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挑花图案在窗帘设计中的情感化转译路径研究
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窗帘作为调节光线与保护隐私的功能性家纺用品,同时承担着强化风格、调节色彩、柔化环境等多重作用,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能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随着人们对空间情绪价值的关注不断提升,窗帘作为视觉焦点,正从单一功能性载体转向兼具情绪调节与心理慰藉的设计媒介。如何通过窗帘的视觉语言引发使用者的情感共鸣,构建温暖、安全、疗愈的空间体验,已成为当前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图案,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独特的视觉符号系统,正日益被融合进当代设计实践之中,成为实现文化再生与设计创新的重要资源。望江挑花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望江地区,从最初民俗活动中的敬神祭品,发展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和装饰用品。其图案语言丰富,结构高度几何化与抽象化,既体现地方审美趣味,也承载着代际传承的文化情感。这种图案特征为符号转译、视觉节奏构建与情绪表达提供了坚实基础。
本研究以视觉符号学为理论起点,融合情感化设计与艺术疗愈理论,分析望江挑花图案中的象征符号与情绪传达机制,探讨其在窗帘图案设计中的当代表达路径与心理感知策略。通过图案提取、形式重构与用户反馈分析,构建具有心理慰藉功能的视觉系统,旨在推动望江挑花在现代家居空间中的创新性应用与情绪价值转译。
一、理论研究
(一)符号学视角下的传统图案理解
符号学作为20世纪以来影响深远的人文学科之一,为图像与图案等视觉语言的意义生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皮尔斯认为一个符号是由表征体、对象和解释项构成,即符号三元论。符号的表现形式被称为表征体,符号所描述的客体被称为对象,解释项则代表了符号传达出的象征意义。在非遗图案研究中,符号学不仅有助于解析传统图形的文化语义,还为其在现代空间中的情绪转译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望江挑花图案中,“寿字”“太极”“梅花”“十字格”等元素既具象征图形特征,又承载吉祥、秩序、坚韧等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称构图、节奏性排列与留白结构,这些图案在视觉层面呈现出秩序感与象征性,构成独特的文化图形语言。分析其符号结构与情绪唤起机制,有助于提炼具备心理影响力的核心图案元素,作为情感化设计的视觉触发点。
(二)情感化设计理论与情绪唤起机制
情感化设计强调产品不仅要满足功能性需求,更要关照用户的情绪、记忆与心理体验。唐·诺曼将用户体验分为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三重结构,其中本能层关注对色彩与形态的直观感知,反思层则关联文化认同与记忆情境。在窗帘图案设计中,色彩、节奏与象征性图形构成了双重情绪传达路径。研究表明,低饱和色彩与有序图案组合有助于引发宁静、亲和等积极情绪。这一视觉机制与望江挑花中常见的几何对称、节奏排列与象征意涵高度契合,使其在现代治愈空间中具有良好的情绪唤起与心理安抚潜力。
(三)艺术疗愈理论视角下的图案情绪功能
艺术疗愈作为融合的心理干预的跨学科方法,强调图像在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中的非语言作用,相关研究也表明图案的对称性、重复性与自然象征等特征有助于激发“视觉秩序感”与“心理安全感”。传统民间图案,因其植根于生活仪式与文化信仰,天然具备“精神庇护所”功能。望江挑花中的团花、十字格、折枝花等结构,兼具象征性与节奏性,重构后可作为具情绪暗示力的视觉符号,引导用户在潜意识层面建立稳定、可控的心理空间。作为文化性的图形语言,望江挑花图案在艺术疗愈语境中展现出积极的心理干预与情绪支持潜力。
二、望江挑花图案视觉符号分析
(一)图案构成特征与形式语言
望江挑花作为传统刺绣技艺,其图案以几何化结构、对称性构图与节奏性排列为主要形式特征。通过“挑线成纹”的方式形成网格化视觉结构,常采用“中心图案+边角填花”的构图策略,展现团花、轴对称、四方连续等形式,兼具庄重与变化。整体造型注重密疏对比、虚实交替,体现“简中有繁、疏中有节”的秩序美学,具有明确的节奏感与装饰逻辑,这种图形语言为图案在重构与空间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文化意象与象征意义
在形式之外,望江挑花图案深植于民间信仰与生活仪式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象征系统。典型纹样包括“寿字”“太极”“十字格”“梅花”等,分别寓意祈福、秩序、家庭结构与品格坚韧;自然类图案如“云纹”“山水”蕴含宇宙观与时间感;生活类图案如婚礼、耕种图景则传递乡土记忆与仪式感。这些图案类型不仅构成视觉语义的内容基础,也在心理层面提供了情绪投射的媒介通道,使使用者得以在文化编码中产生共鸣。
(三)图案的情绪感知机制分析
长期民间应用与视觉经验积累,使望江挑花图案形成较为稳定的情绪唤起机制。其对称结构与节奏排列带来秩序感与安全感,重复图形与有度留白营造出舒缓的视觉节奏;图案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则激发用户对归属、祝福与认同的情绪响应。在现代家居尤其是窗帘图案设计中,这种符号性视觉语言可转译为具有“心理安抚力”的情绪图像。图案的情绪效应不仅依赖形式感知,也基于文化认知,从而形成“视觉—文化—情绪”三位一体的感知机制。为更直观呈现望江挑花图案的结构—语义—情绪三重关系,研究整理了《望江挑花图案类别与情绪感知关系表》如下:
表1望江挑花图案类别与情绪感知关系表
三、图案再设计路径与艺术疗愈导向的窗帘图案设计实践
(一)图案情绪转译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基于前述分析,图案已由装饰元素转化为情绪表达媒介。望江挑花的再设计应从传统符号出发,回应当代居住者的心理需求,构建“符号—感知—空间”的联动系统,并以情绪转译为核心目标展开。图案情绪转译设计应以下面三项目标为导向:(1)构建情绪感知通道。通过具有节奏感、秩序感与象征意义的图案形式,引导观看者产生安全、宁静、舒缓等正向情绪体验,为用户提供心理层面的“空间安抚”。(2)激发文化认同与归属。挑花图案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在现代语境中可激发用户的情感记忆与文化自觉,通过视觉语言完成从“乡土记忆”到“空间情感”之间的转化。(3)实现功能性与情感性的融合。图案不仅需匹配窗帘产品在材质、遮光、悬挂结构等功能要求,同时应兼顾美学体验与情绪联结,成为功能性家纺产品中的情绪表达装置。
在上述目标指导下,图案再设计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象征性符号保留”原则,强调在简化过程中保留传统图案的文化精神内核,如“梅花”之坚韧、“寿字”之祝福、“十字格”之秩序;二是“形式语言简化”原则,利用几何重构、线条精炼与疏密节奏处理,使图案更具现代审美适配性;三是“情绪导向主控”原则,从结构对称性、色彩心理、图案密度与留白策略等方面整体规划,使图案具备调节心理状态、构建舒适氛围的视觉能力。
(二)图案再设计路径建构
在视觉符号学、情感化设计与艺术疗愈机制支撑下,根据以上图案再设计路径强调的“文化符号—视觉节奏—情绪体验”的转译逻辑,可以构建出设计的五个主要流程为:(1)图案筛选:从望江挑花中提取具有典型象征意义与情绪暗示的图案,如梅花、十字格、团花等;(2)形式精简:将原图案进行几何化、重复性重构与留白处理,使其更符合现代软装节奏需求;(3)构图组织:采用主图-辅助图-背景图的三层结构,强化空间节奏感与视觉导向性;(4)色彩控制:运用低饱和自然色系(如米白、豆沙绿、浅蓝灰等)传递治愈氛围;(5)材质适配:配合棉麻、天丝等柔性面料提升图案在空间中的亲和度与触觉愉悦感。
(三)案例实践与用户反馈分析
根据研究提出的五维流程再设计模型,本研究以面向卧室与起居空间的窗帘图案展开实践设计流程。图案元素提取:选取“梅花”“十字格”“水波”“藤蔓”四类元素,分别传达“希望”“秩序”“流动”“延展”四种情绪意象;构图结构:构建三层图案体系,主图以十字格嵌入简化梅花,边缘用藤蔓导引视线,背景以低对比水波填充,提升舒适感与层次感;色彩设定:采用豆沙绿、浅米白等自然低饱和色,形成“宁静—柔和—温暖”的渐进式情绪体验;材质输出:数码印花模拟刺绣质感,适配棉麻类窗帘材料,最终完成方案命名为《挑花·心栖》。选取图案及完成效果如图1所示。 图1《挑花·心栖》设计方案
根据图像感知访谈,多数用户反馈关键词包括“静谧”“温柔”“像童年被窝”,同时指出图案“不刺眼”“很自然”“有传统味道但不陈旧”,可见该设计在情绪唤起(如放松、静心)、文化识别(如识别为中国传统图样)与空间适配(如卧室、书房等空间)三个方面达成设计预期,验证了望江挑花图案在本研究的设计策略下不仅保留了传统图案的文化温度,也提升了其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的心理疗愈价值。
四、结论
本研究以望江挑花为对象,探索其在窗帘图案设计中的情绪转译路径。通过符号学、情感化设计与艺术疗愈理论支持,提出图案筛选、形式简化、结构构图、色彩控制与材质适配的五维设计流程。并且通过案例展示了该路径在实际空间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出传统图案在情绪唤起、文化识别与空间适配方面的潜力,通过用户反馈证实其在情绪安抚与文化共鸣方面具备积极效果。因此,研究为非遗图案在情绪型空间中的现代设计提供了系统性方法,也为未来在多元场景与智能媒介中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向。
文章来源: 《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