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规划建议
作者:张磐来源:原创日期:2014-01-08人气:1647
1 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整体规划,农网结构不合理 在对农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规划建设难以统一实现。当出现负荷增长时,往往通过就近拉线的方式,进行临时性应付;通过简单地增大导线型号或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的方式对过载线路或台区进行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网结构混乱,同时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1.2 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是当前农村配电网的主要接线方式,难以适应“N-1”的原则。随着农村负荷密度的不断增大,用电负荷将会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进而难以确保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1.3 10kV 过载线路比较多,供电半径大,而对应的线路线径偏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线路配变装接容量过大。
1.4 在农村电网中,低压网络比较薄弱,并且设备运行时间过长,线路的供电范围较大,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绝缘水平比较低,无功补偿不到位,并且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存在严重的不足,以及配变分布不科学等。
2 农网规划要点
2.1 规划区域与内容 在对新农村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中压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两个方面。对于建设力度较大的镇区,通过采用新区规划的办法对电网进行相应的规划。其中,110kV、35kV电源点是规划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对10kV的电网进行相应的规划。在对自然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自然村的规模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定规划的区域。对于规模较大的自然村来说,通常情况下可以进行单独规划;如果自然村的规模较小,可以对自然村进行合并,依据10 kV 电力线路分布情况对合并后的自然村进行相应的规划,同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负荷预测注意的问题
①通过采用负荷密度法对负荷进行预测。负荷密度法的特点是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但是预测结果较为理想。②估算农民的生活用电,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了得出较合理的预测结果,可以通过与其它地区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③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与特别的关注,同时关注其对农民生活用电产生的影响。对于优势产业、公共设施,以及人畜饮水工程等用电负荷需要给与高度的重视。④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重点比较横向数据。通常情况下,如果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那么电力需求会与其人均收入等个体指标高度关联;反之,电力需求就会与规划区内整体的经济指标高度关联。
2.3 规划原则的制定
①在对电网网络接线时,按照简化、规范的方式进行接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干网架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同时促进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相应的规划要求,对新建的主干线、环网柜的土建等进行处理。
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电网进行建设与改造,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试点,然后进行推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在选择器材及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选择优质、节能、安全可靠的产品,尤其是免维修的产品更是首选目标。
③通过10kV线路的环网化与绝缘化对重点区域进行处理,根据条件先易后难对其他区域进行处理,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需要逐步推进10kV线路的环网化。
④积极发展10kV的公用线路,对专线建设进行严格限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干线路的利用率。对于安装容量较大的用户以及对安全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在10kV专线上需要进行严格限制。
⑤在对农村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在区域电网规划的指导下,在总体规划中纳入各镇、街,在一定程度上使各镇、街成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2.4 网络结构的选择 在选择城镇中压配电网络结构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用电负荷的重要程度。通常选择手拉手模式进行供电,为了适应N-1的安全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实现环网布置和开环运行。
3 设备选型
3.1 选型要求 对于中低压配电网来说,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按照长期规划一次选定主干线路的导线截面,导线正常运行需要以经济电流的方式进行运行,中低压电网的导线规格不宜过多。
在农村配电网主干线导线截面方面,中压、低压需要选用铝芯分别为185~240mm2和70~95mm2,同时确保零线与相线的截面的一致性,并且进行多点重复接地。对于每条10kV的线路需要设置若干分段开关,同时将线路分为3、4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缩小线路施工、检修,以及事故停电的范围。在城镇地区低压导线主要用120mm2,城镇和农村负荷密度较高地区主要用95mm2的导线,农村地区主要用70mm2的导线。
3.2 选用变压器的原则及规划 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选用配电变压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低压线路的损耗,选择容量需要以现有的负荷为基础,同时预留适当的裕度。
对农村配电变压器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选用杆架式和室内式两种。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受场所的制约和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建设配电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用杆架式;对于容量在315kVA以上的配电变压器选用室内式。以自然村为主对农村综合变进行布点,1台农村综合变的供电范围通常情况下控制在40~50户,如果自然村的规模超过50户需要适当增加布点。在农村,由于具有较大的分散性,这时可以选用50、80kVA小容量变压器进行供电。
4 对新农村电网建设的规划建议
①通过适当增加220kV、110kV变电站布点的数量,进而为下级电网发展奠定基础。②发挥220kV变电站的10kV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变电容量重复建设,同时减少变压的层次。③为了降低线路损耗,对10kV线路的供电半径进行合理控制。④加大城网建设力度的同时,需要加强农网的建设。⑤对现有的35kV电网进行充分利用,对35kV电网的发展进行严格控制,不对35kV公用变进行新的布点。⑥对于电网建设项目所对应的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走廊土地资源,政府需要推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加大对规划的控制力度。
1.1 缺乏整体规划,农网结构不合理 在对农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规划建设难以统一实现。当出现负荷增长时,往往通过就近拉线的方式,进行临时性应付;通过简单地增大导线型号或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的方式对过载线路或台区进行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网结构混乱,同时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1.2 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是当前农村配电网的主要接线方式,难以适应“N-1”的原则。随着农村负荷密度的不断增大,用电负荷将会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进而难以确保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1.3 10kV 过载线路比较多,供电半径大,而对应的线路线径偏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线路配变装接容量过大。
1.4 在农村电网中,低压网络比较薄弱,并且设备运行时间过长,线路的供电范围较大,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绝缘水平比较低,无功补偿不到位,并且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存在严重的不足,以及配变分布不科学等。
2 农网规划要点
2.1 规划区域与内容 在对新农村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中压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两个方面。对于建设力度较大的镇区,通过采用新区规划的办法对电网进行相应的规划。其中,110kV、35kV电源点是规划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对10kV的电网进行相应的规划。在对自然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自然村的规模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定规划的区域。对于规模较大的自然村来说,通常情况下可以进行单独规划;如果自然村的规模较小,可以对自然村进行合并,依据10 kV 电力线路分布情况对合并后的自然村进行相应的规划,同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负荷预测注意的问题
①通过采用负荷密度法对负荷进行预测。负荷密度法的特点是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但是预测结果较为理想。②估算农民的生活用电,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了得出较合理的预测结果,可以通过与其它地区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③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与特别的关注,同时关注其对农民生活用电产生的影响。对于优势产业、公共设施,以及人畜饮水工程等用电负荷需要给与高度的重视。④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重点比较横向数据。通常情况下,如果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那么电力需求会与其人均收入等个体指标高度关联;反之,电力需求就会与规划区内整体的经济指标高度关联。
2.3 规划原则的制定
①在对电网网络接线时,按照简化、规范的方式进行接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干网架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同时促进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相应的规划要求,对新建的主干线、环网柜的土建等进行处理。
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电网进行建设与改造,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试点,然后进行推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在选择器材及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选择优质、节能、安全可靠的产品,尤其是免维修的产品更是首选目标。
③通过10kV线路的环网化与绝缘化对重点区域进行处理,根据条件先易后难对其他区域进行处理,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需要逐步推进10kV线路的环网化。
④积极发展10kV的公用线路,对专线建设进行严格限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干线路的利用率。对于安装容量较大的用户以及对安全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在10kV专线上需要进行严格限制。
⑤在对农村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在区域电网规划的指导下,在总体规划中纳入各镇、街,在一定程度上使各镇、街成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2.4 网络结构的选择 在选择城镇中压配电网络结构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用电负荷的重要程度。通常选择手拉手模式进行供电,为了适应N-1的安全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实现环网布置和开环运行。
3 设备选型
3.1 选型要求 对于中低压配电网来说,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按照长期规划一次选定主干线路的导线截面,导线正常运行需要以经济电流的方式进行运行,中低压电网的导线规格不宜过多。
在农村配电网主干线导线截面方面,中压、低压需要选用铝芯分别为185~240mm2和70~95mm2,同时确保零线与相线的截面的一致性,并且进行多点重复接地。对于每条10kV的线路需要设置若干分段开关,同时将线路分为3、4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缩小线路施工、检修,以及事故停电的范围。在城镇地区低压导线主要用120mm2,城镇和农村负荷密度较高地区主要用95mm2的导线,农村地区主要用70mm2的导线。
3.2 选用变压器的原则及规划 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选用配电变压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低压线路的损耗,选择容量需要以现有的负荷为基础,同时预留适当的裕度。
对农村配电变压器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选用杆架式和室内式两种。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受场所的制约和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建设配电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用杆架式;对于容量在315kVA以上的配电变压器选用室内式。以自然村为主对农村综合变进行布点,1台农村综合变的供电范围通常情况下控制在40~50户,如果自然村的规模超过50户需要适当增加布点。在农村,由于具有较大的分散性,这时可以选用50、80kVA小容量变压器进行供电。
4 对新农村电网建设的规划建议
①通过适当增加220kV、110kV变电站布点的数量,进而为下级电网发展奠定基础。②发挥220kV变电站的10kV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变电容量重复建设,同时减少变压的层次。③为了降低线路损耗,对10kV线路的供电半径进行合理控制。④加大城网建设力度的同时,需要加强农网的建设。⑤对现有的35kV电网进行充分利用,对35kV电网的发展进行严格控制,不对35kV公用变进行新的布点。⑥对于电网建设项目所对应的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走廊土地资源,政府需要推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加大对规划的控制力度。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