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扎根现实——巴蜀乡土写实绘画浅论

作者:程鹏宇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05-19人气: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留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林风眠,就提出了“中西调和”的艺术主张,他强调将西方艺术中的抽象元素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85新潮”更是创造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新格局,艺术家们勇敢地冲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尤其是改变文革美术的一元化状态,重新审视并拥抱西方艺术,中国艺术迎来“百花齐放”的面貌。巴蜀乡土绘画是这时期中国艺术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受到法国现实主义影响,巴蜀乡土绘画从画面语言上与西方绘画进行了融合,同时结合了中国的时代面貌,创造出独特且具有浓厚地域风格的绘画形式。如果将巴蜀乡土绘画与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相比较,会发现作品主题所传达出的宁静与诗性以及浑厚朴素的色彩具有某种共通性。

伤痕主题的深层表达

西方现实主义艺术创作观根植于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美学之后的实证主义思想,也可以说实证主义思想是欧洲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理论基础。1848年的法国大革命也为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提供了政治背景,这时期的法国所诞生的美术作品如实地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反观中国巴蜀乡土写实绘画无疑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特征,伤痕主题的表达成为这时期川渝美术的标志性符号,而罗中立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扛鼎人物,罗中立曾说过“艺术只有根植民族,展现时代精神,才有生命力。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乡土题材值得我用一生去创造。”年轻时的罗中立在大巴山里生活了十年,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他以体会到底层劳动人民。他深切感受勤劳、勇敢的精神品格与人性光辉,罗中立的创作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以客观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忠实地表现对象,油画作品《父亲》即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的的代表作。该作品在1980年全国青年美展上立即引起美术界的注意,据作者自述,该作品受美国克洛斯超级写实主义绘画风格影响,采用竖构图的方式,刻画了一位饱经风霜的巴蜀地区农民形象,这幅巨大而又精细的油画作品,罗中立精心刻画了皮肤黝黑、满脸沟壑般的皱纹,陈旧而厚重的白头巾,粗糙的老手端着闪烁包浆的老碗,眼光中流露出沧桑,在炎炎烈日下注视着观众。这是中国千千万农民的真实写照。尽管作品《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获得一等奖,但在罗中立完成该作品之后的两年里乃有专家对罗中立的作品表示怀疑,认为该作品尚缺失崇高的革命理想,甚至认为抹黑了中国农名的形象。但毋庸置疑的是罗中立吸收了克洛斯的艺术表现形式,直接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民的普遍形象,“农民”作为罗中立创作的母题始终没有改变。

罗中立通过他的创作,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看法和见解,他注重对事物的客观还原,赋予大山农民人性关怀,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精神力量。他的作品构图严谨,画面气势宏伟,且具有独步时代的先锋洞见,大胆的直切以农民为主题对于中国美术和艺术家本人都具有历史性意义。 

程丛林也是伤痕美术的另一位代表性人物,与罗中立不同的是程丛林侧重于运用戏剧性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批判性表达,这种戏剧般人物众多的舞台设计效果,在其作品《1968年x月x日雪》中显而易见,情节在荒唐的冲突中展开,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表情都是一样麻木无知,无情的鞭策了那个狂乱颠倒的时代。而在《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这幅中,程丛林描绘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经历过文革的青年人的精神状态,一百多位青年人神态各异,困惑、憧憬、彷徨等各种情绪参杂其中,全场座无虚席。整幅画面色调深沉凝重,所有人面朝一个方向,身体前倾,营造出临考前的紧张氛围。画面中人物形象朴实生动,趴在窗台上的几位学子起到了活跃画面的作用,打破了一致向右的人物动态,使整张作品更加整体协调。

程丛林的作品反应了那个时代最朴实人民的真实情况,画面中灰冷色的色块与现实场景所呼应。批判性的创作也真实的反应出了那个时代的沧桑,没有夸张的成分,也没有刻意去美化,所描绘的是亲眼所见和内心的真实写照,以最朴素的方式还原朴素。

二、意象与现实的诗性再现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以法国为中心,影响遍及全世界各地。米勒作为19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细腻、朴素、充满诗意与情绪化,且蕴含批判意识,。罗曼·罗兰在《米勒传》中曾言道“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法]罗曼•罗兰:《米勒传》,冷杉、杨立新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年)作为伤痕美术一代的艺术家,不同于米勒的绘画,何多苓与艾轩的绘画是抒情浪漫的,更追求一种诗意的画面,无拘无束的自由,他们更加遵循个人的感受,表达出一种超越精神层面的美。

在何多苓的作品中,并未呈现出宏大的叙事性,从政治叙事性中抽离转而去表现知生活。《春已经苏醒》这件作品来看,其中透露着何多苓的诗意审美。何多苓集中地去描绘了单个的少女形象,少女若有所思地望向右边,少女的后方即画面上方是一头老牛卧于草地,少女的左手边是一只小狗,三者望向不同的方向,神秘又抒情的意味把观者代入了无尽的遐想空间当中。利用背景环境和动物来点缀画面情绪和气氛,画面中草地用笔精细,整体色调也较为柔和这种柔和细腻的写实格来源于以描绘贴近平生活主题的绘画而闻名的美国艺术家安德鲁·怀斯。但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在模仿怀斯。何多苓的解释一语道破:

也许,有人会基于同样的原因说我是安德鲁·怀斯的摹仿者。我的确很喜欢这位“伤感的现实主义者”并且试图摹仿他。我喜欢怀斯那种严峻的思索,他那孤独的地平线使我神住。此外,虽然评论赋予他以浪漫情调,但他却是更加理性和哲学化的,他的手法更为可观、精确。风格是无法摹仿的,因为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技法推向极端,而“风格是那些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无法客服的技术上的障碍的总和”。有人指责我“太像照片了”这过奖了,我还未能做到这一点我的拙劣的技法只不过使我向大自然的渺小灵魂们表达了爱的愿望——永远只是个愿望。(《关于<春风已经苏醒>的通信》 《美术》 1982年第四期)    

 何多苓这幅画的乡土气息,通过小女孩臃肿破旧的棉衣、蓝色的碎花围裙、斑驳的平底鞋以及她年轻的外表下所透出饱经霜的面庞呈现出来,且透露着浓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她若有所思的表情好似又对未来的一丝希冀。种种元素进而使得这件作品体现出了现实性——不仅是人物形象的现实性,更是那种经历了苦难过去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切合中国时代现状和人心境的现实性。

何多苓作品中所呈现的浪漫主义气息,虽然画面色调以冷灰调为主,却能从画面中去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他的作品更多以抒情的手法,朦胧的情感交错,淡淡的伤感中富含了深厚的情感。不同于罗中立的绘画直接而又现实的传达最真实的面貌,需要观者去捕捉画面中的哀伤、静谧且富有诗意的美。

三、讽刺与批判兼具的“生活流”                     

西方现实主义又名批判现实主义,体现了理性的科学精神,也是对与真实存在事物的主观再现。而张晓刚与周春芽的作品中则含有强烈的主观个人意识,他们将所观察到的事物打破,回归个人观点的重塑再现。

张晓刚作为巴蜀绘画代表人物之一,其画面呈现出独有的元素构成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性。受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张晓刚能够在多元绘画语言体系中来回切换。同时他还从老照片中汲取灵感源泉,推动自我艺术风格的逐步完善。他的作品中蕴藏着对特定历史时期僵化刻板事物的深刻讥讽之意。在《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中,很大程度上精准映射出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与内在特质。这一系列作品是对国人精神创伤记忆的深度探寻与解析,以委婉含蓄的笔触对现当代社会中依然存续的某些现象予以批判与指正。在该系列作品中,张晓刚巧妙保留了传统老式拍照模式下人物面部的呆板形态,并将其与波普艺术及超现实主义风格有机融合。传统照相的固定站位以及人物严肃拘谨的表情,从侧面揭示出那是一个不擅于情感表露、内敛沉默的时代群体形象。画面中醒目的红色丝带,作为血缘关系的鲜明象征,将家庭成员紧密相连,于灰暗沉闷的整体画面氛围中构建起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与张力。画中人物竭力抑制情感流露,正襟危坐,塑造出一种正式且近乎完美的外在形象,却偏离了家庭本应具有的温馨氛围,有力印证了当时社会所大力推崇的集体化倾向与同一性追求。

受波普艺术的影响,张晓刚的作品中既保留了西方的绘画特征,又蕴含中国元素在其中,尖锐的批判意味深深刺入人心。他所描绘的不仅是艺术与现实的融合也是对那个时期政治和生活的一种批判,打破原有的单一化,强烈的代入感与观者共鸣,波普和超现实的融入,与“文革”和“伤痕”时期的作品有新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国当代绘画开辟了新的道路与思想。 

周春芽作为一位具有跨时代特质的前卫艺术家,在八十年代初期,其创作主要聚焦于乡土写实绘画领域,诸如《藏族新一代》以及《剪羊毛》等作品皆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然而,与当时众多乡土题材画家相比,周春芽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他不拘泥于纯粹的写实主义路径,而是赋予画面更强的绘画性特质。在对描绘对象进行艺术呈现的过程中,他巧妙地展现出卓越的绘画张力,尤其是在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转换方面,进而使其作品衍生出别具一格的绘画语言体系,彰显出其在艺术表达上的独特探索与创新精神,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贡献了独树一帜的艺术范式。

  到九十年代后,周春芽的作品发生了较为大的转变,《绿狗》系列的出现,宣示着“八五新潮”后又一艺术风格的突破。他是走在时代前端的艺术家,但他并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汲取。他的创作不仅有对中西方绘画的融合,还有他自己对于艺术独到的见解和感情。《绿狗》系列中打破原有印象中狗的颜色,大胆的用色和狂放的用笔,展现出敢于突破中国过去传统保守的艺术和人文观念,作品不仅具有有对逝去爱犬“黑根”的思念,也隐含着人际关系的寓意,绿狗系列作品已然成为周春芽的一种个性的艺术符号,被刻画的狗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姿势,实质暗示了现代人的孤独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存在的危险。周春芽以一种轻微的暗示、威胁,采用动物的形态喷射出能量和侵略性。(彭珊珊,覃超柏.绿·狗——浅谈周春芽绿狗系列绘画色彩隐含的寓意[J].艺术家,2018,(03):41.)其中隐晦的含义让这一系列作品更有深意。

  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周春芽善于在那些已为大众所熟知的题材领域中挖掘出崭新的绘画语言形式,从而赋予作品别样的生命力与深度。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引领他们走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世界,进而与艺术家达成精神层面的共鸣与交流。这一特质与他本人的处世态度和创作理念紧密相连。在面对集体性的艺术潮流与运动时,他能够保持一种超脱的姿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结语 

改革开放使中国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物质生活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变得多元化,国内绘画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各种画风层出不穷。巴蜀乡土写实绘画反映了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特定的社会语境下,巴蜀地区艺术家们所感所绘带给观者以强烈的情感共鸣,也体现了当代中国油画家能够真切地与时代同频共振,把握时代命脉创作出经典的传世佳作。乡土写实绘画是中国近当代独有的美术现象,也是对一个时代现象的整合与反映。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以多重角度去表现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现象与时代特征,遵循现实主义精神与艺术的本质。

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艺术风格瞬息万变。但大多数都脱离不开人文主义精神和时代轨迹,乡土写实绘画所揭示的文化意义与社会现状显然已经超越了乡土题材本身。它以独特的视角直切底层生活中心,摆脱了政治的枷锁回归现实自身。巴蜀乡土写实绘画以最淳朴的方式展现了当时完整的历史面貌,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上一篇:多技法运用下的油画创作及表现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