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元素在排舞中的运用——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承的融合
引言:排舞,源自英文“Line Dance”的音译,是一种由多人按照固定的队形、动作和节奏,随着音乐的旋律同时起舞的舞蹈形式。作为一种集体舞蹈,排舞强调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同时又能够展现出个人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力。近年来,排舞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成为了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排舞爱好者尝试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创作之中,通过排舞这一载体,生动形象地诠释红色文化的内涵,产生了许多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一、排舞与红色元素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艺术创作,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将红色元素与排舞结合,是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指明了方向。排舞以其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形式新颖的特点,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最佳载体。通过排舞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晦涩难懂的革命历史转化为鲜活生动的舞蹈语汇,让红色记忆在润物无声中内化于心、镌刻于魂,有利于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其次,将红色元素与排舞结合,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排舞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舞蹈形式,天然具有集体主义色彩。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用舞蹈去讲述英雄的故事,传颂信仰的力量,不仅能教育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能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优秀的红色主题排舞作品,犹如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此外,将红色元素与排舞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将其融入排舞艺术创作,既能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表现形式,焕发勃勃生机,又能丰富排舞艺术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一些红色主题排舞作品在创作中,积极吸纳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元素,既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又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承,展现出“高原红”“江南红”“草原红”等不同的文化气韵,为观者带来美的享受。可以说,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艺术创新,是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创作实践中,既要增强思想性、艺术性,切忌简单化、庸俗化,又要接“天线”、接“地气”,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艺术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努力打造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讴歌信仰,凝聚人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红色元素融入排舞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突出思想内涵
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首要原则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作品要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主题主线,生动再现革命先烈的崇高品格和英雄气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方面,要通过舞蹈艺术形象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历程,塑造光辉的革命形象,引领观众在艺术熏陶中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更加拥护和热爱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革命历史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塑造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英雄人物,展现他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彰显平凡人物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作品要旗帜鲜明地体现党的革命历史的主题,让人民群众从中学习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坚持艺术创新,提升审美品位
艺术创新是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的关键所在。在继承革命文化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要发挥排舞编导者的创新精神,以全新的艺术视角、多元的舞蹈语汇来诠释革命历史题材,使红色经典形象"活"起来,让英雄人物"动"起来。要遵循舞蹈艺术特点,打破程式化、模式化的桎梏,追求形式技巧与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在舞蹈动作、舞台呈现、音乐伴奏等方面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以崭新的艺术语言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注重历史考证,追求艺术真实
革命历史题材排舞必须尊重历史、遵循规律。将革命历史搬上舞台,红色元素的运用要以扎实的历史研究为基础。这就要求编创者深入革命历史发生地进行采风,广泛查阅相关史料档案,全面考证、系统梳理革命历史的脉络和细节。要通过历史深度挖掘,提炼历史事件的主题主线,准确把握革命历史的本质内涵。对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再现,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紧扣历史语境,忠实呈现,杜绝戏说历史、虚构历史的倾向。对革命历史人物的塑造,要立足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属性,客观展现其性格特点,真实再现其精神风貌,避免简单化、脸谱化、偶像化等倾向。通过严谨考证、艺术提炼,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唯有如此,才能厚植排舞作品的现实根基,彰显红色元素的真实力量,引导观众在艺术欣赏中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红色元素在排舞中的实践应用
(一)红色元素在排舞服饰中的运用
服饰作为舞者身上最醒目的视觉元素,在排舞编创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恰当的服装搭配,不仅能够烘托舞蹈的氛围,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更能从细节之处彰显文化内涵。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服饰之中,能够极大地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以排舞作品《红星闪闪》为例,作品意在重温峥嵘岁月,歌颂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为配合该主题,舞者们身着红色军装,胸前佩戴大红花,头戴红军帽,一举一动之间,无不透露出革命战士英勇顽强的风采。整齐划一的红色着装,与激昂澎湃的音乐、刚劲有力的舞姿完美呼应,让观者瞬间产生强烈的代入感,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又如大型排舞史诗《东方红》,该作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契机进行创排,力求全面展现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剧中舞者身穿各个历史时期的军装,头戴八角帽,肩扛步枪,服饰道具十分讲究,与鲜红的军旗、党旗交相辉映,台上台下一片红色海洋,场面蔚为壮观。置身其中,犹如亲临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令人无比震撼。由此可见,恰如其分地将红色元素运用到排舞服饰之中,能够极大地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为观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编创者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应立足舞蹈主题,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灵感,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适度创新,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设计感和艺术感兼备的舞美呈现,为舞蹈锦上添花。
(二)红色元素在排舞音乐中的运用
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对舞蹈整体氛围和艺术感染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排舞创作中,合理选用富有红色基因的音乐作品,对于烘托主题、渲染情感、展现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前文提到的《红星闪闪》,该作品选用了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音乐素材,激昂高亢的旋律,雄壮有力的节奏,饱含着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昂扬斗志,与舞者矫健的舞姿相得益彰,让人如临其境,身临其境。又如大型排舞诗剧《信仰的力量》,作品以红军长征为题材,艺术再现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全剧穿插运用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十送红军》等多首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音乐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将长征途中的艰苦卓绝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充满了乐观主义色彩,听后令人热血沸腾、倍受鼓舞。此外,一些排舞作品并没有直接使用红歌作为音乐素材,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流行歌曲。如献礼建党100周年大型广场排舞《百年风华》,作品精心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强军战歌》《不忘初心》等一系列优秀原创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饱含深情,与排舞动作完美契合,赋予了红色主题以鲜活的时代气息。可见,将红色元素与排舞音乐巧妙结合,不仅能够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更能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红色元素在排舞动作中的运用
舞蹈动作作为排舞的核心要素,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动作设计之中,对于增强舞蹈表现力,彰显主题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排舞作品《红旗飘飘》为例,该作品以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通过舞者手中的红旗,展现了党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恢弘画卷。红旗作为最鲜明的视觉元素贯穿全场,舞者们时而手持红旗,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阔步;时而集体舞动红旗,摇曳生姿,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时而通过红旗传递,完成队形的快速转换……无不渗透着红旗那不屈的革命精神。整支舞蹈红旗飘动、队形变幻,高潮迭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如大型广场排舞《红色娘子军》,该作品通过独具匠心的编排设计,生动再现了娘子军战士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舞蹈中频繁穿插娘子军特有的军体拳动作,刚柔并济,虎虎生风;配合娘子军进行曲雄壮激昂的旋律,将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舞蹈还原创融入了“丢手绢”等海南民间舞蹈元素,柔美婉约、轻盈灵动,与军体拳刚柔相济,完美诠释了娘子军刚柔并蓄、巾帼不让须眉的独特魅力。总之,独具匠心地将红色元素融入舞蹈动作编创之中,让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能传神达意、直抒胸臆,对于彰显主题、渲染情感、升华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立足生活,深入挖掘革命历史中的点点滴滴,用心体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舞蹈语汇,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四)红色元素在排舞道具和场景设置中的运用
舞台布景作为烘托舞蹈意境的重要手段,在表现主题、渲染氛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红色元素融入排舞的场景布置之中,能够让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迅速进入角色,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以大型情景排舞《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例,该作品以遵义会议为历史背景,再现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舞台上悬挂着“团结胜利”的横幅,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回85年前的峥嵘岁月。横幅两侧树立的大幅油画,生动再现了当年遵义城的风貌,与舞台中央矗立的“娄山关”雕塑交相辉映,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油画的色调以大红大绿为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同身受那个特殊年代的峥嵘激越。又如前文提到的大型广场排舞《百年风华》,舞台的LED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记录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南湖红船到建党百年,从延安宝塔到北京天安门,屏幕上铺满了红底黄字的标语口号,将一段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娓娓道来,配合气势恢宏的音乐,和演员整齐划一的舞步,将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热泪盈眶。由此可见,在排舞舞台布景中融入红色元素,不仅能增强视觉冲击力,烘托主题氛围,更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红色记忆融入血脉。编创者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应广泛吸收红色题材中的精华,提炼鲜明的视觉元素,同时要与舞蹈主题、音乐风格等巧妙结合,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力求以新颖别致的视觉语汇,为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五)红色元素在排舞创编理念中的运用
在排舞创编过程中,红色元素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外在的舞蹈形式上,更深层次地渗透到舞蹈创作的理念和情感内核中。优秀的红色主题排舞,必须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依归,将革命先烈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奋斗意志融入编创全过程,做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选择创作题材。选材上要聚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诸如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等,力求反映时代主旋律,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大型红色主题排舞《信仰的力量》,就是以红军长征为题材,通过艺术化的舞蹈语言,深刻再现了红军将士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艺术生命力塑造英雄形象。在人物塑造上,要突出英雄形象的崇高性和鲜明个性,做到典型概括、形神兼备。要运用丰富的舞蹈语汇和细腻入微的刻画,展现英雄人物在重大历史关头的选择、在艰苦奋斗中的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饱含深情,感染人心。如排舞诗剧《永不疲倦的爱》,生动再现了江竹筠烈士的感人事迹。演员以细腻传神的表演,刻画了江竹筠救死扶伤、服务群众的感人场景,塑造了一位新中国最可爱的白衣天使形象,令人动容。因此,红色元素在排舞创编理念中的运用,是排舞艺术创新发展的灵魂所在。广大排舞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自觉用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红色精神的力量激活艺术生命力。只有深刻领会并身体力行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
结束语
在红色元素与排舞艺术的交相辉映中,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将红色元素融入到排舞中,需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红色文化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让中国梦、中国声音、中国故事感染世界、震撼世界。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排舞艺术必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实现新的飞跃,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艺术光芒。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