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基于“玻光璃语——东西方古代玻璃艺术展”中的宋代玻璃发饰研究

作者:金伟明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10-31人气:599

丽水市博物馆2024年开年大展“玻光璃语东西方古代玻璃艺术展”,是为“玻璃”量身打造的一个专属舞台。展览相当成功,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频等国家、省、市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的广泛关注,观众口碑爆棚,反响热烈。

展览分为“玻璃诞生”“闪耀西方”“丝路东传”“中国制造”四大篇章。展品全部来自世界范围各地,跨越多文明、贯穿全历史的各种费昂斯、玻璃类珠饰样品汇聚成完整体系。展览最终的高光落在风华绝代的“中国制造”之“宋韵匠心”单元,展示100余件中国宋代玻璃发饰,按其使用方式分为玻璃簪、玻璃钗、其他玻璃发饰。

簪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人们劳作时,为了不受头发的影响,会将长发以一定的规律挽起,簪钗便是这个时期出现的。簪又称作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述:笄,簪也。在古文诗句中,簪也称搔头,其出自汉代《西京杂记》中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宋代,簪钗还参与到人们日常的婚丧嫁娶习俗中,《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住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 

簪为单股,男女皆可用于束发,而钗为双股,是女性特有的饰品。在古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骨质簪,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玉簪出现于商代妇好墓中。《搜神记》中记载:(晋惠帝时期)又以金银、象角、蝳瑁之属……以当笄。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玻璃簪钗,在掌握玻璃簪钗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配方后,其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玻璃簪钗的佩戴并不受到等级制度的约束,上至贵族士大夫,下到黎民百姓皆可使用。作为发饰,玻璃材质和金银玉石相比,颜色更加鲜艳亮丽,且较为轻便,减小的佩戴者颈部的压力。《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绍熙元年(1190年),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为了抵制民间的奢靡攀比之风,官方也多次下禁奢令,民间禁止使用非常昂贵的珠玉,可用琉璃代之。《宋史》记载:咸淳五年1269年),都人以碾玉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 

玻光璃语展览中,论尊贵当属龙首簪和凤首簪。在封建社会,龙凤图腾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若有僭越,后果可想而知,历史上的案例比比皆是。龙首簪它的簪身、簪脚与普通的直簪相似,簪头为龙头造型,采用模压制作,一般在龙头纹饰的上下方可以看到纵向的范线,有些制作精良的龙首簪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点缀龙眼,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本次展览选择了一件蓝色龙首簪和一件仿玉色龙首簪。龙首簪的整体造型较为素雅,龙首处微微弯折,线条流畅,符合宋人简约的审美。龙首簪是宋代男子的专用,一般用于帝王及皇亲国戚的束发冠上。

而凤首簪亦不常见,展览中这两件凤首双色玻璃簪,分别用蓝色和仿玉色制作簪身,簪头处直角向上弯折,采用局部热熔工艺与簪头连接。这种双色的设计更加突出簪头的凤首,凤首的喙处设计有小孔,可采用金银丝搭配璎珞。凤首图腾为女性贵族专有,因此多以双股的凤首钗出现,也常成对使用。玻璃簪中的凤鸟创作时,多取其神似,以简单、流畅的线条,突出凤鸟的傲人之处,与金银簪饰的写实风格不同

展览中的这对凤首簪设计巧妙,颜色采用镜像设计,蓝色和仿玉白色相间。这两种颜色是宋代玻璃簪钗的主要颜色,其主要区别在于助熔剂的使用。蓝色玻璃中加入了硝石,仿玉色玻璃则是加入了铅,而这两种助熔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广西合浦地区出土了一些汉代的玻璃器,其中便加入了硝石,以至其成分中的钾元素含量较高,颜色多为蓝色、淡蓝色、湖蓝色,这与宋代玻璃簪钗的颜色基本一致。这种玻璃在长期的土壤侵蚀中,表面会出现开片的龟裂纹,与西方钠钙玻璃的蛤蜊光有一定的区别。仿玉色的玻璃在西汉时期便开始广泛应用,主要作为玉石的替代品,比较常见的是中国南方出土的玻璃璧,常与玉璧混淆。最为典型的便是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仿玉色玻璃盘和玻璃耳杯。这两种配方的玻璃制作在东汉末年接近失传,直到宋代工匠们才开始重新掌握。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中便提到:琉璃,出大食诸国。烧炼之法,与中国同。其法,用铅、硝、石膏烧成。因此,蓝色和仿玉白色的玻璃簪也成为了宋人的首选。

展览中的9只金饰玻璃簪同样引人注目,蓝色的玻璃与黄金的完美搭配,尽显贵族气质。这是一种直簪与镂空金饰相结合的玻璃簪,造型十分独特。用于包金的玻璃直簪通常比较粗壮,簪头三分之一处包镂空錾刻金饰,同样以金饰制作伞帽扣在簪顶。簪顶的金饰多采用三重花瓣纹饰,造型更加立体,多见菊花、莲花、牡丹等纹饰,侧面看似僧帽。金饰的制作采用金片錾刻工艺,侧面多使用花卉纹饰,梅花、百合、莲花、山茶、菊花等,也有鸳鸯、鲤鱼等动物纹饰

    金饰玻璃簪的黄金部分,在制作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采用镂空錾刻工艺制作圆柱形套筒。这种套筒上大下小,采用整体制作,并非在金片上錾刻后焊接,我们在上面没有找到任何焊接的痕迹,所以推断焊接的过程发生在錾刻之前。由于玻璃簪的两端粗细不同,这种加工好的黄金套筒可以轻松安装在簪子的顶部。最后在簪子的顶部安装金花头,待安装完毕,将花头末端的小三角形向内弯折,便起到的固定的作用。

宋代,花头簪不仅仅是女子的发饰,男子同样需要佩戴簪子束发,在特定的时间还要佩戴鲜花。《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代男子簪花,一般在有关祝寿、闻喜宴、祭祀之类喜事的宴会上,或皇帝游幸之时。所簪之花的种类,根据官员品阶高低和官职不同,而分等级和类别。《宋史·舆服志五》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奕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 二色。罗花以赐百官奕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

查阅众多的考古资料,仅浙江东阳金交椅山宋墓出土的银鎏金花卉纹簪与展览中的金饰玻璃簪风格类似,它采用高浮雕錾刻工艺,后鎏金装饰。 

玻璃桥梁钗同样是本次展览的亮点。桥梁钗,又称接二连三式,其桥梁钗之名最早见于明永乐版《碎金》。采用局部加热、软化弯折形成,钗梁处每个折股称为一拱,呈单数出现,常见的有三拱、五拱、七拱、九拱,有些工艺复杂的桥梁钗可以达到十拱以上。桥梁钗的钗梁亦可采用竹节纹饰的,纹饰集中在拱的位置。桥梁钗是宋代特有的发饰,唐代以前并未发现类似的玻璃钗与金银钗,而到了明代桥梁钗便偃旗息鼓,极少出现了,究其原因就是䯼髻的使用。这是一种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发罩,周边辅以各种花头簪、折股钗等简单的发饰,而这种大型的桥梁钗却没有了用武之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尚未在考古中发现宋代玻璃桥梁钗的踪迹,这与其体型大、易破碎的特点有关。我们可以参考浙江东阳金交椅山宋墓出土的金卷草纹十五拱桥梁钗,这是典型宋代风格,卷草纹取代了竹节纹,拱数多达十五拱之多,由于易弯折,在靠近钗腿处用细金丝固定。而目前已知拱最多的,为江苏江阴梁武堰宋墓出土的银鎏金桥梁钗,足有三十三拱。 

2023浙江考古重要发现中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中,发现了一组宋代玻璃簪残件,其制作年代约为南宋时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包括码头、航船、航线、航标塔、城市、窑业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中要素完备的港口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增添了一个典型样本。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瓷片,玻璃簪的数量比较少,目前尚无研究,推测来自港口人员的佩戴,并未参与到出口贸易。宋代玻璃簪主要是中国本土制作,进入南宋后,制作地集中到东南沿海地区。西方人的发质多为卷发,再加上他们的束发习俗,玻璃簪钗的出口西方的意义不大,更多的贸易指向北方的辽金。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有大量的玻璃簪的碎片,可见当时贸易规模之大。

“玻光璃语—东西方古代玻璃艺术展”之“中国制造”篇章,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中国宋代的玻璃自主制作工艺,所涵盖的簪钗种类为全国之首。以其多样的造型、简洁的线条,向大家诉说着宋人的极简审美。也彰显了在东西方文化互鉴历史上的大国风华、艺术创新和文化自信。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