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四阶段导向

作者:陈学茂来源:《尚舞》日期:2025-07-14人气:17

【摘要】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重要的艺术技能,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文章针对专业学生舞蹈基础薄弱与职业培养周期短的双重局限构建“四阶段导向舞蹈教学体系:以肢体开发为导向的舞蹈基础教学;以文化拓展为导向的舞蹈艺术教学;以技能运用为导向的舞蹈编创教学;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舞蹈表演教学。结合技能发展训练与职业实践需求系统性教学设计,形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舞蹈艺术素养培养闭环以期为培养“能跳会教”的复合型幼教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阶段;教学导向

 

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实操技能的复合型幼教人才的重要载体其不仅能提升学生肢体协调灵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本土及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就脑科学角度而言,舞蹈作为一种结合身体与心理为一体的经验活动,需要更多大脑区域的支配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整合,这些发展对学习者智力与非智力能力均有促进作用,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面装备未来幼教工作者的关键途径之一。

舞蹈技能的掌握涉及复杂的身体运动,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身体的柔韧、力量、耐力和协调性,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肢体适应持续的物理要求,形成并优化肌肉记忆。然而,舞蹈教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存在两大局限:其一,多数学生缺乏舞蹈基础训练经验有些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舞蹈;其二,技能培养周期有限,高职专科的学制通常为三年(包括一学期毕业实习)。

综合对学生条件及培养周期的考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为学生安排至少两个学年的舞蹈课程,且合理设定各学期的教学导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按部就班,而应该是逐步推进、层层深入,需要我们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构画变革路径。

以两个学年的舞蹈课程设置为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遵循以下四阶段导向:第一学期:以肢体开发为导向的舞蹈基础教学——第二学期:以文化拓展为导向的舞蹈艺术教学——第三学期:以技能运用为导向的舞蹈编创教学——第四学期: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舞蹈表演教学(图1)。分阶段导向的教学设定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必要的舞蹈技能及素养,满足其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四阶段导向示图

 

1.以肢体开发为导向的舞蹈基础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生,首先需要培养其对肢体动作的感知与控制能力。教学过程应促进学生有效运用各肌群、关节,以控制肢体的平衡与协调。同时,本阶段还需培养学生的舞感和乐感。舞蹈与音乐通过节奏要素得以有效地并行协作,在同一时空中共同营造更为丰富的审美意象,良好的舞感和乐感能使学生在表演中更自然、顺畅地融合动作与音乐,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以肢体开发为导向的舞蹈基础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简到难。

1.1热身组合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几组活动学生关节和主要肌群的热身身韵组合。舞蹈化的热身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启动肢体,活动肌肉,也可间接提升其乐感及舞感。

1.2芭蕾基训教学

芭蕾基训涵盖广泛的身体活动并强调动作的清晰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体态,以及深入感知对肌肉、关节等肢体部位精细把控的技巧,为学习其他舞种奠定基础。

1.3点位训练教学

在舞蹈场记系统中,点位是基于舞台方向来定义空间的八个方位,使得舞蹈过程的方向指示清晰具体,便于舞者快速定位和转换。教师可以编创点位流动的训练组合供学生练习,强化学生对点位的认知。比如,选取中国古典舞中八个简单的汉唐舞姿,对应舞台八个点位设计舞姿变换组合,使学生在练习中熟悉舞台点位的同时,感受汉唐舞姿的曼妙

1.4古典身韵教学

身韵的培养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基础,对于理解和传达中国舞的文化艺术内涵至关重要。中国古典身韵强调“形”“神”“劲”“律”四个要点,这些元素能够帮助舞者达到外形与内涵的和谐统一。教师可通过元素性与综合性中国古典身韵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与舞姿、音乐之间的关系。

在以肢体开发为导向的舞蹈基础教学阶段,通过系统性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并建立起对舞蹈美学的理解。该教学阶段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审美能力发展的同时,不仅为其后续的舞蹈学习奠定基础,为他们在未来教育实践中的儿童舞蹈基础教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2.以文化拓展为导向的舞蹈艺术教学

教育部2025年新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明确的美育要求,本专业学生需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因此,舞蹈作品要在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民族文化特征。不同地区的舞蹈风格也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通过肢体语言、动作、服饰以及音乐,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和社会结构。舞蹈通过美学和技术的融合,承载着教育和社会功能,不断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深人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以文化拓展为导向的舞蹈艺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舞蹈丰富学生的认知验,让他们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教学内容应专注于为学生扩充舞蹈文化的同时,提升表现力与肢体协调性。

2.1舞蹈剧目鉴赏

通过鉴赏经典舞蹈剧目(包括国内外经典舞蹈作品,以及我国高水平舞蹈竞赛平台如桃李杯、荷花奖、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的优秀舞蹈剧目等),学生能够领略表演者精湛的舞蹈技巧,学习不同舞蹈的背景文化,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2.2民族民间舞组合教学

民族民间舞反映了各地区、民族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代表性动作往往与各族人民特定的文化活动、劳动习惯或宗教仪式密切关联,如捕鱼、狩猎、耕作以及节日庆典等,展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生活美学。因此,民族民间舞组合教学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文化拓展为导向的舞蹈艺术教学强调舞蹈作为文化载体的教育价值,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与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舞蹈剧目鉴赏,学生能够领悟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的舞蹈艺术特征,拓宽美育视野;民族民间舞教学则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各民族独特的身体语言与文化内涵,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该教学阶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还增强了其多元文化意识与舞蹈表现力。

 

3.以技能运用为导向的舞蹈编创教学

舞蹈技能在学前教育一线运用广泛,如编排舞蹈或律动,用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或支持幼儿表演、锻炼、游戏等。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的面试环节,也常要求应试者展示儿童歌曲表演的技能。比如,杭州萧山区2024年招聘幼儿园合同制教师的面试,要求考生展示即兴伴舞技能;杭州余杭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公开招聘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的面试,要求考生命题自编儿童舞蹈……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第三阶段的舞蹈教学,应以技能运用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助力其职业规划的顺利推进。

本阶段的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核心环节,关乎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发展,针对性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在现实场合将所学经验转化为实际成果,以满足幼儿园教师资格考核与岗位招聘要求。

3.1幼儿舞蹈剧目鉴赏

通过鉴赏优质的幼儿舞蹈剧目,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幼儿舞蹈艺术的风格特征、技术水平与表现形式,丰富其解构和评价幼儿舞蹈作品的经验。教师可从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摘选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形式掌握幼儿表演性舞蹈的创作技巧。

3.2幼儿舞蹈动作探究

通过系统探究幼儿舞蹈及音乐律动常用的动作,学生可以深入感知儿童舞蹈动作的适用性、安全性及教育目的。同时,为其即兴儿歌表演、舞蹈或律动编创储备动作经验。

3.3幼儿舞蹈(律动)编创及教学

幼儿舞蹈是专为幼儿设计的艺术表演活动,通过有意识的动作和情感表现来发展幼儿的乐舞及社交等能力。幼儿律动是以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乐舞活动形式,幼儿在音乐引导下组合动作,常用于音乐教学、游戏及运动锻炼中。

幼儿舞蹈(律动)编创及教学模块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加深他们对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育价值的理解,对其应对教师资格考核与岗位招聘面试均有助益。

3.4儿歌即兴编创与演绎

儿歌即兴编创与演绎作为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经常出现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核、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以及教师招聘面试环节中。该项技能要求学生利用即兴创作技术编排动作表现儿童歌曲。教师可收集大量儿童歌曲,构建儿歌资源库,参照考核形式锻炼学生即兴儿歌表演的技能。

以技能运用为导向的舞蹈编创教学,侧重于将舞蹈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与表演需求。本阶段通过幼儿舞蹈剧目鉴赏、幼儿舞蹈动作探究、幼儿舞蹈律动编创及儿歌即兴编创与演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教学技巧,提升其对幼儿舞蹈的理解与应用水平。该教学环节不仅契合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教师资格考核与岗位招聘,提高职业竞争力。

 

4.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舞蹈表演教学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设定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舞蹈表演教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教育组织或机构在招聘学前教育相关工作者的过程中,会通过才艺展示来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丰富幼儿教育活动形式的能力。比如,2024年温州市市级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的面试,要求考生从声乐、钢琴弹奏、舞蹈中自选其一进行才艺展示。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舞蹈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表演经验,能够掌握较复杂且完整的独舞演绎技术。因此,教师应在最后阶段教授学生具有表演性的小型独舞剧目,以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展示才艺,增强竞争优势。本阶段教学的舞蹈作品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动作条件及面试现场可能存在的限制,教学剧目的编排需顾及以下要素:

4.1立意积极

立意积极的舞蹈剧目一般具有乐观向上、情感正面、富有教育意义、体现文化价值等特点,能让学生在面试中展现健康、积极的形象,向评委传递向上向善的人格特质。

4.2技巧适度

本阶段教学的难点在于把握学生表演能力与舞蹈技巧适度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学生需借助一定的技术技巧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如果难度过高,学生便难以掌握,从而影响表演效果。因此,教师应合理调整或改编剧目的技术技巧,使作品既具审美性又符合学生水平。

4.3调度合理

合理的空间调度,可以更好地展现舞蹈的层次感、灵动性及情绪张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求职阶段的面试考核,通常会在较为宽敞的教室或空间有限的厅室内进行,而非专业的舞台或大型舞房。因此,动作和调度的设计要适应非专业的空间环境,避免出现大范围移动或复杂的路径变化,便于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表演。

4.4控时得当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资或招聘面试中,通常不会让才艺展示用时过多。以2024年温州市市级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的面试为例,每个考生才艺展示限定5分钟。因此,剧目的设计可尽快突出亮点与创意,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表演者的舞蹈技能、情感表现和艺术素养。控时得当的舞蹈表演,也能体现应聘者良好的时间意识和结构感,给评委留下积极而专业的印象。

4.5顾及性别

以就业为导向的舞蹈表演教学,需要考虑学习者的性别差异。教师不仅要教授女子独舞剧目,应为学生安排男子独舞剧目的学习,以满足所有学生展示个人技能与专业素养的需求。学习不同于自己性别的舞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职业价值。从美学层面看,舞蹈与戏曲表演一样,对角色性别的呈现,既要遵循特殊的性别制造的规定性,又具有非写实的性别审美的想象力。教授不同性别的舞蹈剧目,能够丰富学生的表现力和演艺经验,满足其更好地面向完整幼儿群体组织活动的实际需求。

 

5.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四阶段导向”舞蹈教学设计的构建,为破解非艺考生源基础薄弱与职业能力培养周期压缩的双重困境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肢体开发——文化拓展——技能运用——就业需求”的递进式培养路径,将解剖学原理、多元文化解码、学前教育场景迁移和职业面试策略进行有机整合,既注重基础肌群神经控制机制的建立,又强调教育转化效能的提升。经教学实践验证,这一结构化教学设计有效缩短了技能掌握周期,使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同步获得舞蹈技能与学前教育职业素养,为培养“能跳会教”的复合型幼教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课程范式。



文章来源:《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