了装潢门面的招牌,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科目名存实亡,重视学生素养基本上是空口号。传统美德的淡化,人文精神的缺失,科学知识的不足,已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效。
(三)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危房少了,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基本的教学器具仍比较缺乏。一些课程特别是艺术、体育以及实验课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和教具不完善。一些农村学校靠财政拨款及转移支付只能维持甚至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学校基本设施的运行、维修和基本教学设备的更新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
(四)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农村多是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方便、信息较闭
塞的地区,教师收入又比较低,很难吸引好的教师。目前,农村教师中,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正规中师毕业的教师屈指可数,农村教师如“井底之蛙”,用老一套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学生。不仅教师结构亟待优化,教师数量也严重不足。有些农村完小由于没有足够的老师,在低年级采取包班制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带一个班,语文、数学、音、体、美等学科全部一人教。师资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五)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重男轻女意识、封建迷信观念等比较严重/读书无用”论依然盛行,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一些“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关爱,无法安心学习,形成一个学习无人过问、生活无人关心的特殊群体。
二、提高平舆县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要靠领导重视,要坚持“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的思想观念,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将农村教育事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县乡政府要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作为政府的大事来抓,将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
(二)提高思想认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要健康快步发展,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基础。从教育行政领导到学校各级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解放过来,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为他们学会生存打下基础。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加强培训,为校长、教师们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
更新理念。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召开家长会,定期向家长们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新教学理念,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三)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投入是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实现对农村中小学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各项收支都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各项支出活动,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及时、规范、安全、有效,杜绝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现象的发生,从制度上保证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的合理收支。同时,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中小学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步伐,使农村学校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优化教师结构。县里应把提高农村教师水平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由县统筹发放的办法,建议教师政策性增资由国家负担,由县统筹发放,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地发放到学校或教师手中。同时,要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医疗保险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结构,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通过教师资格认定,淘汰无教师资格人员,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比如新分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一定年限的锻炼制度、教师职称评定必须有农村教育工作经历的评审制度等,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贫困乡镇中小学任教,从制度上解决农村师资紧缺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村义务教育有所改善,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面貌没有大的改观,一些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一)教育生源数量不足。随着城镇化进行,农村大量人员涌入城镇,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转移到城镇求学。这就造成了农村的学校,特别是一些村小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以平舆县为例,许多村小学校只有百几十人,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几十人,不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氛围,也极大地浪费了教学资源。
(二)应试教育影响深刻。尽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己经成为共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教育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阻碍着课程改革。教师们“死教”,学生们“死学”的现象在农村教育中尤为严重。在课程设置、教师设岗上仍然维持着过去以“主科”为中心的旧做法,按统考分值排课时、定岗位,非统考活动课成为搭头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教学方式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教学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课改成了装潢门面的招牌,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科目名存实亡,重视学生素养基本上是空口号。传统美德的淡化,人文精神的缺失,科学知识的不足,已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效。
(三)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危房少了,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基本的教学器具仍比较缺乏。一些课程特别是艺术、体育以及实验课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和教具不完善。一些农村学校靠财政拨款及转移支付只能维持甚至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学校基本设施的运行、维修和基本教学设备的更新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
(四)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农村多是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方便、信息较闭
塞的地区,教师收入又比较低,很难吸引好的教师。目前,农村教师中,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正规中师毕业的教师屈指可数,农村教师如“井底之蛙”,用老一套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学生。不仅教师结构亟待优化,教师数量也严重不足。有些农村完小由于没有足够的老师,在低年级采取包班制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带一个班,语文、数学、音、体、美等学科全部一人教。师资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五)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重男轻女意识、封建迷信观念等比较严重/读书无用”论依然盛行,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一些“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关爱,无法安心学习,形成一个学习无人过问、生活无人关心的特殊群体。
二、提高平舆县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要靠领导重视,要坚持“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的思想观念,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将农村教育事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县乡政府要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作为政府的大事来抓,将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
(二)提高思想认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要健康快步发展,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基础。从教育行政领导到学校各级教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解放过来,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为他们学会生存打下基础。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加强培训,为校长、教师们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
更新理念。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召开家长会,定期向家长们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新教学理念,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三)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投入是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实现对农村中小学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各项收支都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各项支出活动,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及时、规范、安全、有效,杜绝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现象的发生,从制度上保证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的合理收支。同时,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中小学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步伐,使农村学校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优化教师结构。县里应把提高农村教师水平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由县统筹发放的办法,建议教师政策性增资由国家负担,由县统筹发放,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地发放到学校或教师手中。同时,要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医疗保险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结构,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通过教师资格认定,淘汰无教师资格人员,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比如新分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一定年限的锻炼制度、教师职称评定必须有农村教育工作经历的评审制度等,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贫困乡镇中小学任教,从制度上解决农村师资紧缺问题。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