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定格动画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以石头画为例

作者:张芯露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05-17人气:12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目前的美术教育环境,学科融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跨学科教学是现代教育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习能力,同时开阔视野。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美术学习活动被划分为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探索”领域力求用多样的美术媒介、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开展一系列美术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美术、生活、社会的探索、创造、创新等综合能力。“综合·探索”是四个学习领域中的重点,广泛的跨度也使之成了四个领域中的难点。可见在当下的多媒体时代,美术课程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创新,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以跨学科的视角找到新的突破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计重在“广”而不在“精”,课程内容应尽可能广泛、丰富,以适应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较好掌握课堂知识的,但是对于知识的转换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稍显不足,学习只停留于表面。这可能是因为课程本身内容较多,差异性较大,所以学生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思维灵活,学会触类旁通,若其仅学习书面上的内容,那么将来在幼教岗位上就只能照搬书本,不具备创新能力,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活学活用”。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容易出现知识的断层,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要想实现融会贯通,就必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状图,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应该重在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合、重组,拥有创新能力。

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过分强调学生的技能学习,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问题。高职高专的生源类型分为职高生和普高生,其中,职高生可通过高职单招、对口高考、五年一贯、普通高考、艺术高考等方式升学,普高生的升学方式大致分为三类:普通高考、提前录取以及艺术高考。总体来说,在高职高专中,普高生所占比例较大,而他们往往是没有任何艺体基础的。面对这种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提升就业指向性、针对性上。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需要区别于美术类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美术类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往往是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绘画技法与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在文化艺术领域胜任创作、研究、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味采用美术类专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将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产生偏差。

二、定格动画与石头画概述

(一)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通过逐格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人们通常所的定格动画一般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演出的。这种动画形式历史悠久,我们熟知的国内的《曹冲称象》《阿凡提》《神笔》等,以及国外的《鬼妈妈》《僵尸新娘》等,都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随着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中小学、高校逐步入了动画相关课程,动画发展历史、动画制作流程动画赏析等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渐渐走进了学生视野

定格动画是一门涵盖多种学科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包括故事情节构思主角造型与性格刻画场景搭建、拍摄制作、后期配音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位的锻炼,使其得以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制作动画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其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二)石头画

石头画被列为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内容之一。该课程要求搜集形状各异的石头在收集石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形状、大小、表面的质地等;结合所挑选的石头的特征使用丙烯颜料来创作石头画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制作一系列作品。其中,主题要符合当下及本专业的特性,表达内容要积极活泼,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要有创新性。石头画是创作者基于石材本身的形状质地纹理进行艺术构思,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进行创作通过把画和石头特质结合,保留石头自然美。精巧设计和绘画,能赋予石头新的生命,让一种普通平常的材质“鲜活起来”

石头画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早在西汉时期便已产生。彼时,石头被当作一种特殊媒介,人们在上面作画。这种形式被称作画像石汉代的一种文化象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们现在所说的石头画是基于古代的石像画演变得来的。

石头画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体验较好、兴趣浓厚。学生既可以收集石头的过程近距离观察大自然,观察不同石头的形状、大小、肌理等,又可以在绘制石头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在新材料上画的乐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石头这类的新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既能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又能让其挑选到独一无二的石头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增强自豪感

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的融合课程设计

石头画是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模块的课程内容,强调通过对石头的选择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对石头进行图形图案的绘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创作石头画教学难点加强石头画创作系列感主题性、故事性。

我们通常所指的定格动画一般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定格动画也是材质动画。既然是材质动画,那么就可以是一切材质,所以将石头画作为定格动画的材质来完成定格动画创作是合理的。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难点,可采用跨学科教学模式,完善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横向学习,同时完成深度学习。石头画与定格动画具备互补性:石头画作为定格动画的创作材料,为定格动画带来新的视觉效果;定格动画融入石头画美术课程,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设计是引导学生利用石头画来制作一个较短的定格动画,并且要求为短视频配音。教师先讲解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的定义、制作方法以及需要的材料、工具,再现场示范利用石头画制作定格动画的步骤,以及拍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讲解如何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拍摄好的图片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再选择播放时间,最终产出成品。由于环节较多,教师可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主题,根据主题挑选石头创设角色,以及进行场景的选择与搭建,然后开展逐帧拍摄,最后根据主题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或者自主配音。

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的融合实施效果与意义

(一)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的融合实施效果

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教师在课前学习通平台上发布的制作定格动画短视频完成课前学习。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一分钟的以石头画为主角的定格动画,为其取名并且配音。在教学中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完成教学,学生们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以及网络自主学习,已经对用石头画制作定格动画有了理论上的认知。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教师针对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引导学生们最终完成作品。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内专注于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更有利于学生深化学习内容。

石头画本身具有的天然的质感和纹理,定格动画的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使定格动画更加生动有趣,为大家提供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与体验。学生都成了小导演,参与创编故事情节,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们通过触摸石头或者移动石头来与动画互动,这种互动性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小组合作的作业形式也能调动小组成员的互动性与协作能力。学生在制作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在计算机课程中已经掌握了编辑视频的方法,这就为美术课程做了铺垫。学生整体在完成定格动画的制作技术方面不存在问题,这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因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对于定格动画融入石头画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完成作品后学生们纷纷将定格动画短视频上传到电脑,大家通过投影仪观看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学生们设定的故事情节表现风格都各不相同,都充分展现了独特的创意。经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选出优秀的作品。并且课后将视频上传网络平台,鼓励学生们继续创新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来挖掘传统文化石头画的魅力。

我们的课程内容是基于学前美术,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的实施,可以很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师生合作的形式,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来讨论石头画、创编石头画。

(二)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的融合实施意义

1.石头画与定格动画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石头画的创作缺乏主题性、故事性的问题。不同于在纸面上作画,石头上作画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与感受,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为石头画设定主题、角色,创编故事情节,让每个石头在故事情节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由此,石头画不再是一件孤立的作品,而是为整个故事情节服务的角色,石头画之间的联系性更紧密,系列感更强,同时也让石头画短视频更有主题性、故事性。

2.艺术表现形式得到创新

石头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完成绘制后,更多是以静态欣赏为主,而定格动画的融入可以让静态的石头画作品转变为动态的短视频,由“静”到“动”,让石头“动”起来,让石头“活”起来。定格动画为石头画赋予了动态的生命力。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新的艺术体验。

3. 艺术教育价值的提升

短视频在当下的发展如火如荼,因此美术作品除了可用于制作定格动画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视频剪辑软件形成新的形式。美术课程教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顺应时代的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制作以石头为主题的定格动画,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制作石头画的知识,而且学习了如何制作定格动画,这样他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比较完成一件石头画作品与完成一部关于石头画的定格动画小短片,后者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制作定格动画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协调配合队友,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都实现了大幅提升

4. 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石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古老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记忆。定格动画的融入,将石头画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探索。顺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保持新的动力与吸引力。

五、石头画融入定格动画解决了石头画作业难保存的问题

石头画作业的保存存在较大的难度,体积大小不等,也不便于在上面标注自己的班级姓名信息。为适应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美术种类较多,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中内容包含广泛,主要包含绘画与手工两个主要模块,绘画作品收集与保存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比如一些色彩作品同样会存在时间长了脱色等多种问题,手工作品就更加的难以收集与保存。也就是说除了石头画,多数美术作业的保存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面对这样的问题,将美术作业以电子作业的形式进行保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保存作业的较为合适的形式。电子作业的保存有利有弊,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作业的保存,更加便捷与高效,社交平台分享,提升学生对作品自信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术作业收集保存困难的问题。电子作业的保存形式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视频,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收集作业的形式。但电子作业虽然便于收集,也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且如果只通过电子作业的形式来判断作业的好坏也是不公平的,例如学生们对作业进行拍照,拍照质量上会存在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对作业的观察也不是三维的观察角度。因此为了保证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需要将作业实物与电子作业,这样“线上”“线下”结合起来评价。电子作业的保存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捷,学生可以将自己所作的作业通过电子阅览的形式拉通对比,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自己作业的问题以及观察自己进步情况,及时的调整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将自己的作业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对自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大家相互分享,相互学习。而对于老师来说电子作业的收集可以形成完成的作业的资料库,不仅可以每届学生看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也可以通过电子作业进行对比,及时调整学生们在作业中所出现的问题,促进对美术课程的优化。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